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 · 紫竹林寺

廈門 · 紫竹林寺

廈門 · 紫竹林寺

原名“寶山岩”,又名“董內巖”。在思明區金榜南路1號,舊屬禾山梧村社董內。以巖形肖“向天獅”,為禾嶺十八獅之一,其地複稱“社後向天獅”。傳說明末里人吳善士掘土得寶,因就地建寺供佛。清康熙年間(1662—1722),有光隱和尚竹杖斗笠,飄然飛錫,數年間重興梵宮柰苑。平日除誦經修持外,率徒窮耕力食,不與人世爭名利,獨著高風。

釋光隱積46年衣缽之資購置田園,以為本巖子孫齋糧。巖左後方有“聖泉”石刻,巖下石罅中清泉涓流,據清乾隆《嘉禾名勝記》載:“寶山岩……地甚幽僻,旁有泉,曰‘聖泉’,相傳宋幼主嘗掬飲之。”巖後山有古道,清嘉慶二十五年(1815),鄉人張永標出資修造,自董內巖邊起,至向天獅山後止,並自為題記,勒石於後山“古道春蔭”附近崖石上。寺後有天然洞穴名“白雲洞”,為歷代高僧隱居靜修之所。

民國十六年(1927),退位總統黎元洪應寶山岩住持釋明心之請,為題“白雲洞”。在此前後,十方善信鳩資重修。二十八年,釋妙正皈依曹洞宗覺斌和尚,為巖寺主持。時住寺僧侶1人,居士1人,傭工1人,寺院佔地566.75平方米。後來轉換為黃檗宗僧人住持。

1991年市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翌年劃撥近5000平方米為修復用地。

1994年,臺灣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比丘尼悟因尼師捐贈人民幣200萬元,建造紫竹林寺大雄寶殿。

1996年市政府復撥2000多平方米山地,作為閩南佛學院尼眾部配套設施用地,新加坡、香港鍾氏家族鍾江海、鍾明輝、鍾輝煌、鍾瓊林、鍾順德及其夫人鍾陳淑琴諸大德居士捐贈人民幣650萬元,肇建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法師樓、常住樓、五觀堂等5座樓房。

1998年,鍾氏家族又捐款200萬元,建造建築面積為1600平方米的學院圖書館。至是,作為閩南佛學院尼眾部紫竹林寺佔地總面積17800平方米,嚴嚴翼翼,蔚然大觀。

新建紫竹林寺是一座園林式的寺院和學院,周圍重崗疊阜,鳳翥龍蟠,滿山相思叢生,樹茂林密。大雄寶殿高踞山阿,坐東朝西,五開間五進深,外表歇山三簷三層,實則兩層,雄偉豪邁。

大殿之右為鍾林美樓,即學院後勤部法師樓,3層,東端一亭屹立;大殿之左為鍾葉榮華樓,即學院尼眾學員宿舍樓,4層;宿舍樓南側為鍾林儉樓,即學院教學樓,曲尺形,三層,兩端層層收分,三樓之上加蓋廊亭。宿舍樓與教學樓之間為寬敞的庭院。

山門左上方為鐘王丕樓,即任課教師宿舍樓,四層;山門通大雄寶殿是一條有三級臺地數十級踏步遞進向上的臺階,臺階左側鍾林快樓依山而建,前部四層,後面兩層,色彩明快。臺階右側為學院五觀堂,上下兩層,利用山勢地形構建。

廈門 · 紫竹林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