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營收數千萬:他把傳統工廠變身“智能工廠”獲幾千萬B輪融資

一年營收數千萬:他把傳統工廠變身“智能工廠”獲幾千萬B輪融資

文丨鉛筆道記者 希言

工人運用數據分析就可以避免保留不必要的庫存,通過移動設備可以實時瞭解和控制所有的生產過程,還能根據物料清單系統準確地制定出每一筆訂單的物料需求計劃,工廠的每件產品都可以追溯出過往的操作歷史……這樣的智能工廠就是新核雲打造的。新核雲由陶濱江創立於2014年,是一家智能工廠服務商,它聚焦於生產、計劃、訂單、採購、質量、庫存、供應鏈等場景,為中型和集團型製造業提供基於SaaS模式的雲ERP+雲MES產品。目前,新核雲已與新澳集團、東風日產、紅旗儀表等數百家客戶達成合作,續費率達到90%。陶濱江透露,2018年公司營收達數千萬,在今年營收更是保持200%的增長。近期,新核雲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北極光創投、賦田資本、青藍資本(中國軟件國際)。緊接著,項目還獲得了某知名機構的戰略融資,陶濱江表示,該機構會為新核雲對接更多的資源,雙方會將人工智能落地工業製造進行戰略合作。

注:陶濱江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從“製造”到“智造”

8年前,陶濱江在哈工大獲得學位的同時,拿到了伊拉斯謨全球獎學金,相繼前往德國、希臘、荷蘭3個國家深造。他發現,作為外來者,在國外始終沒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拳腳,反而國內的製造業正處於從“製造”向“智造”轉型的階段,自身所學也能夠有所發揮。

“但是需要先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僅是在理論方面,還有實踐。”此後幾年,他先後在愛立信與SoftwareAG工作,積累了大量離散製造行業生產流程管理、企業服務領域經驗以及相關軟硬件搭建的經驗。

2014年,陶濱江感到時機成熟了,拽上幾位合夥人,正式回國創立新核雲。次年,公司獲得拙樸基金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當時,國內的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和MES(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往往分開採購,很多企業只擁有ERP系統,不具備MES系統,造成管理層與車間執行層的割裂,無法全局掌控車間狀態,不能對產線異常作出快速反應。另外,高度差異的生產過程要求MES有極高的非標性,帶來造價高、上線週期長、成功率低等痛點,導致MES在中國製造企業的普及率還很低。

新核雲面向離散型製造企業提供數字化工廠全棧式解決方案,聚焦於汽車零部件和裝備製造業,專注於生產、計劃、訂單、採購、質量、庫存、供應鏈等核心痛點場景,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為中型和集團型製造業提供基於SaaS模式的雲ERP+雲MES產品。

一年營收數千萬:他把傳統工廠變身“智能工廠”獲幾千萬B輪融資

陶濱江的目標是把新核雲打造成智能工廠服務商。他認為,國內工廠的工人雖然很辛苦,但是相比較國外工人而言,在機器與系統的使用上還出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導致最終產出並不高。

“所以新核雲希望從最基礎的生產流程管控切入企業車間管理,從下往上推進,打造出工人也能操作的系統。最終,把價值反哺給企業家,幫助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完成數字化轉型。”陶濱江表示。

不講概念,落到實處

純技術人才創業之初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陶濱江團隊也不例外。

“我們一開始沒有正式的銷售團隊,大家就只顧著埋頭做產品,結果在賣產品這一環節吃了苦頭。”陶濱江回憶,團隊成員甚至會去各大招聘網站上看哪些工廠招生產統計員,然後就會挨家挨戶上門佯裝應聘,實則去推銷產品。

對於跑客戶的經歷,陶濱江覺得很可貴。“因為可以深入接觸國內的企業,真正去了解他們的痛點,打造出國內企業需要的產品。”

陶濱江認為,新核雲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工廠管理生產過程和完善質量體系。“現在的國內企業基本都是按單生產,這就導致非標情況很嚴重。訂單大多都是多品種、小批量的,這會導致生產進度、交付週期與交付率產生變數。另外,質量體系方面也急需改善,行業有種現象是,下游客戶會倒逼上游,以圖實現質量體系的搭建。”

一年營收數千萬:他把傳統工廠變身“智能工廠”獲幾千萬B輪融資

以主體加工流程型的製造工作為例。首先,SaaS雲服務實現多終端實時監控訂單進度,通過手機,客戶可直接下訂單,訂單管理員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審核訂單。緊接著APS自動進行生產排程,智能排程系統充分整合企業資源推薦最優排產方案,實現企業資源利用最大化。然後,移動端或WEB端向產線員工派發任務,還為每件生產主體生成二維碼,實現任一單品生產歷史追溯。工人通過手持設備獲取生產任務,也能查看任務工藝圖紙及標準化作業文件,提高生產效率和實現防錯。

在生產過程中,系統可以創建全檢、抽檢、首檢、末檢及其組合的檢驗方案,靈活配置針對產品和工序的檢驗規範。更能夠分析質檢歷史數據,生成FPY和柏拉圖。而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持設備採集質量數據,並生成SPC控制圖,實時監控生產之鏈。

最後,產品掃碼入庫,再次保證數據準確,確保賬務一致。

行業選擇上,新核雲之所以聚焦在汽車產業鏈和裝備製造業的零部件生產領域,是因為兩點考量:其一是汽車和裝備製造業的體量在整個離散製造行業中排在頭部,且對產業升級和轉型需求更強;其二是團隊有多年相關行業背景,曾為奔馳、東風、新奧動力等龍頭企業實施過MES系統。

陶濱江介紹,以東風日產項目為例,上線至今,企業在製品滯留量減少了38%,設備停工率降低了8%,質量事故降低近40%,提升了超過15%的綜合產能。

他還分享了一個更加典型的例子。石家莊精誠不鏽鋼之前一直想拿德國某公司的訂單,但是一直不符合甲方的要求。這家企業在使用了新核雲的產品之後,完善了質量體系,實現了過程管控,將生產過程全方位數字化,時刻跟蹤訂單與生產單進度,後來順利通過了德國公司的審核。“每年能夠給這家公司帶來5000多萬元的訂單。”

最重要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陶濱江認為,新核雲最核心的優勢在於融合了ERP和MES產品,同時打通底層硬件設備數據,連通設備層、控制層、車間層、企業層,解決了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割裂問題,功能覆蓋全面,形成了場景閉環。

另外,新核雲還聚焦汽車產業鏈和裝備製造兩個垂直行業,探索更深,技術更強,能夠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例如將相應行業規範標準融入系統,產品本身能夠帶出行業標準。

發展到現在,新核雲團隊已有100多人,其中研發人員佔70%,來自IBM、微軟、SAP、施耐德、派克漢尼、用友、去哪兒、海爾、金蝶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級軟件服務商。同時,新核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持續獲得高端人才。

陶濱江透露,新核雲目前已與新澳集團、東風日產、紅旗儀表等數百家客戶達成合作,續費率更是達到90%。2018年,公司營收達數千萬,在今年營收更是保持200%的增長。此外,2018年新核雲創始人陶濱江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近期,新核雲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北極光創投、賦田資本、青藍資本(中國軟件國際),該輪融資重點用於團隊建設、技術研發以及產品打磨。未來,新核雲將基於數據在智能決策方面尋求突破,幫助客戶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

最近,新核雲還獲得了某知名機構的戰略融資。陶濱江表示,該機構會為新核雲對接更多的資源,雙方也會進行其他方面的合作。

對於未來,陶濱江很有信心。他表示,企服市場正在崛起並且趨於成熟,對於創業者來說“趕上了好時機”,但是市場的成熟就意味著客戶的需求更多且更加的具象,行業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所以那些依然只在講概念而沒有場景化的產品不會有太強的生命力。

很多人講企服公司很難獲客,小公司沒有付費意願,大公司數量少並且還需要足夠的產品競爭力來促使其付費。對於這一點,陶濱江並不擔心 “企服行業最重要事情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產品,客戶是絕對願意付費的。甚至是會形成乘法效應,帶動企業發展。”

校對 | 王子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