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佛子大浦江岸的才子廟與民間“祕技”--上刀山

前幾日忙完活動,文學社的前輩叫上我一起去大山裡找點東西,玩心很重的我欣然應邀,換車出發前往平山,路過大浦江時,就在根雕甘大師基地的上坡上,看到人潮湧動,白旗飄揚,以為是誰家在做白事。突然想起,靈山才子楚王子提到過這裡有一座才子廟(寺),心想會不會是在做功德?打電話一問,還真是....

靈山佛子大浦江岸的才子廟與民間“秘技”--上刀山

我們懷著敬畏的心前往查看,畢竟這是“才子廟”,我們沒靈感時,要靠他來庇佑的。不知道縣城周圍為何有這麼多廟會,之前的千歲墳廟會,廖將軍廟會,到現在的才子廟會(知道的可以留言告知下)。廟會周圍變成了臨時的圩市,賣香火錢寶的,賣小吃的,或許這是街市形成原始的狀態。

靈山佛子大浦江岸的才子廟與民間“秘技”--上刀山

拐角一個場地處,僧道們正在進行“上刀山”前的準備,“上刀山”很多年沒見到了,據筆者的印象,這種上刀山習俗在做功德即靈山人說的“脫服”中會見到,一般是上刀山和下火海(過火練),本人也曾親自下過火海,據說不能回頭。

靈山佛子大浦江岸的才子廟與民間“秘技”--上刀山

回到“上刀山”,上刀山,民間又叫“爬刀梯”,源於古代先人除暴安良的傳說。當時有位名叫張興武的大將軍,到淮南術山拜師,刻苦修煉武功,為民除害。業成後,率兵攻打羅漢城鬼門關,但見城牆又高又厚,便令36名中將築成人梯, 由108名小將手持鋼刀踏著人梯越入城內,斬除妖魔,百姓從此安寧。張興武名揚廣傳,為民所敬。漸漸由人梯36個人演變成刀梯36把刀,爬刀梯也成了民俗的紀念活動用鋒利的鋼刀扎於兩支木柱形成梯,名曰刀梯。梯高18米,36把鋼刀, 刀刃向上,級距約40釐米,組成梯級。刀的擺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放,一種是兩刀交叉。梯的頂端用4條粗纜索拉緊捆紮在木樁或樹幹,靈山的一般用竹,使其直立。活動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個部分。我那天看到的就是祭梯的部分。登梯者必須正確使用握力和運用氣功,當手掌接觸刀刃時, 以指掌緊夾其刀,突出掌心不讓割傷;其次爬梯速度要快,手腳只能瞬間停留在刃鋒。

靈山佛子大浦江岸的才子廟與民間“秘技”--上刀山

上刀山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歷經百餘的傳承流變而至今不衰,表現了這一民間文化的生命力,而且對強化文化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其傳承歷史,在我國古文化中實屬罕見,不知何時,“上刀山”作為一種紀念活動被當地道教作為法事儀式來進行,或許是因為迷信所說的過了奈何橋就要經歷“上刀山,下火海”才能轉入下次輪迴,所以自然而然的作為“脫服”前的最重要儀式之一。

網友們,你見過嗎?敢上去不?

文自: 東山文學社 嶺南十三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