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讓PE站上風口 大咖奏“股權投資”新調

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改革開放、科創板順利推出並試點註冊制,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正在迎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PE如何應對?

10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等主辦的“國際金融家論壇股權投資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年度論壇”(下稱“論壇”)在上海召開。與會多位PE大咖認為,應對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PE必然走向專業化、投資長期化;而對中國的PE投資人來說,投資必須變成一份事業,機遇剛剛開啟。

科創板推出並試點註冊制,讓股權投資站上了風口。

“科創板的設立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市場層次和板塊問題,這是一個包括了註冊制的實質性的改革。”在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看來,科創板的成功體現在三個“度”上:一是提升了對新興產業類公司的接納度;二是市場層次與新興產業企業的匹配度;三是體現在利用好公開市場與私募市場的多維度。

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強認為,試點註冊制是科創板的一大亮點,相信在未來5年至10年,這個改革會給中國科技產業帶來非常寶貴的資本金支持。

記者注意到,正是由於科創板的推出,PE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科創板的諸多突破給了PE更多的退出渠道和投資信心。

“華潤微電子科創板IPO成功過會了,這對我們來說意義很重大。”在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中國區聯席總裁魏臻看來,對像華平投資這樣專注國內市場的美元基金來說,“科創板紅籌第一股”過會,意味著他們以後在國內市場也有了退出的渠道,被投企業不用再遠赴納斯達克等海外市場。

那麼,當前的風口在哪裡?

“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立足長三角,上海城投誠鼎基金董事長、CEO陳智海的答案簡潔明瞭。陳智海認為,具體來看,一是存量資產的效率提升,二是長三角一體化下的產業優化佈局機遇。

“我們3年前判斷技術到了一個週期的臨界點,現在認為正在發生著更大變化。”火山石資本管理合夥人章蘇陽認為,每10年都會出現一個通用技術,現在,他看好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礎上的數據。

“追‘風口’是一種能力,不僅僅需要錢和情懷;如果能力不足,就去追‘風帶’。”道生投資創始人吳彬快人快語。

出身實業,深圳市正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佐全則不太願意用風口這個詞,他認為對技術性創新企業的早期投資,一是要看方向,這包括對經濟形勢、產業政策等預判;二是投資專業化,投資人只能投自己比較專業、有資源的領域。

“我們做早期投資,主要考慮的因素還是商業模式是否健康、天花板有多高。”金沙江創投創始合夥人朱嘯虎認為,PE更要意識到,風口過後,估值還是要回歸到正常、合理的水平。

“從經濟的角度,技術創新永遠比模式創新走得更遠。”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理事長、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朱克江認為,當前股權投資和新興產業企業間的期限錯配,是要靠PE和被投企業共同努力來改變的,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將二者進行有效地配置。

“IPO熱了私募馬上如雨後春筍,IPO回落股權投資就會遇到困難。”在主旨演講中,屠光紹如此形容現在股權投資的短期、套利行為。

在與會PE大咖看來,隨著科創板推出並試點註冊制,資本市場加速改革,中國股權投資“短平快”的套利時代已經結束。

“現在需要從價值發現走向價值創造。”陳智海已經意識到,市場對PE提出了更高能力要求。“投資先要守正,再圖出奇。”復星科技與金融集團董事長、德邦證券董事長姚文平強調。

有短板就有機遇。在魏臻看來,真正的股權投資在中國才剛剛開始,未來一些真正有規模的PE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機會。

“PE轉型是一個長期的挑戰過程。”對於當前PE與新興產業發展的錯配,屠光紹認為,轉型是PE全產業鏈的問題,首先是盈利模式的轉變,其次是專業化問題,第三是投後管理和價值創造能力構建。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