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趙建榮:不忘初心“擔使命” 甘做脫貧“排頭兵”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趙建榮:不忘初心“擔使命” 甘做脫貧“排頭兵”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趙建榮:不忘初心“擔使命” 甘做脫貧“排頭兵”

7年多,從43歲到50歲,不圖名、不為利、不言悔,不忘初心“擔使命”,甘做脫貧“攻堅兵”。他就是崇信縣新窯鎮西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榮。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帶領大家重溫學習紅色文化,主要是為了挖掘西劉村紅色文化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和群眾學習老革命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忘當初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帶領西劉村的群眾,共同走上致富之路。”近日,記者走進西劉村紅色文化展廳,看見趙建榮給該村黨員和群眾講述紅軍三五九旅回援陝甘寧邊區,宿營西劉村的那段紅色故事。他告訴記者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他們都會邀請到村裡年長的老人分批次給黨員、群眾講述發生在本村的紅色故事,讓他們瞭解家鄉紅色文化,銘記家鄉紅色歷史。

西劉村是新窯鎮6個貧困村之一,過去,由於村裡沒有集體資金,導致基層村級黨組織“有心無力”,很多村級事務無法開展。2013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92人,貧困發生率57.82%。當時群眾出行交通工具以摩托車為主,村民還居住在西劉半山腰,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經濟來源為種植業,完全靠天吃飯。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2012年擔任村主任的趙建榮由於在群眾中口碑好,被上級任命為西劉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後他走遍家家戶戶、溝溝坎坎、角角落落,通過摸底調查,制定脫貧攻堅規劃,謀劃脫貧致富門路,建陣地、夯基礎、抓建設、興產業、辦實事、融真情,使全村脫貧 91 戶 355 人,貧困面下降到 2.56%,2018年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5262 元,村上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崇信縣新窯鎮西劉村村民陳彩梅激動地說“現在在村上辦事很方便,凡有什麼事情,趙支書都會耐心接待,幫助我們解決,我們內心很感動。”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幹部。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趙建榮結合西劉村實際,把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領群眾按照“生產專業化、生活社區化、環境田園化、農民知識化”的要求,以建設“支部強、村莊美、群眾富”為目標,深入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和脫貧攻堅“九大沖刺”行動,大力發展富民產業,認真落實“基礎設施到村,產業育民到戶,技能培訓到人”的扶貧攻堅方略,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群眾從偏僻的山腳處搬到了公路沿途,住上了康居住宅,村社巷道全部硬化,自來水入戶率100%,建成高標準農田6000多畝,修建便民橋3座,指導群眾栽植核桃200畝,標準化管理200畝,鼓勵群眾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建辦養殖小區,目前全村牛存欄達214頭,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今年56歲的李有生,當時由於家中勞動力單薄,無固定收入來源,居住條件也差,生活過的很艱難,所以被確定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建榮看到這一情況後,經常來家噓寒問暖,為他出主意、想辦法、謀出路,動員他通過發展紅牛產業脫貧致富,幫助李有生通過精準扶貧貼息貸款,購買了3頭牛。在他的精心指導下,李有生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收入一年比一年多,2016年度實現脫貧,截止目前他家飼養的紅牛數量已達到了26頭。“當時要不是趙支書給我出主意,讓我養殖紅牛,並幫我修建牛棚,我怎麼會有今天這樣的好生活,真的很感謝他。”李有生逢人便說趙支書的好。

同時,探索推行“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依託地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建成綠源美生態園,依託“三五九”旅西劉宿營地遺址開發、保護和民俗休閒、健康養生、農家樂等項目,打造西劉村“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品牌。通過獲得土地流轉租金、經營收入分紅、勞務報酬等多重收入,並逐步走出一條農村“三變”發展路子,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3萬元。2018年西劉村被評為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2017年趙建榮被崇信縣委授予“優秀黨組織書記”榮譽稱號。

在談到下一步打算時趙建榮對記者說“我們將結合紅色旅遊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閒文化打造西劉村的文化品牌,通過鄉村旅遊產業引導群眾發家致富,同時加大紅牛產業的發展,對現有的2個養殖小區進行擴大,增加養牛量提高群眾的收入,實現整村脫貧,使群眾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赵建荣: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排头兵”

審核:縣融媒體中心/鄒 磊 張保林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赵建荣:不忘初心“担使命” 甘做脱贫“排头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