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黨的對外工作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發展對外黨際關係, 一直是黨的對外工作的主要渠道和根本依託,是黨的事業的重要戰線,也是新中國國家總體外交的有機組成部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繼承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黨際關係思想, 根據時代要求和使命任務, 提出了指導黨的對外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 引領對外黨際關係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進程中,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擘畫指導黨的對外工作, 鮮明地指出, 黨的對外工作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戰線, 也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論斷清晰表明, 發展對外黨際關係、開展政黨外交具有雙重定位, 既要與國家總體外交緊密配合、相輔相成, 同時又要突出黨的特點和屬性, 在黨言黨、在黨為黨, 為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爭取有利外部環境,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對外黨際關係, 開展政黨外交的顯著特徵。

第一, 密切配合國家重大外交議程, 維護國家利益, 促進國家關係, 極大提升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的地位和解決國際爭端的貢獻率。“一帶一路”作為新一屆黨中央的重大國際倡議和國際公共產品, 在2013年提出以後, 對其國際溝通宣介闡釋就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 中聯部主動作為, 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組織、中國與中東歐“16+1”、“中拉論壇”等國際區域合作機制框架和領導人峰會, 結合“一帶一路”主題, 舉辦與之平行的專題會議或者創設相應的論壇機制, 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 既配合這些國際合作組織的外交議程, 又宣傳了“一帶一路”等重大國際倡議, 而貫穿其中的主要方式渠道, 便是以各國政黨為對象而舉辦或創設的各種會議或論壇。

第二, 突出黨的屬性和特點, 服務黨的建設和塑造黨和國家的良好形象, 加強國際社會對我黨思想理念的理解認同。如果說鄧小平新型黨際關係思想強調黨的對外工作要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即服務於國家“硬實力”建設, 那麼習近平特別強調黨的對外工作要服務於黨的建設, 服務於提升黨的國際形象, 服務於黨的理念的宣傳傳播, 即服務於國家“軟實力”建設。綜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對外黨際關係, 無論是雙邊、還是多邊, 都充分體現了黨的屬性和要求。一是政黨外交服務於黨的建設。注重政黨自身建設經驗的交流, 是十八大以後黨際交往中十分鮮明的主題, 這不僅體現在與越南共產黨、老撾人民革命黨、古巴共產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等執政、非執政的共產黨交流中, 而且與其他類型政黨交流也經常涉及這一問題。二是利用雙邊、多邊交往, 通過各種政黨論壇、研討會、對話會, 宣傳黨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重大理念, 努力深化國際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探索、新實踐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 搭建戰略溝通平臺, 創新工作機制方式。“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 作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政治對話平臺, 其前身是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舉辦的第一、二、三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2017年11月, 第四屆對話會召開, 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 把對話主題進一步聚焦為“政黨”。與這一國際高端平臺配合的是, 中聯部自2016年初發起主辦了“萬壽論壇”, 主要邀請各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民間組織代表, 圍繞重大熱點、社會政治思潮、政黨政治、治國理政經驗教訓等闡述觀點、加強交流, 更好地增進中國與世界相互理解。

突出黨的屬性, 賦予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黨際關係的全新內涵, 也構成了“習近平新型政黨關係思想”的重要內容。十八大以後, 習近平總書記在探索新時代對外黨際關係的過程中, 不僅把黨際關係“放到國家總體外交的戰略部署中來謀劃”, 而且從與世界的關聯、特別是與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聯中進行考察。2017年12月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主旨演講中第一次把“新型政黨關係”與“新型國際關係”聯繫起來, 明確把政黨關係作為國際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 把建立新型政黨關係作為促進帶動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途徑, 要求不同國家、不同意識形態政黨黨際交往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互學互鑑”, 並且要“密切協作”, 提出了許多政黨外交新理念, 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型政黨關係思想”, 是中國外交、尤其是政黨外交理論和實踐的歷史性跨越, 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進入了新時代, 達到了新境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對外黨際關係、開展政黨外交, 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和核心使命,緊扣維護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國家利益、促進國家關係的根本目的, 徹底破除“以意識形態劃線”的自我封閉, 以開放、自信、包容的姿態面對世界各類政黨。40年來政黨外交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創新發展, 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的地位不斷加強,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更加突出。2018年6月22-23日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 “對外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 政黨、政府、人大、政協、軍隊、地方、民間等要強化統籌協調, 各有側重, 相互配合, 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 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突出“政黨”在對外工作系統中具體角色的首要地位, 這在黨的對外工作史上無疑是第一次。如果說在此之前政黨外交在總體外交中扮演著“外交遊擊隊”(即政黨外交是政府外交的補充)角色的話, 那麼之後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基礎部。原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外黨際關係的歷史考察》,《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9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網 王禧玉/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