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就是那種“剩飯”型的!孩子這句話,讓老母親徹底清醒


媽,您就是那種“剩飯”型的!孩子這句話,讓老母親徹底清醒


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謝剛

硅谷校區心理學家

博雅小學堂心理課導師

心理學研究發現,媽媽的健康快樂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正相關。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有傳染性。

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最多,所以我們的情緒隨時感染著他們。如果我們精力充沛,感覺放鬆,滿足,幸福,對待孩子也會更有耐心和愛心。相反,疲勞,煩躁,緊張甚至怒氣沖天,孩子也都會感受到。

孩子很重要,但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養育他們。我們要學會不只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端到孩子手上,不再做“剩飯”型的媽。

——謝剛 積極心理學家、硅谷地區校區心理學家, 美國天普大學學校心理學博士

威廉剛兩歲的時候,話還說不利落。有次朋友來作客,我洗了藍莓放在桌上。威廉專著地把裡面最小最不熟的撿出來,一定要塞在我嘴裡。

朋友百思不解,我倒是心有靈犀,想到一定是他平時看我每次把藍莓給他前,都會把最小最不熟的撿出來自己吃,他一定以為那是媽媽的最愛。講出來惹得朋友和自己都大笑:童心啊!

三年後,語言能力發展了,威廉喜歡總結。一天晚飯時飯菜剛上桌,我習慣性地把昨天剩的端到自己面前。他想了想,然後很肯定地說:

Mom, you are just a 'left-over' type.”(媽,您就是那種‘剩飯’型的。)輕輕一句話,讓我一口飯卡在喉嚨裡,咽不下去了。

01

從什麼時候起,我成了‘剩飯’型?

成家前,我一直為自己的獨立而自豪,婚後也欣賞配偶間對個體性的相互尊敬。

有孩子後,我的配角觀念就明顯了,總覺得孩子永遠第一

做母親以來最辛苦的日子是威廉出生後的頭六個月,最深的記憶就是又累,又餓;又餓,又累。

責任在自己:首先是沒做好準備,低估了照顧新生兒的工作量,高估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孩子到來之前天真地想:不就是一個嬰兒嗎?

媽,您就是那種“剩飯”型的!孩子這句話,讓老母親徹底清醒

我在國內讀了七年師範大學,出來又接著讀教育學院,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打了多年交道,有六個月的產假,難道連一個嬰兒也照顧不了?所以沒請保姆,而且儘量不打擾經常出差的多米。

還有,太遷就孩子的需要,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健康的重要性。晚上和威廉一個房間,他呼吸稍微重一點兒我就馬上醒了,從未連續睡過兩三個小時以上。雖然抱著他的時候滿心幸福,看不夠,感覺就是立刻死去也心滿意足。

看不到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聽上去偉大無私,但放在做媽媽的時候是不成立的。因為媽媽不在了,誰來照顧孩子呢?連續疲勞,營養不足,拖垮了我的身體。原來每三年才感冒一次的我,那一年就生病三次。

到大衛出生的時候我就長記性了,請小時工做飯做家務。雖然孩子還是我帶,但睡眠和營養上比第一次是天壤之別,所以精力充沛多了,抱孩子心情更愉快,記憶裡都是他們兩個天使般的面容。

可是,被威廉叫做“剩飯型”,我怕了:

我真的滿足於做可有可無的“剩飯”嗎

02

媽媽的健康快樂,

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正相關

大衛的頭兩年,我把半職工作之餘的時間都花在料理他們飲食起居上,自己在各方面則得過且過。

原本愛漂亮,可連續幾年沒給自己添過新衣服;原本愛跳舞,但連續幾年沒去鍛鍊;原本經常和好友聚會,那幾年總以沒時間為理由,和大部分朋友很少見面了;原本愛讀書,可那幾年頂多就是翻翻育兒雜誌;同時也忽略了和多米的交流。

無意識中認為只有這樣,自己在孩子面前才問心無愧。帶孩子去公園玩時結識了很多新手媽媽,大家介紹自己時只是“卡卡媽”“豆豆媽”,而我也忘了我是誰,只記得自己是“威廉大衛的媽媽”。

那時心裡常夢想著:等孩子上大學後,時間都是我的,那就可以去旅遊,去讀書…去做所有自己愛做的事了。

可那幾年因為缺乏鍛鍊,又是飯桌上的吸塵器,體重保持產後水平不說,容顏老了十歲,體力下降,脾氣還容易短路。

白天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孩子,我常常在他們睡熟後再懺悔,時時交結在內疚裡,離我心目中的為母之道相差甚遠

以為多無私,犧牲自己去照顧孩子,其實自己身體和精神不好時不但不會照顧好孩子,還心存怨氣,影響到家裡的氣氛。被多米稱作“烈士情節”(martyr complex)。

媽,您就是那種“剩飯”型的!孩子這句話,讓老母親徹底清醒

回頭看看我小的時候,媽媽也是最盡職的:

做魚時自己只吃大家不要的魚尾巴,燉雞時只啃雞脖子,每頓的剩飯也是她包了,更不用提花全部的精力督促我做作業等。但她很少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

記憶中只有她期待的眼神:“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婚姻不幸,工作不順的她,在我出國後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去尋找自己的價值,有幾年對家不聞不問。

心理學研究發現,媽媽的健康快樂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正相關。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有傳染性。

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最多,所以我們的情緒隨時感染著他們。

如果我們精力充沛,感覺放鬆,滿足,幸福,對待孩子也會更有耐心和愛心。相反,疲勞,煩躁,緊張甚至怒氣沖天,孩子也都會感受到。

多希望在我小的時候,有人提醒媽媽去照顧自己,讓她有時間去鍛鍊身體,享受自己的朋友圈,更要拿出時間調整夫妻關係,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記得讀大學時我年輕氣盛,指責父母沒有教育好弟弟和妹妹,揚言將來要辦中國最好的幼兒園,教育最優秀的下一代。

當時媽媽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想教育好孩子,去辦好的幼兒園不如去建好的婚姻介紹所;幸福的婚姻才能養育優秀的孩子!”她明白呀!可怎麼在現實生活中不拿出時間去提高婚姻的質量呢?

03

懂得照顧自己,

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確實很讓人滿足和欣慰。可孩子再大些,不需要媽媽操勞飲食起居後呢?

試看身邊很多的媽媽,家裡天長日久的服務性勞動往往被子女忽略、習以為常。他們也許會依賴母親的照顧,卻並不一定因為這種依賴而感激或尊敬她們。

曾經有歐裔同事調侃自己生物鐘和獨子相反:她晚睡晚起,但獨子從三四歲時就每天早上六點前起床,還興致勃勃地叫醒她:“媽,我防曬油抹好了!”她斬釘截鐵地通知兒子:“

早上七點之前我不是你媽!”

那時一笑了之,回頭看看才發現這樣的媽媽真有智慧。自己不睡足了,怎麼有精神照顧孩子一整天呢?看似“自私”的回應,還教孩子學會了等待,七點之前自己去找玩具安靜地玩耍,一舉兩得。

感謝威廉的一句話,讓我反省:

孩子很重要,但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養育他們。媽媽的幸福和快樂,對孩子太重要了。

而且,人生無常,萬一我活不到孩子成人呢?那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還有很多未了的心願,多遺憾呢?為什麼非等到孩子離家之後再做自己喜歡的事呢?

很快,我加入了健身房,每週拿出時間去鍛鍊,和好友定期聚會,還和多米創造機會單獨出去約會。

去公園也不只是看著孩子盪鞦韆,自己也跑一圈;買菜不只買孩子愛吃的,偶爾給自己開小灶;晚上恢復睡前讀書的習慣,而不是隻為孩子讀兒童讀物。不再老追著問他們喜歡什麼,也告訴他們我的喜好。

前年全家去歐洲度假,他們在德國鄉下玩得不亦樂乎,我也給自己放個假,一人跑到巴黎轉了個夠兒,圓了自己一個夢。

這些看上去是拿走了許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其實“磨刀不誤砍柴時”,讓我心情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質量更高。

留出時間給自己充電,調整心態,同時也言傳身教給孩子如何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本身也是很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不只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端到孩子手上:飯桌上剩飯大家分著吃,藍莓裡不熟的也不再是媽媽的專利。

不再做“剩飯”型的媽

文章版權歸北師大出版社所有,原文標題:《我在美國做學校心理學家-走進真實的美國中小學生活》。

來【博雅小學堂】參加博雅積極家庭訓練營

第二期正在報名中……

五大緯度

21講視頻錄播課+4期視頻直播課

42個實操練習

多個真實案例解析


主講 謝剛博士

專注中小學心理學教育領域20年

硅谷地區校區心理學家

美國天普大學·學校心理學博士

發現孩子身上積極的地方

父母需要反覆練習

我們要更加感恩我們擁有的

每天感恩三個孩子比較好的地方


這不只提升了自己的積極情緒

也為孩子做了好的榜樣

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體現了珍貴的價值

都會成為我們人生難忘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