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2005年10月,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張藝謀是評委會主席,最後出場時,對著臺下幾百號人,不斷揮手,點頭,一臉任重道遠。

一直站在角落的侯孝賢,有點看不下去了,就上前說了句:

藝謀,你現在就像是一個政治局的常委。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01

如果侯導認識從前的張藝謀,就會理解當年的張藝謀。

1967年,飄著羊肉泡饃味兒的西安街頭,一個單薄的少年,提著顏料桶,吃力地往牆上刷標語:打倒XXX。

少年就是張藝謀,父親張秉鈞曾是國民黨兵,內戰結束後,大伯又跑去了臺灣,張藝謀一出生,就成了最不受組織待見的“黑五類”。

21歲時,張藝謀進咸陽國棉八廠做了工人,主攻彈棉花、織襪子,憑藉一手漂亮的美術字,位列國棉八廠“四大才子”。

遇到停電,工廠組織學習,全車間800人,唯獨張藝謀沒資格參加。每次停電,車間主任就說:張藝謀,你可以走了。張藝謀一聲不吭,拿起飯盒,默默出了工廠大門。

下了班,回到宿舍,工友們除了聊對面宿舍女工的屁股,就是聊對面宿舍女工的胸,張藝謀覺得無聊,抱著一本《風景攝影構圖》的書,趴在桌子上琢磨。

那是1972年,時間尚早,李安高考落榜,騎著自行車在臺南海灘獨自迷茫;侯孝賢藝專畢業,穿上劣質西裝幹起了電腦推銷員;王家衛還是個高中生,手裡的錢只夠恰飯,買不起墨鏡;周星馳還是個孩子,坐著小板凳跟外婆在香港廟街賣指甲刀。

22歲的張藝謀,在國棉八廠彈棉花、織襪子,織襪子、彈棉花,日子波瀾不驚,人生似乎一眼就能望到頭,他很不甘心:

人要是沒有夢想,跟肉夾饃還有什麼分別?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張藝謀年輕時


02

餘華還沒寫《許三觀賣血記》的1974年,張藝謀做了個決定,他要去賣血。那個年代流行“賣血就等於賣命”的說法,卻擋不住奔向夢想的張藝謀。

賣一次血20塊,頂張藝謀大半個月工資,賣了三年,他揣著200塊錢直奔西安,花186塊買了臺相機,又用剩下的錢,添了塊中黃濾鏡。相機是海鷗牌,4A型,當時國內配置最高的雙反。

這時候張藝謀的偶像,是入選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廣東攝影大師薛子江,當抱著相機站到渭河邊上時,張藝謀覺得自己離偶像很近。

很多年後,張藝謀說了句名言:命運就是機會和抓住機會的能力。

張藝謀的機會,在1977年到來。

這一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宣佈恢復中斷了10年的高考,咸陽國棉八廠的牆上,貼出了招生通知,所有人都蠢蠢欲動。

張藝謀按捺著激動,天天守《人民日報》,終於翻到一則啟事:

解散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恢復電影學院、美術學院、戲劇學院,向全國招生。

張藝謀想報電影學院,但看到攝影系22歲的招生年齡限制時,心懸了起來,他已經超齡5歲。

一個叫田鈞的西安畫家,給張藝謀指了條明路:

北京電影學院直屬文化部,文化部部長黃鎮是個畫家,你給他寫封信試試。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張藝謀早年攝影作品


03

1978年,張藝謀的信送到黃鎮手裡,看了張藝謀拍的照片,黃鎮覺得“很有水平”,就給北電領導打電話,讓張藝謀跨過考試,直接入學。

北電嫌張藝謀年齡太大,拒絕了。黃鎮氣得拍桌子:這個張藝謀有才,你們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部長一發火,28歲的張藝謀,就從國棉八廠的工人,變成了北電的學生。

1978年9月,張藝謀揹著被褥、拎著臉盆,到北電攝影系報到,跟導演趙丹、畫家華君武、詩人艾青的兒子們成了同學,兒子們年齡小,都叫他“老謀子”。

去北京之前,張藝謀沒看過幾部電影,到了北電,就問隔壁導演系同學,電影要怎麼搞?陳凱歌給開了個書單,20多本書,張藝謀全部從圖書館借出來,一本一本啃。

1982年夏天,廣西電影製片廠廠長魏必達到北電要人,北電給了七個,名單裡頭就有張藝謀。

拿地圖一看,南寧在中國最邊上,再跨一步就到越南了,七個人有三個跑了,工作都不要了,剩下四個,張藝謀年齡最大,其他三個就說:藝謀,只要你去,我們就去。

張藝謀跟學校申請,能不能去湖南的瀟湘電影製片廠,學校一口回絕:不可能。

他只好去廣影廠,一到南寧,就給遠在西安的妻子肖華寫信:

廠子不好,缺人,反而會提供機會使我早日出頭。我對自己有信心,不信幹不出個名堂來!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張藝謀北電入學照


04

四個年輕人到了廣影廠,就給廠長魏必達寫聯名信,要拍詩人郭小川的《一個和八個》。

魏必達惜才,破格讓他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青年攝製組。大學畢業不到一年,就完全獨立拍片,這在當時的中國電影界,史無前例。

這時候張藝謀33歲,按當時電影界論資排輩的規矩,混到50歲,也不一定有機會獨立掌鏡。為表決心,張藝謀替攝製組立下軍令狀:

願將《一個和八個》當作成敗抵押,如果失敗,甘當十年助理,永不再提獨立創作之事。

電影在1983年夏天開拍,導演張軍釗、攝影張藝謀、美術何群和所有男演員都剃了光頭,發誓要拍出不一樣的電影。

開拍前一晚,張軍釗問張藝謀,攝影打算怎麼弄,張藝謀說:

告別過去,顛覆傳統,怎麼不一樣我們就怎麼來。

可電影拍了不到一半,演員就炸了鍋,看到從頭到尾只拍了自己半張臉,主演陳道明不幹了,要罷演,張藝謀安撫了半天才作罷。

《一個和八個》最後一個鏡頭,張藝謀讓兩個光頭演員靠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人”。

最後電影剪完,送到文化部審查,結果因為“形式誇張”,沒拿到公映許可證,廣影廠40多萬投資打了水漂。

但不久,《一個和八個》到各大電影製片廠輪流放映時,引起了轟動,看到電影的同行都很詫異:原來還可以這麼拍。

1983年,中國文藝事業還是一片荒蕪,電影在樣板戲陰影下苟延殘喘,《一個和八個》打破寂靜,像一場叛逆,成為中國“第五代”電影人的開山作。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電影《一個和八個》

05

一年後的冬天,在陝北窯洞裡,陳凱歌第一次誇了張藝謀:

咱們82屆153個同學中,有一點屬你最強烈,心比天高。

這一年,張藝謀和陳凱歌一幫年輕人,正在陝北拍《黃土地》。拍攝時,需要一個山坡景地,要坡上有棵杜梨樹,樹下有白色小路,一幫人扛著機器找了幾天也沒找到合適的,陳凱歌想換景,張藝謀不肯:

沒有路,我們就自己踩出一條來。

於是,張藝謀領著攝製組幾十號人,頂著寒風,用整整一下午,在黃土高原上踩出了一條路。

當時張藝謀穿一雙綠膠鞋,襪子也沒有,扛著攝影機跑一個冬天,鞋就破得差不多了。電影拍完,他脫下鞋,擺在路中間,對著破鞋鞠躬:

你跟我不易,現在戲拍完了,我要把你留在這兒。

《黃土地》送去參賽,結果讓所有人興奮,電影不但拿了國內電影最高獎金雞獎最佳攝影,還拿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方人柯達優秀製片技術獎。張藝謀從此成為一線攝影師。

很快,張藝謀被借調到老家西安,頂著全劇組的反對,在《老井》裡面光著膀子演激情戲。

為演好這場戲,張藝謀揹著鋪蓋卷,住到太行山下的村子裡,穿著大腰褲,每天光著膀子挑水、背石板、打豬食槽,幹了兩個月。

拍完戲,張藝謀老婆肖華問他:演床戲的時候,你什麼感覺?

張藝謀:女演員的香水很好聞。

這一聞,張藝謀又拿下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成為中國第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影帝。後來李安拍《色戒》,都想找張藝謀演。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老井》裡面的張藝謀

06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一聲吼,中國搖滾誕生,時代沸騰了。

這年夏天,張藝謀擠在北京的公交車上,到軍區大院的筒子樓找莫言,打算買下《紅高粱》的版權,自己做導演。

莫言很爽快,800塊錢就把《紅高粱》賣給了張藝謀。

《紅高粱》劇本出來,張藝謀交給西影廠,遲遲沒結果,張藝謀急了:錯過了時節,還怎麼種高粱?沒有高粱,還拍什麼電影?

廠長吳天明趕緊撥了專款,讓張藝謀種高粱。張藝謀找到莫言,兩人連夜坐火車到山東高密,挨家挨戶發動老鄉,在膠河岸邊種下了一百多畝高粱。

選演員時,張藝謀找了剛跟謝晉拍完《芙蓉鎮》的姜文,和正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二的鞏俐。

莫言覺得鞏俐太年輕,張藝謀卻堅持:她的眼睛會說話。

後來楊瀾採訪張藝謀,用了句歌德的話“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張藝謀連連點頭,說那就是鞏俐。

1987年10月,《末代皇帝》在意大利上映時,《紅高粱》殺青了,張藝謀專門給電影寫了插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紅高粱》先是在國外火起來的。

1988年2月,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11個國際評委,全都投了《紅高粱》。張藝謀穿上西裝、打著領帶,為中國捧回了第一座金熊獎,在全亞洲,這也是第一次。

這時候,張藝謀還不到37歲,比黑澤明拿亞洲第一座威尼斯金獅獎時還年輕。

柏林一家電臺發表影評:拍攝《末代皇帝》的貝託魯齊,也要向張藝謀請教。

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沸騰,大街小巷都唱起了“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呀”。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紅高粱》時期的張藝謀、鞏俐、顧長衛

07

1990年7月,作家蘇童接到一個電話:我是張藝謀,我要買你的《妻妾成群》。

《妻妾成群》到了張藝謀手裡,就變成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背景也從江南小鎮變成了西北大院。侯孝賢從臺北飛到山西做監製,幾個月下來,一句話也插不上。

電影拍完,送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拿了第二名銀獅獎,送到奧斯卡,又被提名最佳外語片。張藝謀興奮極了

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一個華裔評委非常神秘地告訴張藝謀:

《大紅燈籠》拿獎的可能性非常大,你要做些準備。

評獎結果出來,《大紅燈籠》沒獲獎。但在頒獎晚會上,張藝謀見到了黑澤明。

黑澤明拿了終身成就獎,上臺只說了一句話,臺下就笑成一片。張藝謀聽不懂日語,趕緊問旁邊的翻譯,翻譯告訴他:

黑澤明說了,他80歲了,還在學怎麼拍電影。

這句話,張藝謀記了20多年。

從美國回去後,張藝謀沒領到片酬,領到了北京三環老虎廟華僑公寓的一套房。

兩年後,張藝謀拍《秋菊打官司》,拿下了威尼斯金獅獎。

看了電影開頭幾分鐘,黑澤明感嘆:這個導演了不起。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秋菊打官司》拍攝現場

08

改變是一點一點到來的。

1992年,跟張藝謀同屆的北電同學田壯壯,因為拍《藍風箏》,被禁了10年。這時候的張藝謀,也沒少拍禁片,先是《菊豆》,後是《活著》,全都虧了錢。

《活著》拍完後,一次飯局上,張藝謀見到了做地產張的偉平,張偉平問:川徽魯粵,你喜歡什麼口味?

張藝謀答:羊肉泡饃最好。

幾個月後,張偉平帶張藝謀吃遍了北京城,又問,張藝謀還是答:羊肉泡饃最好。

熱愛羊肉泡饃的張藝謀,在1996年春天,失去了他的最佳女主角鞏俐。

鞏俐曾說要在35歲之前嫁給張藝謀,給他生4個娃,結果在31歲時,嫁給了菸草大佬黃和祥,張藝謀很傷心,跑去澳大利亞療傷,順帶搞了個沒有鞏俐的劇本《有話好好說》。

《有話好好說》開機後,國外投資方發現女主角不是鞏俐,當即撤了資,張藝謀找張偉平救火,張偉平二話沒說,就投了2600萬,結果因為不懂發行,虧了1000多萬。

香港電影最好的時候,程小東曾說服香港嘉民娛樂老闆韓培珠,專門飛到北京找張藝謀演《秦俑》,張藝謀很不屑:商業電影,跟藝術差太遠了。

但到了1997年,張藝謀就硬不起來了,跟張偉平說:下一部,咱要拍賺錢的。

於是,張偉平投了1000萬,在北京朝陽成立電影公司“新畫面”,專門為張藝謀搞發行。

張藝謀也沒有辜負張偉平,花了不到一百萬拍的《一個都不能少》,以1180萬的價格賣給中影,賺了10倍。

《一個都不能少》到戛納參賽時,電影節主席雅各布在報紙上公開罵張藝謀“粉飾現實”,張藝謀很氣憤,高調回應:

你對這部電影有誤解,我決定將影片撤回,不再參加今年的戛納電影節。

90年代中期,中國電影跌入谷底。

1998年,大震盪在一片寂靜中到來。

這一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3.6億票房,23億觀影人次,震驚了國人。

隨即,姜文被禁,陳凱歌拍《刺秦》賠了錢,改拍電視劇,馮小剛放棄文藝片,開始賀歲片,只有張藝謀,從威尼斯又捧回一座金獅獎。

但浪潮之下,誰能堅守到底?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給演員講戲

09

張藝謀變質,是從選秀開始的。

2000年,張藝謀準備拍莫言的《幸福時光》,找來趙本山演男主角,但女主角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於是張偉平就張羅,在剛剛興起的互聯網上選秀。

選秀開始不久,張藝謀就選中了廣州軍區歌舞團的董潔。女主角已經選定,但網上的選秀並沒有停止,超過5萬人繼續報名、拉票,都想成為下一個“謀女郎”,到最後,卻發現自己被騙了。

張偉平很得意:這值得上上億的宣傳費。

王朔忍不住大罵:張藝謀是該滅了,現在只等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王朔並沒有等到。

2001年,李安《臥虎藏龍》拿了奧斯卡,投資人江志強找到了張藝謀,這時候張藝謀正在準備一部文藝片

《幸福時光》後,張藝謀拿到了一個億的投資,憋著勁要拍一部“大片”。

在北京團結湖附近的一家豆漿店裡,張藝謀跟他的文學策劃王斌、編劇李馮,圍在一起聊出了《英雄》。

《英雄》選演員時,張藝謀只要明星,先從香港找來了拍王家衛《花樣年華》,在戛納拿了影帝的梁朝偉,又找了剛演完李安《臥虎藏龍》,從奧斯卡回來的章子怡,最後從美國請回了身價7000萬的李連杰。

《英雄》發佈會上,一個記者問:這部片子除了打架、風景和大明星以外,還有什麼?張藝謀沉默了。

但這一年,《英雄》打敗《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以2.5億的成績,拿下了中國票房冠軍。

隨後,《英雄》到美國、意大利、日本十多個國家接連上映,又賣了10多億。慶功宴上,張偉平喝了不少酒,摟住張藝謀脖子:哥哥呀,你真是我的親哥哥。

與張藝謀有關的日子

《英雄》劇照


10

高倉健經勸過張藝謀:作為一個國際導演,你要堅持自己內心對藝術的選擇,不要被製片人束縛和控制。

但張藝謀已經不是當年為“第五代”立軍令狀的張藝謀。

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好萊塢製片人喬·賈希尼找到張藝謀:我們合拍一部電影吧,可以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同時上映。

張藝謀心動了,接下了這部《長城》。

《長城》上映後,票房接近12億。國內罵聲一片,到處都在說“張藝謀已死”。

張藝謀32歲才大學畢業,因為出發晚,他一生都在跟時間較勁。

他每天只吃一頓飯,睡覺只睡三四個小時,腕上的手錶,也永遠比標準時間快半個小時。

張藝謀拍電影,就像孫悟空面對金箍棒金箍棒,希望大一點,再大一點。《英雄》裡面動用,《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面動用了幾萬盆菊花,到了《長城》,直接動用來自37個國家的1300多人。

《影》上映前,許知遠到片場採訪,問了張藝謀一個問題:你會有超越時代的慾望嗎?

張藝謀笑了:

拍電影都是人走茶涼的事,還想超越時代?


作者:先生林卓別,一個只想踏實寫文章的獨立影評人。點頭像關注我,不錯過任何一篇走心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