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今年,「人類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大火危機引發了全球各界的關注。隨後,年僅16歲的瑞士「環保少女」Greta Thunberg 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斥責各國政治人士在解決氣候問題的「不作為」。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而時尚產業作為全球第二大汙染產業,長期以來也受到環保人士的討伐,在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化議題的當下,時尚產業當然更不能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停辦時裝週?

在剛結束不久的2020春夏倫敦時裝週的最後一天,國際氣候變化環保組織「Extinction Rebellion(XR)」為了引起大眾對環保的關注,再次作出激進的行為。他們在時裝週場外舉辦了一場「葬禮」,呼籲 BFC(英國時裝協會)取消倫敦時裝週。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Extinction Rebellion 認為,時裝產業是氣候問題中的重要角色,但公眾仍未意識到氣候災難迫在眉睫。XR 成員 Sara Arnold 表示,倫敦時裝週是行業的標杆,因此更有責任運用他們的影響力去敲響大家的警鐘,這也是他們選擇倫敦時裝週作為示威遊行目標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品牌在時裝發佈會上的鋪張浪費和宣揚的極盡奢華,也成為了人們指責的苗頭。比如在 Chanel 2010 秋冬發佈會上,他們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運來真正的冰山,放置在位於巴黎大皇宮的發佈會場地上,隨著發佈會的進行,冰山也在一點點地融化。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雖然品牌的初衷是為了引起大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但如此費盡周折的做法難免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Saint Laurent 不久前在馬里布一處荒無人煙的沙灘舉辦的2020春夏男裝發佈會,也引來了媒體和公眾對其「不環保」的指責。

除了針對時裝週發佈會本身造成的浪費,人們為了參與時裝週前往全球各地城市途中產生的碳排放也對環境造成了影響。據英國時裝協會去年9月的統計數據,倫敦時裝週期間舉辦了54場發佈會、產生了三萬兩千英里的汽車歷程,以及兩萬杯濃縮咖啡。因此有人提出,既然已經有在線直播,時裝週分別在不同城市舉辦的意義還重要嗎?

在公眾可持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這些數據在展現了時裝週活力的同時,也揭示了其對環境並不友好的一面。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因此,各大時裝週的主辦方和相關組織,都針對可持續發展問題制定了新的政策和舉動。比如巴黎時裝週的主辦方——法國高級定製和時尚聯合會 FHCM 發佈的可持續發展政策中稱,沒有相關舉措的品牌,在未來將可能被禁止參加巴黎時裝週官方日程。

倫敦時尚協會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推出了「積極時尚研究所(Institute of Positive Fashion,簡稱 IBF)——旨在倡導更環保的商業模式,包括 Preen by Thornton Bregazzi 和 Marni 等品牌都在系列服裝中使用了塑料瓶回收材料。

開雲集團首席執行官 François-Henri Pinault,在今年八月的七國首腦會議中,聯合31個品牌簽署了《時尚業環境保護協議書》。更早前,瑞典時尚協會(Swedish Fashion Council)也宣佈停辦斯德哥爾摩時裝週,在八月底舉辦了最後一次時裝週,以考慮用更可持續性的方式促進行業發展。

可持續時裝秀是下一個目標

但為了可持續發展而停辦時裝週的建議未免過於偏激,因此,可持續的環保時裝秀將成為品牌們的下一個目標。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Gucci 2020 春夏發佈會秀場

「我想看到零浪費的時裝秀。」Julie Gilhart 諮詢公司的創始人說道。「無論是在秀場還是展示臺上,我們把很多精力用來創造展示衣服的環境,這些精心製作的場景最終會帶來什麼結果?這些材料最終會被丟進垃圾桶還是回收利用」?

在各界的關注下,可持續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當務之急,此時不戰,更待何時。從本季時裝週中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場「戰爭」早已在時尚圈開啟。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成為不少時尚品牌和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一。「碳中和」指的是,排放多少碳量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以達到平衡,使最終總釋放碳量為零,實現環保的目的。

早在今年9月中旬時裝週舉辦前,Gucci 就曾宣佈其品牌運營和供應鏈已經完全實現「碳中和」。在2020春夏米蘭時裝週上,Gucci 採用了一系列措施來抵消900名工作人員和1000名看秀嘉賓前往秀場時造成的碳排放,還使用回收木材搭建秀場。

從秀場的佈置到時裝的生產,都宣揚著低碳排放、綠色環保材質的理念,Gucci 成為了獲得可持續活動管理標準 ISO 20121 認證的第一個時裝品牌。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Burberry 2020 春夏發佈會秀場

Burberry 則通過支持 VSC-certified REDD 的森林保護計劃,抵銷參與大秀所有人員搭乘飛機和製作時裝秀產生的碳排放。此外,Burberry 還將為防止森林砍伐和保護亞馬遜叢林地區等多個環保項目捐款。

美國設計師 Gabriela Hearst 在其2020春夏發佈會上,與秀場製作公司 BureauBetak 和可持續發展諮詢公司 EcoAct 合作,通過計算發佈會的製作、設計和安裝中的每個細節,從餐飲到運輸再到電能和廢料,儘量控制減少碳排放量和碳足跡。

「計算時裝秀的碳足跡僅僅只是可持續發展的開端。」Gabriela Hearst 說。

除了在「碳中和」上大做文章,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於時裝秀佈景也是品牌們探討可持續的另一手段。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10月19號,Dior 將2020春夏大秀搬到了上海

Dior 與由城市園林師組成的機構 Coloco 合作,秀場中的164棵樹木來自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不同苗圃,根部被裹在了麻布袋中,並掛上了寫有其來源和未來目的地的標籤。發佈會結束後,這些樹木將會被重新種植,加入巴黎周邊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Louis Vuitton 把2020春夏系列發佈會選址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在博物館的方形中庭裡搭起了簡約、通透空靈的佈景。這次時裝秀中使用的所有木材品種,均為產自朗德區的100% PEFC 認證海岸松,來自法國本土的可持續管理林區。

Louis Vuitton 還與致力於回收並改造升級藝術創作材料及部件的環保組織—— ArtStock 簽訂合作協議,將發佈會結束後所有用於佈景的木材回收並循環利用。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Louis Vuitton 2020 春夏發佈會秀場

負責幫奢侈品牌時裝秀提供創意設計的機構也加入到這一隊伍中。比如曾為 Chanel、Prada、Savage X Fenty 和 Tom Ford 等品牌,打造過多場時裝秀的創意機構 Prodject,他們通過回收利用和租借的方式,幫助降低舉辦時裝秀過程中的耗材和浪費。在電能上,他們使用綠色發電機以及 LED 照明,爭取從細節中實踐環保。

Prodject 的聯合創始人 Keith Baptista 表示,「在過去的兩三年中,這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以時裝秀中實踐環保理念的方式,參與到可持續發展中。」

可持續時尚在上海

不光是在海外,可持續發展這個全球性話題,也從倫敦、紐約、巴黎和米蘭,一直延續到上海。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的扶持和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崛起等因素,上海時裝週逐漸成為亞洲最有影響力和最大規模的時尚慶典,可持續發展也繼續成為本季2020春夏時裝週的焦點。

「為了指導更多的組織或個人以專業的態度真正參與環境保護,我們有責任向每個中國人傳達這些寶貴的想法和實踐。」上海時裝週委員會副秘書長呂曉磊說。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在這期間,由資深媒體人葉曉薇創辦的可持續顧問創意機構「 yehyehyeh 創新社」推出了 「善議:危機時代的創新」論壇;開雲集團與全球創新平臺 Plug and Play 於10月11號聯合舉辦了第一屆「K Generation 論壇及頒獎典禮」,表彰和支持在紡織產業價值鏈中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為環境及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企業。

分別參與了以上兩個論壇的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總經理王臻除了在論壇上與參與成員進行對談,傳達可持續發展戰略當下的實踐和未來願景,還在其旗下品牌 ERDOS 於10月16號舉辦的2019秋冬新品發佈會上,融入可持續時尚的多元化概念。

從倫敦巴黎到上海,時裝週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

鄂爾多斯認為,與其通過放棄舉辦時裝秀等大型營銷活動去實踐可持續,不如在必要的時候舉辦時裝秀,這樣反而能通過品牌價值,維繫可持續發展。這次發佈會秀場中使用的大型藝術裝置,都會在結束後重新設計、製作並循環利用,並儘可能使用電子版替代紙質印刷品,減少活動上紙張的浪費。

可持續時尚只是面子工程?

由此看來,時尚行業似乎為保護人類的家園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已經在年輕一代消費者中達成共識。線上服務機構 GreenMatch 在消費者研究報告中指出,「千禧一代奠定了花更多錢買可持續或符合道德的產品的趨勢,Z世代(1995-2012年間出生的人)也繼承並延續了這一點。」

此外,90%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會因為價值觀不同而選擇其他品牌,且明顯更偏向於更有道德感的那一個。顯然,他們比以往的每一代都更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僅僅靠傳統的營銷手段、品牌的名聲和傳遞理想生活方式等手段,已經不足以吸引他們了。

因此,從商業角度看,各大品牌通過傳遞相似價值觀的手段,努力討好年輕一代消費者,也是明智之舉。而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畢竟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過程和任務,不是一個政策或一次時裝秀就能解決的問題。

時尚真的變得可持續了嗎?或者,它僅僅是時尚輪迴中的另一個流行趨勢而已?我們都不敢保證。

專注於時尚文化與藝術、

產業分析等領域的研究。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