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國慶的時候,山東一位14歲的少年王龍澤,他的假期並不是輕輕鬆鬆的遊玩。他先是上完輔導班後,再去父母開的檔口裡幫忙賣菜。

父母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做生意是不容易的,於是讓當時只有5歲的王龍澤,跟著自己一起賣菜。

王龍澤在賣菜中,學會了獨立,在9歲時已經可以獨立賣菜。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他在賣菜中也體會到當中的辛苦,當知道其他同學在假期裡去遊玩,他沒有抱怨父母。在賣菜的空餘時間,他就坐在一張小凳子上認真地看書。

他認為現在要好好讀書,儘可能考到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不要讓父母太辛苦。

王龍澤從小吃苦,在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看著這麼懂事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可是有些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幫孩子掃除一切的障礙,以為孩子會專心念書。事與願違,孩子並沒有讓父母省心。

吳承恩說:“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肯吃苦的人,在艱辛的條件中不斷地磨練,成為有才幹的人就不難了。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才會逐漸成長。

一、逃避困難的人,其人生更糟糕

生活中出現困難,有的人會把困難置之腦後,可是人生變得很糟糕。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從小被父母寵著,生活得無憂無慮。在學校要求住宿開始,她的生活不斷地受到打擊。

在宿舍裡,她把被子和被套洗了後,卻不會把被子套好。折騰了很久,仍然沒弄好。她低聲地哭泣,恨不得立即跑回家裡,以後都不要住宿。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舍友發現後來幫她,她就在一旁默默地站著,只見舍友很快就把被子套好了。在宿舍裡,她遇到不會的事情,只會求助於舍友,而不願意去學習。

從小嬌生慣養的她,雖然已經長大了,本該要學會獨立生活,可她依然是一個生活難以自理的小孩子。

父母不讓孩子吃生活中的苦,生活就會懲罰這些孩子。

大連一位男子因入室盜竊62萬元,而被刑事拘留。原來,他一直好吃懶做,“蹭”父母的退休金來生活。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在父母去世後,他身上沒有錢,又不肯去工作,最後就跑去偷錢。他有能力去工作,卻不出去工作,父母看在眼裡依舊不管。活在父母的蜜糖罐裡,讓他更加不願意工作。

在父母去世後,他逼不得已要面臨沒錢過日子,不肯自食其力就去偷錢。

父母心疼孩子辛苦是可以理解,但孩子的人生得自己過,父母不可能管孩子一輩子。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楊冪曾在一個節目中說到,不會幫自己的孩子解決所有的問題,得讓孩子去經歷。只有孩子在經歷困難後,才能學會站起來。

困難的出現就意味著會吃苦,逃避困難只能解決一時,並不是長久之計。

不肯吃苦的孩子,面對的困難不會因此而減少,在一個地方跌倒了而不會立即站起來,人生就變得更糟糕。

二、吃過苦的孩子,更能扛住挫折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知乎有個男生小東,從八歲開始,父母就讓小東來洗自己的衣服和床單。在寒暑假,他騎一個小時單車到鎮上打工賺零花錢。

大學畢業去應聘,公司要求培訓一個月再面試。當時他身上所剩的錢很少,依靠省吃儉用熬到面試。

可惜面試還是沒通過,他沒有沮喪,反而覺得要留下來多磨練。於是,他從便利店打零工做起,後來當上身價千萬的小老闆。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吃過苦的孩子,在別人不肯面對困難時,他們勇敢地挑戰困難,人生逐漸迎來曙光。

如今的易烊千璽,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他剛出道時,很多人都質疑他的能力。

在質疑聲中,易烊千璽仍然努力地練習跳舞和唱歌,在《這就是街舞》的舞臺上,讓許多人對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易烊千璽自己說:“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

在他5歲開始,每個週末都奔波於各種的興趣班。早上到少年宮,下午又要跑去另外的上課地點,路途上還得多次的換乘。

上完興趣班已經很晚了,他的晚飯和作業,都在回家的公交車後座上完成。易烊千璽在學習的路上的吃過的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

在很煎熬的時候,想過要放棄,媽媽則鼓勵說:“現在辛苦點,往後就會好的。”易烊千璽小時候承受的辛苦,讓他在眾多的質疑聲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定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與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比起來,吃過苦的孩子面對挫折,不會輕易放棄。

三、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

一份針對“吃苦教育”的調查顯示:81.8%的人贊同父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65.7%人認為“吃苦教育”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的幫助。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有效的吃苦,能夠磨練孩子的意志,為孩子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

1、父母給孩子機會,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網上有個寶媽說,每當自己在做家務,在旁的孩子會吵著要來幫忙。

她曾經認為孩子只會添亂,後來考慮到孩子得有動手的機會,往後才能學會生活自理。

於是,她就放手讓4歲的孩子來做家務。每當小孩吃完飯,讓小孩洗自己的碗,洗得不乾淨時她就默默地再洗一遍。

孩子在客廳把玩具弄得很凌亂,就吩咐孩子來收拾。乾淨的衣服晾乾後,特地把孩子的衣服挑出來,讓孩子自己動手疊好。

孩子從五歲開始已經會洗更多的碗和衣服。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父母不放手讓孩子去做家務,即便孩子長大了也未必會做家務。

在孩子小的時候,只有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孩子才能慢慢學會做家務。

孩子養成了會做家務的習慣,離開家裡在外讀書,生活也懂得自理。

父母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孩子在做家務中找到樂趣,往後就會樂意打理自己的生活。

2、父母陪伴孩子,磨練孩子的意志。

在一個節目中,蔡少芬要陪兩個女兒到山頂上,找一位養雞的爺爺。正值炎熱的天氣,她們走在山腳下,要到山頂還得走一段很遠的路。

蔡少芬走在女兒的前面帶路,兩個女兒就乖乖地跟在身後。兩個女兒在路途中走累了,就撿起樹根當柺杖繼續前行,直到找到養雞的爺爺。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蔡少芬說:“人生,是不斷地付出、鍛鍊、吃苦!才會成熟、美麗、進步!”

從山腳爬到山頂,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很辛苦,蔡少芬就這樣帶著兩個女兒爬到山頂。

蔡少芬知道,這是給兩個女兒一個鍛鍊的機會。在辛苦中,才會磨練出不一樣的意志。

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遇到困難不會輕易退縮,而能接受挑戰勇往直前。

3、父母鼓勵孩子,學會戰勝困難

作家清風的兒子在10歲時,在公園裡看到別人在打乒乓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很想去打乒乓球。

清風知道後,就給兒子準備了球拍,還專門給兒子報了學習班。可是,兒子在練習一週後,委屈地哭著說他學不會,想要放棄。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清風鼓勵兒子要堅持下去,不能在練習中感到辛苦就說要放棄。兒子經過一番掙扎後,再次提起興趣去練習,還時常拿著乒乓球對著牆壁來練球,

最後,兒子在一次的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了青少年組的第一名。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中的辛苦,大家都知道。父母的鼓勵,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動力。

生活中難免有跌宕起伏,孩子總要自己去面對困難。

為什麼讓孩子吃苦?有遠見的父母會這麼告訴你

活在父母襁褓中的孩子,只會被生活慢慢地折磨,最後變成一蹶不振。父母肯放手,讓孩子經歷人生的苦,孩子才能學會從跌倒中勇敢地站起來。

就像幼鷹要學會飛才能獨自覓食,母鷹就會狠心地把幼鷹推下懸崖,而幼鷹為了活命才懂得打開翅膀去飛。

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才能在往後的人生中嚐到甜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