火星上取水難不難?

火星上取水難不難?

火星上取水难不难?

人類要想殖民火星,首先要解決用水問題。火星大氣太乾燥了,無法從中提取水蒸氣,而早期被認為是地表水的跡象(如火星運河),現在也被認為是沙塵暴所為。火星地表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冰層,但之前探測到的冰層位於不適宜居住的兩極,從那裡取水並運送到適宜居住的地方,成本太高。

幸運的是,2018年,美國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兩極之外的地方發現了地下冰層。這些冰層可能超過130米厚,上面覆蓋著幾米厚的岩石和灰塵。這些地方可能是未來取水的最佳地點。

相關的取水技術也已經在地球上發展起來。1960年代初,美軍駐格陵蘭的軍營中使用了一種叫“羅德井”的地下取水系統。其工作原理是,先鑽穿地面,直至地下冰層;在那裡將冰融化,形成一個地下水池;然後將水抽上來。只要持續供熱,就能建造出一個穩定的地下供水系統。目前該技術已在兩極廣泛使用,如南極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研究人員認為,以後也可在火星上使用該技術。

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模擬了一個羅德井在火星上的運行情況。他們發現,用9千瓦的電力融化冰,理論上每天可生產大約380升的水,並可以在地下維持一個大小恆定的水池。這已接近美國人均每日用水量,是國際空間站每位宇航員每日用水量的10倍。所以,在火星上為早期的一些探險者供水應該是很充足的。儘管如此,最初還是要他們自己先帶水,因為無法保證火星上的第一口羅德井能正常工作——而誰都不願意在沒水的情況下被困在火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