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文化旅遊大會:中國入境遊如何進階?

近年來,中國遊客出境遊的發展迅猛,每個節日假期,出境人次數據屢創新高,為世界矚目。就在中國人走出國門玩個新鮮的同時,入境遊又是怎樣的情況?中國在全球旅遊發展浪潮中的挑戰和契機又有哪些?

10月23日開幕的“2019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於千年古都西安,探討了文旅產業融合、科技和服務共進,以及中國入境遊的新面貌。

從數字看現實

在開幕的主題論壇上,全球化智庫CCG與攜程旅行網聯合發佈了《推動新時代“來華旅遊”高質量開放發展》,介紹了中國國際旅遊的現狀。報告指出,得益於中國護照“含金量”的持續增高,中國出境遊發展勢頭持續迅猛。

在入境遊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入境遊客數量為1.41億人次,同比增長1%。外國遊客入境數量為3054萬人次,佔入境遊客總量的22%,同比增長5%,較2017年有所提升。但當前入境外國遊客增速低於低於鄰國日本、泰國的增速。

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中国入境游如何进阶?

2019世界文化旅遊大會現場

全球化智庫聯合創始人、副主任兼秘書長苗綠在解釋報告時指出,產生巨大的國際遊客逆差主要反映了兩個問題。

一是我國入境遊客的統計包含了外國人和港澳臺同胞,而出境遊客的目的地統計也包含了外國與港澳臺地區,這使得出入境口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二,國際遊客逆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遊服務貿易逆差。2019年初,文化和旅遊部發布2018年旅遊統計數據,外國人在華花費為731億美元,同比增長5.1%,但儘管如此,也無法消減旅遊貿易逆差的局面。

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發言中指出了入境遊在經濟貢獻上的現狀。通過對比多個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入境旅遊對GDP貢獻率最低,僅為0.3%。甚至一些比中國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如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等,入境遊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中國。他認為,“中國入境遊發展還有1000~2000億美元的增量空間。”

將中國打造成全球主流的旅行目的地

入境遊的數據,透露出發展的機遇和信號——我們需要做更多,吸引更多國際友人來看看。為此,澎湃新聞在大會期間專訪了攜程集團副總裁、政府合作及線下市場業務CEO王韋,聽聽行家的經驗和建議。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感受到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入境遊的重視。中國社會在過去二十年裡的飛速發展,提升的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參與度等,都能反應在中國入境整體人次的數量上。在與各地方政府接洽合作過程中,他感受到,幾乎每個省份都對入境遊予以相當重視和關注。

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中国入境游如何进阶?

上海張園,外國遊客感受中國元宵的文化氛圍 東方IC 圖

不過,重視之外還需要做更多。王韋指出,“從國際市場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的普通消費者角度來看,可能目前中國還不是一個主流目的地。在他們旅行計劃裡,或許有澳大利亞、東南亞,歐洲各地,中國未必在清單上”。這裡麵包含簽證、語言等眾多複雜原因。他列舉了在日本分公司和當地員工聊天的例子,“在他們印象裡,可能還以為中國普通老百姓還在用那些古老的電視機,這種誤會挺大的”。

另外,王韋也提出了一個關鍵原因,由於旅遊市場本身的逐利性,所以國際旅行社、地接社都逐步把精力放在中國人出境業務上。“很認真在做入境遊地接服務的公司不多。這還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需要一些國際化的地接社,另一方面,就是如何把自由行、團隊遊這樣碎片化的服務做好、做紮實、做到位。外國人選擇來中國自由行,在語言、信息獲取、吃住行遊娛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有需求,旅遊產業也應當有具備與國際化服務能力相對應的產品和配套服務”。

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中国入境游如何进阶?

一群老外被西安街頭的陝北月餅吸引 東方IC 圖

令人興奮的是,中國已經有不少在入境遊方面表現出色的窗口型目的地了,比如西安。

王韋說:“西安是很早一批開放入境遊的城市。在國際地接的領域,西安在國內是有內容、有經驗、有水平的一個城市。因為大多數的‘老外’來中國之後,要麼登長城,要麼看兵馬俑。在改革開放初期,四川那邊的交通條件等尚不成熟,看大熊貓的比較少,所以說北京和西安一直中國入境遊的重點”。

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中国入境游如何进阶?

老外打卡八達嶺長城 東方IC 圖

王韋也建議,中國眾多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設計成不同的主題,比如文化主題行。各個古都,像北京、西安、洛陽、荊州、南京等,可以串聯起來,打造深度的文化遊線路,加以宣傳,各地省份城市同步推廣其特色,講好中國旅遊故事,讓“老外”們真切地感受到文明古國的非凡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