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人均一畝核桃林,走上綠色脫貧路

10月24日,“我看邢”特色產業巡禮走進邢臺臨城縣。

位於河北省西南部的臨城縣,是國家貧困縣,全縣共21.9萬人,轄4鄉4鎮220個行政村,共有貧困村74個,建檔立卡戶6139戶、15372人,其中未脫貧人口675戶1631人。

临城:人均一亩核桃林,走上绿色脱贫路

核桃是國家推進木本油料發展戰略重點支持的產業,是太行山區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臨城縣素有核桃種植歷史。20年來,臨城薄皮核桃從無到有,先後有四任書記、六任縣長,堅持一產抓核桃,把農業轉型升級的重錘敲在“核桃”上。目前,全縣薄皮核桃總面積達到26萬畝,實現人均一畝以上核桃林,種植戶戶均增收三千元以上。形成集優質核桃品種研發與繁育、種植與深加工、銷售與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核桃覆蓋了近1/5的縣域面積,臨城被評為中國薄皮核桃之鄉、中國優質薄皮核桃產業龍頭縣、國家太行山星火產業帶薄皮核桃示範基地。

临城:人均一亩核桃林,走上绿色脱贫路

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作為當地“龍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在臨城縣多個重點扶貧村建設核桃仁加工點,每個村佈置了1-3個核桃加工點,一個合作社設立一個剝仁扶貧車間,村民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每個剝仁扶貧車間可容納30—100人工作,村民在剝仁掙工資的同時在年底按收益進行分紅。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綠嶺公司通過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與14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直接幫扶關係,每年每戶固定增收1000元。

近年來,在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團隊的幫助下,臨城縣堅持把發展薄皮核桃作為全縣特色優勢和富民支柱產業,建園區、壯龍頭、扶農戶、興業態,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燕都融媒體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張曉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