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迪被“斬首”:反恐3.0時代的新挑戰

當地時間10月27日上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伊斯蘭國(ISIS)領導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在美軍特種部隊的夜襲下確認身亡。

特朗普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他同副總統彭斯還有其他一些人從白宮戰情室觀看了行動過程,當時美軍特種部隊對巴格達迪藏身房屋展開突襲,屋內的人紛紛投降或被擊斃,屋子裡有11個孩子跑出來,他們沒有受到傷害。

特朗普說,巴格達迪帶著三個孩子逃進一條隧道,在走投無路下引爆炸彈背心,將自己和三個孩子一同炸死。巴格達迪屍體嚴重損毀,但美軍現場進行DNA測試,檢驗結果確認了他的身份。除了三個孩子,巴格達迪的兩個妻子也在突擊行動中喪命。

特朗普高調宣佈巴格達迪的死訊,伊斯蘭國是否就此分崩離析?伊斯蘭恐怖主義會就此瓦解還是掀起新一輪的報復活動?全球反恐事業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

拉登的“真正繼承者”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潛旭明10月28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認為,此次美國的“斬首行動”對伊斯蘭國是一個重大打擊,削弱了伊斯蘭國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但潛旭明同時強調,巴格達迪的死並不足以導致伊斯蘭國的完全覆滅,反而可能會令這個恐怖組織的活動走向“隱蔽化”,更加難以防範。

巴格達迪於1971年出生於伊拉克薩邁拉,原名阿瓦徳·易卜拉欣·阿里·巴德里·薩馬賴,是一名遜尼派穆斯林。據CNN報道,他在伊拉克的伊斯蘭大學拿到法學博士學位後,曾在薩邁拉的一間清真寺教人們誦經。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這位身材矮小的穆斯林“知識分子”參與了遜尼派叛亂,被捕入獄後直到2009年才被釋放。

巴格达迪被“斩首”:反恐3.0时代的新挑战

巴格達迪年輕時協助組織遜尼派叛亂,曾遭到美國通緝(圖源:美聯社)

可能正是監獄生活改變了他,出獄後的巴格達迪迅速加入了基地組織,並於2010年擔任要職,被稱為本·拉登的“真正繼承者”。

巴格達迪的追隨者們在2013年底席捲敘利亞城市拉卡,並於2014年6月建立了他們所謂的伊斯蘭“哈里發”組織,實現了他們的“雄心壯志”。

2014年7月,巴格達迪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的一座清真寺首次公開露面。他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宣佈建立所謂的“哈里發國”,並自封“哈里發”。

巴格达迪被“斩首”:反恐3.0时代的新挑战

巴格達迪在2014年首次公開露面(圖源:CNN)

2014年8月,巴格達迪授權處決美國記者詹姆斯·弗利(James Foley)的錄像帶被認為是伊斯蘭國刺激到白宮的轉折點,美國隨即開始態度堅決地對其採取軍事打擊。

在過去的多年裡,伊斯蘭國的野蠻殘酷行徑使得阿富汗的塔利班都顯得十分“溫和”。他們將人們斬首,將同性戀者從高樓拋下,甚至鼓勵兒童近距離觀看處刑等,其極端恐怖行徑令人髮指。

病毒式傳播

據CNN報道分析,伊拉克的動盪和敘利亞的內戰成為了巴格達迪野心膨脹的禮物。

伊斯蘭國組織藉機壯大,他們勒索當地人、搶劫銀行、策劃更大規模的襲擊,並最終宣佈“建國”。鼎盛時期的伊斯蘭國“領土”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設有軍隊,還短暫地發行過貨幣。但他們崛起和衰落的速度一樣快——僅僅三年多後,伊斯蘭國對摩蘇爾的控制就於2017年7月正式瓦解,當時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佈政府軍已重新佔領大都市。

早在2017年,伊拉克媒體就曾經報道過巴格達迪死亡的消息。但一年後,由於在美國領導的多方圍剿下屢戰屢敗,伊斯蘭國“搬出”精神領袖巴格達迪的錄音。在錄音中他將局勢描述為一次考驗,並敦促戰鬥人員團結一致。

但僅有錄音還不能確認巴格達迪的死活。2019年4月,為了再次集結部隊,巴格達迪時隔五年後再次公開露面。在伊斯蘭國發布的視頻中,一個聲稱是巴格達迪的男人坐在地上,旁邊放著突擊步槍,並談到了4月23日由伊斯蘭國發起的斯里蘭卡爆炸事件。

巴格达迪被“斩首”:反恐3.0时代的新挑战

2019年伊斯蘭國發布的視頻中,巴格達迪再次露面呼籲恐怖分子繼續抵抗,發動襲擊(圖源:美聯社)

據美媒報道,巴格達迪從不參與指揮作戰行動,也幾乎沒有帶領戰士參加戰鬥。但這並沒有讓他失去該有的影響力,恰恰相反,他選擇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神領袖”,其思想像病毒一樣在互聯網上傳播,其影響甚至遠達布魯塞爾和巴黎的年輕人。

此外,據路透社報道,在特朗普宣佈巴格達迪死訊的幾小時後,敘利亞庫爾德青年黨民兵說,巴格達迪的得力助手,伊斯蘭國發言人阿布·哈桑·穆哈吉爾(Abu al-Hassan al-Muhajir),也在聯合突襲中身亡。

“後巴格達迪時代”的挑戰

儘管俄羅斯仍質疑巴格達迪在美軍行動中身亡的可信度,不過分析普遍認為,這次他的死訊由美國總統親口宣佈,可信度理應較高。

潛旭明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中東引發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環境仍然存在,目前仍有大量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殘留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隨著敘利亞戰事接近尾聲,伊斯蘭國成員將向阿富汗、埃及西奈半島、也門、利比亞等地區轉移。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北非研究所研究員殷罡10月28日向時代財經分析指出,在精神領袖被“斬首”的重大挫敗情況下,伊斯蘭國採取有規模報復行為的可能性不大。

他認為,自2011年本·拉登被擊斃以來,基地組織已遭受重創,難以為繼,而此次巴格達迪被擊斃的結果也將大幅削弱伊斯蘭國的影響力和發動襲擊的能力。

巴格达迪被“斩首”:反恐3.0时代的新挑战

2001年,基地組織發動了轟動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圖源:美聯社)

但殷罡同時強調,要完全杜絕恐怖主義幾乎不可能。目前各國採取的反恐原則都是“只打擊恐怖主義行動,而不針對恐怖主義理論”。

殷罡認為,現在全球一致的共識是“反對極端主義”,很多由穆斯林組成的阿拉伯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也都公開表示反對極端主義。在此背景下,加強跨國合作,是反恐的重中之重。

“由於中東地區的高失業率與高貧困率,部分國家缺乏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加上外部大國在中東開展地緣政治的博弈,使其成為極端思想擴散的溫床。”潛旭明說。

在巴格達迪被擊斃後,美國媒體便擔憂伊斯蘭國的復甦和報復,其中在此前反恐活動中被俘獲的伊斯蘭國人員的狀況受到高度關注。

巴格达迪被“斩首”:反恐3.0时代的新挑战

伊斯蘭國成員坐在摩蘇爾以南監獄的一間小房間內(圖源:美聯社)

據美聯社報道,在美軍在本月決定撤出敘利亞後,土耳其對敘利亞發動了入侵,數百名IS支持者已經得以趁亂逃脫。

對此擔憂,殷罡指出,美軍在此前已經轉移了伊斯蘭國的關鍵俘虜,而且美國和土耳其在換防敘利亞的過程中也有注意防範伊斯蘭國的復興。

反恐3.0——國際合作和完善立法

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曾在《彭博商業週刊》上發表文章稱,隨著社交網絡等高效信息傳播媒介的興起,恐怖主義進入了3.0階段。

它從彼此互不關聯的單一國家的恐怖主義(1.0)發展到基於原教旨主義的跨國襲擊(2.0),進而升級到全球分散、深度嵌入社交網絡的新型恐怖主義(3.0)。

根據CNN報道,從2014到2016年間,與伊斯蘭國有關的恐怖襲擊有140次,遍佈29個國家。

斯塔夫裡迪斯表示,伊斯蘭國吸納了許多國家的極端組織,並給他們提供資金、培訓、聯絡人和宣傳渠道。

比如他們在菲律賓就吸納了一個90年代成立的本地極端組織,聲稱以菲律賓為中心建立了伊斯蘭國的“東亞省”,還在索馬里吸收青年黨極端組織成員並構成“東非省”。

此外,伊斯蘭國還將社交平臺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平臺作為宣傳自身極端理念的陣地。單單在Twitter一個平臺上,就有超過8萬個支持伊斯蘭國的賬號。

在宣傳上,伊斯蘭國的經常使用“劫持標籤”的手段進行傳播,比如在世界盃期間,他們就將自己的極端理念內容附上“#世界盃”的標籤,使得更多人無意間看到這些信息並被蠱惑。

對此,殷罡指出,社交網絡上的言論自由需要用法律標準衡量。雖然也有反恐人員為了偵察敵情、掌握情報放任一些賬號發佈恐怖主義內容的可能,但由於社交媒體的保密性差,恐怖活動的組織者是不會直接使用社交網絡傳遞發佈重要信息的。

潛旭明則認為,首先要加強防控,完善互聯網管理制度;其次,要完善防控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相關立法;最後,應通過國際合作,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國際合作機制,集中力量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加強在聯合國框架下的網絡反恐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反恐合作,加強國與國各部門之間的反恐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