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在出生的前三個月,嬰兒和父母就已經開始形成情感的紐帶。在週歲以前,家長做好和孩子的情感連接,是對孩子一生都意義重大的。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01 【6個月以前】應嬰兒的情緒

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三種最基本的情緒,就是高興,憤怒和害怕,比如說孩子被巨大的聲響驚嚇到,她就會恐懼,這是一種主觀感受,她的身體會心跳加快,隨後從行為上他會哇哇大哭。嬰兒出生兩三個月,媽媽對他微笑的時候,孩子多數時候也會報以甜甜的笑容,這就叫“社會性微笑”,有時候還伴著友好的呀呀說話的聲音。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很快,嬰兒就可以辨認爸爸媽媽的面容,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積極的接納和回應孩子的情緒。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過度的刺激,比如說一下子給孩子玩太多的玩具,或者長時間的刺激孩子,孩子就會用自己的表情或者動作表示牴觸。就像我們成人一樣,即便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無休止的吃下去。

哈佛大學醫學院愛德華,特羅尼克博士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無表情實驗。他們選3到6個月的孩子和他們的媽媽做實驗,他要求媽媽先和孩子進行互動,就像平常一樣,然後突然間抑制自己的表情,毫無表情的看著孩子兩分鐘。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剛開始對媽媽面無表情,顯得很吃驚,然後拍手,用手指別的方向,隨後又做出困惑和皺眉的表情,並且叫喊。總之,孩子動用了他這個年齡段所瞭解的所有的方法,試圖讓媽媽的表情有所改變,但是在兩分鐘之內,媽媽按照指示,對孩子的任何表情都不作出反應,始終是面無表情,孩子最終就扭過頭去,放聲大哭,顯得很痛苦,很委屈。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孩子面對面無表情的媽媽,會感到困惑和痛苦。

02【6-8個月】順利度過“認生期”

在孩子的6到8個月,孩子開始“認生”了,也就是說他面對陌生人會覺得害怕。其實這是生物上的一種本能,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這種特性。要想協助孩子更好的度過認生期,如果陌生人,像孩子搭話,或者試圖抱孩子,孩子就會害怕得大哭,但如果在這之前,媽媽先和陌生人友好的交談,陌生人在抱孩子之前先遞給孩子玩具表示親密,那麼孩子接受這個人的程度就會高很多。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六個月以前的親密感,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這個時候最好有一個人作為養育者,可以拿出充分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形成一種穩定的親密關係。在孩子,認生現象最強烈的7到18個月的月齡,如果這個階段和養育者分離,孩子分離,焦慮和親密障礙會更加明顯,所以建議如果說要變換養育者的話,最好是在出生五個月的時候,或者是兩歲以後。

03【8-12個月】和孩子充分交流

一歲左右的孩子,如果情緒上形成了穩定的紐帶感,他們就會即使和父母短暫分離,他們也會傷心,但是很快又可以和別的養育者一起玩兒玩具,而父母回來的時候,孩子又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而沒有能夠形成穩定紐帶感的孩子,離開媽媽的時候會哭的很傷心,怎麼哄也哄不好,之後,她會繼續表現的不安,而且很焦慮,媽媽回來時孩子並不熱情,表現的比較漠然。還有一類孩子,不管媽媽離開還是回來,他們都無所謂,只是自顧自的玩。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能夠聽懂大人的話,所以要和孩子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放心,即便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父母講話的內容,也應該溫柔的說,

讓孩子從溫暖的話語和關愛的舉止中感受到信賴感,重新找回內心的安定感。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比如說,休產假的媽媽,一般到孩子六個月都要回歸職場上班了,每一天上班的時候都要告訴孩子說媽媽上班了,回來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說媽媽下班了。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知道上班,是媽媽消失一段時間,然後他還會回來,而不是說媽媽拋棄了自己。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0到12個月寶寶玩的遊戲。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1. 視覺遊戲:躲貓貓;
  2. 聽覺遊戲:搖鈴鐺或者放音樂;
  3. 12個月大的孩子,可以玩這個遊戲:耳朵在哪裡?鼻子在哪裡?也可以拿個鏡子,讓孩子看著鏡子,找自己的身體部位,這裡要注意,最好加上孩子的名字,單純的問孩子鼻子在哪裡不如問,妞妞的鼻子在哪裡?

重點回顧

◉ 6個月以前,要多回應孩子的情緒

◉ 6-8個月,要幫孩子順利度過“認生”階段

◉ 8-12個月,多和孩子交流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週歲以前,家長怎麼做才是奠定孩子的安全感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