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被幹掉了

他,又被幹掉了

這個人,已經在新聞中死了好多次了。這一次,他又被幹掉了。

據央視新聞10月27日報道,“川建國”同志剛剛在華盛頓發佈消息,稱美軍在敘利亞西北部地區消滅了極端組織ISIS頭目——巴格達迪。一天後,ISIS宣佈薩達姆政府軍官卡達什為新任領導人,決心將恐怖事業進行到底。

此前,雖然華盛頓多次宣告這位恐怖大亨的死訊,但最新的這一次可信度很高。估計,巴格達迪真的死翹翹了。

26日深夜,生意人突然神秘兮兮地發了一條推特:“出大事了!”這條沒頭沒尾的推文,著實吊足了一票吃瓜群眾的胃口。尤其可笑的是島內那些蠢貨,立馬聯想到將承認臺主權,令人哭笑不得。蠢貨們的快感沒持續3秒,消息就被證實:巴格達迪已在美軍突襲中身亡。

這種預告、發酵、發佈、再發酵的宣傳模式,的確符合生意人一貫的高調風格。

在白宮一大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總統先生在聚光燈下唾沫橫飛,先是介紹跌宕起伏的“斬首”劇情,接著讚揚美軍的專業手法,自我歌頌在反恐戰爭中的“豐功偉績”,最後還感謝了俄羅斯、土耳其、庫爾德武裝等各方的友情贊助。

此次此刻,唯一遺憾的恐怕就是沒有“奧斯卡小金人”。

目前,白宮在中東的處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抨擊。生意人謀求連任之際,急需“用有力的事實”,為其中東戰略“背書”。這次從肉體上消滅巴格達迪,無疑是當前最為立竿見影的反擊方式,也是生意人競選難得的加分項。

據瞭解,相關DNA身份驗證工作還在進行,國防部“高度相信”被擊斃的目標是巴格達迪。總統親自發布“訃告”,應該不會再鬧烏龍。

恐怖分子是全球公敵,他們應有的下場就是下地獄。然而,“燈塔國”端著人血饅頭的吃相還是很難看,因為美式反恐華麗外衣掩蓋不了罪惡本質。中東恐怖主義的溫床不會因為一個恐怖大亨的消亡而徹底根治,其滋生的土壤和後臺老闆還在,是誰大家都清楚。

(一)

如果中東強人薩達姆還活著,以他的強硬手腕,伊拉克境內根本不可能有伊斯蘭國的存在空間。如果不是白宮策動“阿拉伯之春”,讓中東持續動盪,那麼伊斯蘭國也不可能有做大的機會。作為這家恐怖帝國的掌舵人,巴格達迪的個人悲劇有著獨有的時代背景。

巴格達迪1971年出身於宗教世家,拿到過巴格達大學的伊斯蘭法博士學位。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他也許會成為大學老師,也許會是和他父輩一樣受人尊敬的宗教人士,但是華盛頓卻將他改造成“世界上最危險的人”。

2004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巴格達迪作為熱血愛國青年組織過反美武裝,次年被美軍俘虜後,被送去了被稱為恐怖分子溫床的“布卡營”。這也改變了巴格達迪一生。憑藉深厚的宗教知識,巴格達迪在“布卡營”結交了一批基地組織的頭面人物。離開布卡營後,巴格達迪與伊拉克基地組織的發言人取得了聯繫。

既有文化水平,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吃過美軍的“牢飯”……巴格達迪這樣的人無疑是基地組織急需的人才。2010年,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成為“基地”組織的伊拉克分支的首領,被視為本·拉登的繼承者。

他,又被幹掉了

(二)

2011年,中東爆發“阿拉伯之春”,陷入大亂,同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巴格達迪很快從中找到了機會,脫離了基地組織單幹,併成立“伊拉克伊斯蘭國”。巴格達迪和其他恐怖大亨相比,最大的厲害之處就是懂政治。

伊斯蘭國雖然惡名遠揚,但是在政治上,它和庫爾德武裝一樣,同屬於華盛頓代理人;唯一區別就是,一個是光明正大地贊助,一個是偷偷摸摸地扶持。伊斯蘭國之所以能在敘利亞內戰中迅速起家,根本原因就是有華盛頓的這個幕後大老闆。

2014年起,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穩住地盤、“建都”拉卡之後,巴格達迪野心急劇膨脹,立馬揮師攻下了包括伊拉克重鎮摩蘇爾在內的大部地區。隨後,巴格達迪在摩蘇爾宣佈,成立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伊斯蘭哈里發帝國”,要求全世界穆斯林服從他的統治。

伊斯蘭國的極端思想和殘忍程度是歷史罕見的。面對這樣一個魔鬼,華盛頓仍將其視為推翻阿薩德政權的盟友、打擊伊朗等中東國家的工具,繼續默許其勢力在中東擴張。直到巴格達迪將華盛頓列為敵人,並發動多起針對“燈塔國”的恐怖襲擊後,白宮才痛下殺手,開始收拾這支屢屢朝著自己齜牙的“家犬”。

失去後臺老闆的支持,伊斯蘭國在多國聯軍打擊之下,很快四分五裂陷入低迷。隨著敘利亞戰局逆轉,伊斯蘭國失去了“首都”拉卡,這幫烏合之眾算是徹底失去了“根據地”,紛紛化整為零,竄逃阿富汗、北非等其他動盪地區,等待著機會東山再起。

這個時候,美國搖身一變,將自己包裝成了中東人民的救世主。

他,又被幹掉了

(三)

伊斯蘭國依然就是白宮的一個夜壺,需要時可以擺在檯面上,用過就被塞在床底。伊斯蘭國倒了,作為伊斯蘭國的領導人,巴格達迪的個人結局其實早已經註定,但是白宮也算是在廢物再利用上做到了極致,讓他死得恰到好處。

從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之一,其上任以來的一系列撤軍決定一直受到各方批評和阻撓,前任國防部長馬蒂斯還因此丟了飯碗。可以說,燈塔國上下十分糾結,一方面,迫切希望在中東地區抽身止損;另一方面,又怕留下安全“真空”,將加劇地區動盪,影響其中東佈局。

生意人此前已經多次大聲宣告,伊斯蘭國徹底煙消雲散,如今巴格達迪的肉體也被消滅了,生意人找到了一個“拍屁股走人”的絕佳理由,好儘快落實自己當初的競選諾言,並忽悠更多的連任選票。

可以說,巴格達迪為燈塔國的利益而生,最後又因為其需要而死,連他流下的最後一滴血,都成了白宮政客們吃饅頭的蘸料。

華盛頓歷來信奉“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老想著靠縱容、支持極端勢力打擊對手,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無論是當年的基地組織,還是伊斯蘭國,無一不是這樣的怪胎產物。這種狹隘的“零和思維”和短視的霸權思維,不僅使相關地區動盪不斷、民不聊生,也使華盛頓自身深陷戰爭的泥潭,屢屢陷入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戰略困境,進而加劇霸權滑落的速度。

本·拉登被華盛頓消滅了,阿富汗的還在亂局中掙扎。現在,即便巴格達迪真的被打死了,中東的病也不會徹底得到根治。只要華盛頓不收回黑手,中東乃至全球的禍源,就一直會存在下去。(作者:不平則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