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不忘黨恩——記全州脫貧示範戶馬一吉勒

一提起馬一吉勒,東鄉縣大樹鄉南陽窪村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

2013年,馬一吉勒被村上確定為建檔立卡戶,從此,面對國家扶貧政策的宣傳、甘肅銀行幫扶幹部的親切關懷和無私幫助,馬一吉勒的思想悄然發生了變化。“我要脫貧”“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心底潛滋暗長。

“我永遠都忘不了2013年6月的那個晚上,甘肅銀行幫扶幹部楊隊長來我家,告訴我貸款下來了。才用了10天的時間,2萬元貸款就貸下來了,當天晚上我興奮地都沒睡著覺。”馬一吉勒回憶道。

脫貧路上不忘黨恩——記全州脫貧示範戶馬一吉勒

馬一吉勒(右一)在向幫扶幹部介紹養殖情況。

拿到貸款的第二天,馬一吉勒就來到了縣城的牛羊交易市場購買了20只多胎母羊,開始了他依託養殖脫貧的路。

馬一吉勒白天帶著乾糧進山放羊,晚上通過電視學習養羊知識。經過不斷摸索,他的養殖事業慢慢步入了正軌。三年過去了,馬一吉勒不但還清了銀行貸款,而且養殖規模也達到30多隻,成了村裡的養羊能手,大家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都請教他,他都耐心地給予解答。

“現在,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養羊也有了一點經驗,鄉親們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一定盡全力幫忙,全村人都能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馬一吉勒憨厚地說道。

脫貧路上不忘黨恩——記全州脫貧示範戶馬一吉勒


其實,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他也退縮過、迷茫過。2016年,當馬一吉勒又貸了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時,他猶豫了,是擴大養殖規模,還是把貸款存到銀行吃利息?他和妻子經過商量後選擇了保險的方式:把貸款存到銀行。

大樹鄉包南陽窪村工作組組長馬福德得知這一情況後,就帶領工作組多次上門給他做思想工作,告訴他不要有顧慮,要對自己有信心,擴大養殖規模才是脫貧致富的出路。這一指點,馬一吉勒想通了,他想本來自己一無所有,如今依靠國家扶貧政策才有了現在的好日子,輾轉思考之後他決定放手一搏。這次,他買回了110只羊,並在山腳下平整出了一塊2畝多的土地,在中石化的幫扶下修建了3座羊圈,搭建了4間簡易房。經過5年多的精心養殖,到2018年,他又新建了3座羊圈,養殖規模達到羊存欄200多隻、牛存欄4頭,年均純收入兩萬元左右。

2018年10月24日,省領導到東鄉縣專題調研時瞭解到馬一吉勒從建檔立卡戶變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高興地說:“不管是外出務工還是搞種植、養殖業,只要肯幹就能早日過上小康生活。”自此,馬一吉勒發展養殖業的信心更足了。在甘肅銀行的扶持下,又修建羊圈20間,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參與到發展養殖業中。

2019年7月,馬一吉勒還清了全部貸款,住上了易地搬遷新居,實現了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日子的願望,和全國人民一道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成為村裡貧困戶爭相學習的脫貧致富榜樣。

回顧這幾年的脫貧歷程,他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甘肅銀行駐村工作隊的真幫實扶,讓我在短短的幾年就改變了貧困面貌,實現了幾代人期盼的致富夢。”(記者 王偉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