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手藝!劉擼匠補鍋50年 上演與鍋的“最後別離”


從朋友那裡聽說,在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石林村有一個擼匠(補鍋師傅)劉師傅,即將退隱“江湖”。只在小時候見過擼鍋的這門手藝,作為攝影師的我覺得有必要將它記錄下來,於是問到了聯繫電話,打聽到了具體日期,與朋友相約來到了劉師傅家。 劉師傅,真名叫劉樹立,1944年出生。雖說有75歲了,但看上去很有精神。劉師傅介紹,他20來歲就開始拜師學擼鍋,至今有50多年了,足跡遍及雙峰、湘潭、衡陽、衡山、湘鄉等縣市。

在劉師傅的家中,他將補鍋工具擺開來,坩堝、小火爐、煤塊、尖錘、小板凳、布卷、抗氧化劑、刷把、擔子,一應俱全。這是他“職業生涯”補的最後一口鍋。補鍋50多年了,現年75歲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鑠。完成這個收官之作後,他將正式“退隱江湖”,不問人間“鍋事”。

點燃火後,劉師傅為火爐添加煤塊。手工拉的舊風箱一拉就是呼哧呼哧響,無法送風,早幾年就換上了小電風扇鼓風。

有句俗語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不僅僅是衣服,鐵鍋破了修補好也是又能用上好幾年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補鍋匠在農村是個很受歡迎的職業,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資越發豐富,人們很少需要修補了,如今這一傳統手工藝也就逐漸沒落。80後、90後是不太熟悉了,更不要說00後了。 圖為開好火後,劉師傅將不要用的鐵鍋片敲碎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放到坩堝裡。

圖為劉師傅將坩堝放到火爐裡。 “公共食堂散夥之後也就是一九六三年,由於民間鐵鍋很少,需要補鍋的人很多,那時生意是相當的好,一直至八十年代初,我每個月在外有20多天。”回憶著生意紅火時,劉師傅很興奮。


在放好坩堝、加滿煤塊後,劉師傅將小塊鐵片蓋到火爐上,增加火爐溫度。

圖為劉師傅將有洞的鐵鍋取來,放到小凳上進行清理。 “不過,那時公社和生產隊對出外做手藝的人控制得嚴,每天要交8角錢至大隊抵工分,可抵十分工。我們擼鍋收費是按鐵水計算的,開始的時候,補一個疤即一滴鐵水收5分錢,每天一般可以賺2-3元一天,除了那8角錢,也能賺1塊到2塊左右,比在生產隊做工要划得來多了。後來慢慢的漲價,到1角、2角,如今漲到了一滴鐵水10元。”劉師傅一邊開火,一邊介紹。

劉師傅用鐵錘輕輕敲打有洞的周邊,將洞口周邊鏽壞的鐵塊敲去。

劉師傅找來土塊,和上水。農村有句俗話:擼匠無法,快用泥來刷。擼匠師傅在擼完鍋後,一般要用泥巴刷一刷。

劉師傅為融化的鐵水加入防氧化劑。

劉師傅將布卷壓到燒紅的鐵塊上,確保布卷截面平整。

劉師傅將泥匙放到火爐上加熱。泥匙必須經過充分加熱,才能舀上鐵水來。

經過充分加熱,鐵片熔成了鐵水。劉師傅用自制的泥匙小心將鐵水舀起來放到手掌中的柴灰上。由於有柴灰隔著,即使鐵水溫度很高,也不會燙著手。

劉師傅一手將鐵水放到有破洞的鍋底下,一手用布卷快速抹平。

劉師傅在檢查鐵鍋。這個破洞有點大,劉師傅共用了10滴鐵水才補好。

補好鐵鍋後,劉師傅用泥巴塗抹補好處。整個擼鍋的流程就到此結束。

劉師傅將坩堝夾出來,開始退火。

“即使漲到了10塊,但需要擼鍋的人卻是少了很多,收益也就越來越少。”劉師傅很是無奈。“如今年紀大了,擔子挑不起了,也就不出去了,只是偶爾在家接幾個鐵鍋補一補。”指著籃子裡僅有的煤塊、所剩無幾的坩堝,劉師傅說,“擼了這次,我就不再擼了。

劉師傅的六個徒弟和一個兒子,都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轉行了。如今,擼匠師傅這個稱呼也只偶爾在老輩人口中聽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