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平:立足大灣區 邁向全球化(中國品牌 中國故事)

向著一體化邁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孕育著新的需求,催生著新的機遇。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旗下太平財險、太平香港、太平澳門創新推出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保險方案,實現了粵港澳三地跨境車輛“通保通賠”。

“只需在當地提供資料,就能同時辦理三地的保單,非常方便。”家住香港的黃先生國慶期間體驗了此項服務。截至目前,中國太平已累計為6000多輛跨境車提供一站式保險服務。

“通保通賠”服務推動了粵港澳三地民生的互聯互通,也彰顯了中國太平服務國家戰略的發展思路。

“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責無旁貸”

10月25日,中國太平90週年歷史文化展在北京舉辦。一張老照片裡,沈日昌先生一臉燦爛笑容。

時間撥回到70年前。1949年10月1日,香港,一間辦公室伸出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時任香港民安保險公司經理的沈日昌帶領同事共同慶祝新中國的成立。

如今,中國太平已是我國持續經營時間最長的民族保險品牌之一。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太平的前身——民安保險、太平保險、中國保險便開始在粵港澳地區經營。目前,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太平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各類分支機構158家,大灣區成為中國太平機構、人員、資產分佈最為密集的核心市場。

今年5月16日,中國太平發佈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白皮書,宣佈將全面打造民生、科技、金融等七大領域的10個項目。

中國太平戰略管理部相關人員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跨境保險與醫療服務基礎上,近期將上線跨境醫療保險共享系統,更高效地為客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健康醫療提供一條龍服務。

“作為一家總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責無旁貸。中國太平將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事業發展的母港和基地,與國家戰略同向,與大灣區建設偕行。”中國太平董事長羅熹說。

走出一條民族保險品牌振興之路

上海外灘江西路200號,中國太平的辦公舊址坐落於此。厚重斑駁的石牆,無聲講述著歲月滄桑。

中國太平1929年成立於上海,1936年就為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承保團體壽險;新中國成立之初,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商保險企業之一,中國太平響應國家號召完成改組改造和業務轉向,面向全球佈局深耕海外保險市場;中國太平1980年1月成立香港首家中資證券公司,1980年9月在香港成立世界上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再保險公司;2018年成立國內首家專業科技保險公司。

“家國情懷和歷史傳承激發更活躍的創造力。”在太平財險總精算師馮雪隱看來,“穩健創新”是中國太平10多年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國家所需,太平所為。簽署澳門中小企業巨災財產保險第一單,為境外中小企業保駕護航;參與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支持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試水海產品保險創新項目,服務國家“三農”政策;打造養老健康領域新品牌梧桐人家,推出立足灣區、輻射華南的精品養老社區……每一次新的嘗試,都體現了進入新時代創造新輝煌的信心與決心。

“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依靠產品的創新,中國太平走出了一條民族保險品牌振興之路,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發展經驗。”羅熹說。

讓海外中資企業“共享太平”

位於印尼的神華國華“爪哇7號”燃煤電廠項目,是中國第一個海外百萬千瓦級IPP火電項目。2016年,中國太平開始承保該項目的工程險,保額超過15億美元,不僅每年提供現場查勘與培訓服務,還與客戶共同做好工程期間的風險管理,為項目順利施工提供全方位保障。

持續佈局海外,顯示出中國太平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的雄心。去年底,中國太平發佈全新發展戰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現代金融保險集團。

太平財險國際部負責人陸曉龍介紹,目前,中國太平在境外有12家子公司,業務範圍涉及150多個國家。

國家所需,太平所向。海外市場競爭激烈,作為後來者,中國太平管理層認識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為海外中資企業提供高效服務,應當成為中國太平全球佈局最重要的著力點。

承保中國高鐵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為我國派駐在50多個國家、1000餘名援外醫療隊員提供“一帶一路”綜合醫療救援保險服務……中國在海外的重大行動、重大項目,都能看到中國太平的身影。

2015年,著名國際保險組織勞合社與中國太平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是中國四大國有金融保險集團之一,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原勞合社大中華區負責人、勞合社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璁說。

“共享太平”,站在新起點上,中國太平提出了面向未來的全新理念。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