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所帶來的北極圈地區冰層融化加劇,開發北極圈航線的呼聲也是愈發高漲。在這個背景下,原本只存在於冰蓋之下的暗流湧動,也因為冰層的融化而被擺在了明面上。目前來看,以美國和俄羅斯這對四對頭為首的周邊國家,無論是增強極地科考/巡邏力量、還是設立雷達站,他們為了加強自身在北極圈地區的存在感與話語權,各種手段可謂層出不窮。

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近年來周邊國家正不斷加強對北極圈地區的影響力)

據俄羅斯塔斯社本月24日消息,“共振”研究中心負責人伊萬·納扎倫科近期在接受採訪時對外透露,俄羅斯軍方將在北極圈內,繼續部署該研究中心旗下的主打產品——“共振”-N(Резонанс-Н)預警雷達。根據這位負責人的說法,即將於2019年底投入使用的這套“共振”-N,其固定雷達基地被選在了新地島地區。一旦正式服役,它將成為整個北極圈範圍內,第三套同類預警雷達系統。

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俄羅斯將在北極圈範圍內大量部署反隱身雷達)

報道還稱,這套“共振”-N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安裝和調試,一個跨部門委員會目前正在對這套系統進行驗收。截止目前為止,“共振”研究中心已經為俄羅斯軍方提供了4套“共振”-N預警雷達系統,其中2套已經投入戰備值班,2套正處於驗收/調試階段,此外還有一套即將生產完畢。而本文提到的這套“共振”-N,將主要負責為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的防空部隊提供早期空情預警和指示。

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部署在新地島的“共振”-N將主要為北方艦隊服務)

至於這款雷達的性能,伊萬·納扎倫科也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根據他的說法,和大多數預警雷達用於,“共振”-N工作在波長較長的米波波段。這也意味著雷達可以實現較遠的探測距離,同時對隱身目標也具備較好的檢測能力。在對付大氣層內的空氣動力學目標時,“共振”-N的有效探測距離為600KM。而對於彈道導彈這類飛行高度可達100KM以上的目標,這款雷達能夠在1200公里的距離上發現它。

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共振”-N不僅可以反隱身,還具備了導彈預警能力)

整體而言,儘管無法像天波或地波雷達那般實現超地平線探測能力,但具備反隱身和彈道導彈預警能力的“共振”-N,依舊可以作為該地區俄軍遠程預警網絡補充。當然,過大的天線陣列迫使其只能採用固定陣地的部署模式,這樣勢必會對戰時生存性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塔斯社在本月初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將從2020年開始,為中東地區的多個國家提供這套預警雷達的外貿版本——“共振”-NE。

俄軍反隱身雷達大量部署,最遠可看上千公里,整個北極圈盡在掌握

(雖然不能超視距,但它依舊可以作為其他預警雷達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