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10月21日,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但是作為歷來國際宇航大會的重要參與方,中國卻意外缺席了。面對現場觀眾的質疑,即將擔任國際宇航聯合會主席的埃倫弗羅因德將其歸因於“時間衝突”。而另有消息稱,中國代表團之所以缺席是因為赴美簽證受阻。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 10月21日,在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開幕當天的第一場全會活動上,“中國(航天局)去哪兒了?”的提問被現場聽眾投票置頂。

考慮到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對中方的學者、學生、企業界人士和科技人員等赴美採取了拒籤、拖延簽證申請、吊銷赴美長期簽證、入境時盤查騷擾等措施,以阻撓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此次中國航天局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的原因不言自明。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 諷刺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施燦德在北京參加第九屆香山論壇時還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要“以某種方式深化那些關係”。

沒有對比,就沒有諷刺。美國軍方高官能如期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安全論壇,中國航天局卻無法赴美參加航天科技會議。再加上美國高官的發言,讓人情何以堪?


冷戰思維,害人害己

長期以來,美國都以冷戰思維來看待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在崛起之後會挑戰美國的霸權。為了儘可能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想方設法遏制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更是嚴防死守,唯恐被中國所得。此次中國航天局代表團入境美國參加國際宇航大會被阻就是例證。

除了嚴防死守,美國還造謠、中傷中國的高科技發展能力,中國自力更生研發的成果甚至被美國一些組織與媒體指控為竊取自美國。如9月初,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博爾頓就明確提出“中國第五代戰鬥機與美國F-35很像,因為它就是F-35,他們就是偷竊”。

(編者按:殲-20是雙發動機,F-35是單發動機,為了造謠抹黑中國,美方連基本常識都不顧。)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中國空軍殲-20戰機進行飛行訓練。

在美國看來,太空領域作為未來世界戰爭和軍備競賽的主戰場,對中美兩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被認為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挑戰和威脅,從而促發中美兩國進行新的太空競賽並加速太空軍事化進程,所以太空技術也是美國的重點封控對象。

20多年前,美國竭力阻止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導致國際空間站中缺乏“中國元素”。2011年,美國國會則出臺了“沃爾夫法案”,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與之有合同關係的美國航天企業與中國航天領域進行任何接觸和合作,該法案到現在依舊是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壘”。

隨著探月熱再次興起,今年5月13日,美國宣佈了“阿蒂米斯”計劃,稱要將“首位女性宇航員和下一位男性宇航員送到月球”,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紛紛宣佈將參與,而中國同樣被排除在外。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面對美國的阻撓和孤立,中國在航天領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從軌道發射能力來說,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整個長征火箭家族已具備向低、中、高軌道發射輕、重有效載荷的能力。在衛星技術上,現在中國已經可以製造和發射絕大多數種類衛星。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成功回收率為10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天宮”更是將成為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唯一在軌空間站。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同樣進展順利。據最新報道,中國“玉兔二號”巡視器已於10月22日成功自主喚醒,狀態良好;嫦娥四號著陸器也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極低溫考驗,在10月23日自主喚醒,目前平臺工況正常,將繼續進行科學探測工作。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2019年1月,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2019年1月,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在對外合作方面,中國也是碩果累累。一方面,中俄之間在太空的合作之手握得更緊。去年8月,俄方表示未來將歡迎中國宇航員登陸國際空間站,美方的禁令對俄方無效,因為中國宇航員如果進入國際空間站的話,將進入俄羅斯名下的艙室,而且由於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俄方本來就打算“切割”國際空間站,和中方進行合作組建聯合空間站。

今年9月17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簽署一項決議,授權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與中方“就合作建立聯合月球與深空探測數據中心”談判,以達成協議。據悉,該數據中心將建成擁有兩個主要節點的信息系統,其中一個主要節點將位於俄羅斯境內,另一個位於中國。此外梅德韋傑夫簽署的決議還授權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進行磋商,就協同實施俄羅斯“月球-資源-1”軌道器任務和中國“嫦娥七號”月球極區探測任務達成一致。

另一方面,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太空合作也在穩步展開。如今年6月,意大利宣佈其正在與中國推進聯合研製“中意合作艙”工作,從公佈內容來看,“中意合作艙”將在我國下一代“天和”核心艙前端節點艙前向接口對接,合作艙規模在20噸級左右,由高能宇宙射線探測艙、服務艙、推進艙三艙組合而成。

而在9月,巴基斯坦科技部部長法瓦德•喬杜裡接受採訪時證實,該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宇航員選拔過程將於2020年開始。到2022年底前,巴基斯坦將在中國的幫助下啟動第一個載人航天任務,開啟對太空的探索。

設絆設阻,目光狹隘

相比中國的廣結善緣,美方在本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的所作所為更顯目光狹隘。

中國曆來是國際宇航大會的重要參與方。2018年,德國不來梅第69屆大會,中國就派出了陣容強大的代表團,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出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企業展示了中國航天的最新成就。而今年這屆大會上,這些企業都沒有露面。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2018年10月1日,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在德國不來梅開幕。與會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展臺參觀。

此次參會的中國天文相機制造商QHYCCD公司負責銷售業務的人士表示,有一家國內企業全員未獲赴美簽證,還有一家企業只有一人獲籤,而她本人因為不是技術人員才勉強獲籤,公司其他同事均未能成行。在21日上午的國際宇航大會開幕式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宣稱,要推動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航天合作,而美國要與“志同道合的熱愛自由的”國家合作,這番講話遭到部分與會人員抵制。


若得知中國缺席國際宇航大會,美高官在香山論壇還會大言不慚嗎?

10月21日,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開幕,美國副總統彭斯演講。

美國是當前太空領域的領軍者,中國則是該領域的後起之秀,二者如果緊密合作,既能讓兩國在太空開發中相得益彰,也能增強雙方在太空安全方面的互信,降低在太空爆發衝突的可能。但是美國始終不願改變對華冷戰思維,無疑會給中美太空合作的前景蒙上陰影。

撰文 / 蘭順正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