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等成險資境外投資“香餑餑”

金融開放在邀請外資“走進來”的同時,國內保險資金也在積極“走出去”。10月26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出席“2019全球財富管理論壇”時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達到了770億美元。

同時,在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領域方面,呈現出與保險主業專業優勢相結合的態勢。曹德雲表示,“比如在境外的股權投資當中,主要聚焦在醫療健康、公共設施、新興科技、能源資源等領域,這些領域跟國家鼓勵的方向一致”。

對此,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分析稱,通過股權投資與險企運營的合作,國內險企可從發達經濟體獲得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和管理公共設施的經驗;而投資公共設施有助於匹配長期負債;投資新興科技以賦能公司經營,並可能獲得高投資回報。

同時,從三季度險資國內持股的情況來看,科技、醫療健康等領域同樣受到青睞,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今年三季度保險資金新進的19只個股中,涉及科技類、醫療健康類企業共有9家,例如愛朋醫療、華宇軟件、達實智能、奧瑞金等。在增倉的25只個股中,涉及科技類企業有7家、醫療健康類有5家、金融類以及基建地產類各4家、消費等其他領域共5家,如包括信邦製藥、普利製藥、信維通信、拓普集團、工商銀行、重慶百貨等。

而就在近期,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險機構座談會,其中指出擬進一步提升保險資金入市的比例和範圍。而對於保險資金的投資策略,聯訊證券分析稱, 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外部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通脹壓力進一步掣肘寬鬆政策空間,國內經濟增長存在一定下行壓力,總體來看,繼續堅持逆週期和低估值策略(金融+基建鏈)。從中長期的角度,仍看好科技龍頭。

論壇期間,曹德雲還指出,目前我國保險資金整體境外投資正在穩健推進中,同時也呈現險資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多元化、資產配置多元化、投資領域廣泛化、投資方向日趨主流化等特點。

其中,在資產配置多元化方面,曹德雲指出,過去主要是買股票,最近幾年也擴展到股權、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以及企業債券等領域當中。

為何保險資金會選擇進行境外投資呢?對此,王向楠表示,進行境外投資的利好之處在於,一是我國經濟新常態和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通過境外投資有利於獲得更多投資回報;二是險資參股境外優質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係,有助於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三是通過地理上分散化的投資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風險,如可對沖匯率風險等。

不過,既然是投資難免也存在風險。對此,王向楠分析稱,保險資金進行境外投資可能涉及對經濟金融週期和投資對象狀況判斷失誤帶來的市場風險以及誤判投資地貨幣價值變動的匯率風險等。

“如果投資於政局不穩的國家或地區,會面對投資回報甚至本金無法收回的政治風險。如果投資了不受鼓勵的領域,會面對國內的違規或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另外還有專業人才、管理制度、計算機系統等不健全造成的操作風險。”王向楠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