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走進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刀壩鎮南家村,置身滿園滿坡桃林中,只見桃樹上綴滿了紅色的桃子,桃子個個飽滿、紅裡透著白,給寒意的深秋增添了一抹暖色。


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近年來,刀壩鎮積極鼓勵和幫扶廣大農戶調整產業結構、創業致富,大力發展經濟林果。張金安是冬桃基地的負責人,以前一直在外從事泥水工的他,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越想回到村裡發展產業。有了這想法後,他就與村裡的5個年輕人商議著自己發展產業,達成了一致意見,他們到山東蹲點考察了半個月,看到冬桃市場銷售前景很好時,幾個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之後,他們把技術人員請到家鄉,對陽光、土壤、氣候進行一系列的考察,發現冬桃很適合本地氣候的生長。


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2017年,他們把村裡閒置的600畝土地流轉過來,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撂荒地上建起了桃園。今年,桃園裡200畝冬桃掛果,首批冬桃進入豐產期。

“預計今年冬桃的產量在20萬斤左右,產值在100多萬左右。”談到今年的收入,張金安侃侃而談。

村裡有了產業最受益的還是群眾,村民張常豔,父母在外務工,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也到桃園基地務工,成了名副其實的產業工人,“我在這裡打工還可以,80塊錢一天,離家又近。”

在基地,像張常豔一樣收益的農戶還有很多。張金安介紹,每年,長期在基地務工的有30餘人左右,付出的工資在30多萬左右。不僅如此,他還帶動了13戶貧困戶,34人脫貧。


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同時,為了保證桃子的品質,他們長期聘請了山東桃園基地的技術人員,傳授栽種及管護技術。為了打造綠色原生態農產品,保證桃子的口感,果園採取用人工除草,不打催熟劑,不對果樹施農藥。

在冬桃的銷售上,採取的是線上與線下銷售的方式。桃子的口感好,吸引了思南、德江、沿河等周邊縣銷售商以及本縣群眾到現場採購。印江南家村電商驛站遊明霞介紹,9月25號在線上開始銷售,10多天就銷售了500多單,銷售額達3萬餘元。


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冬桃的掛果,使張金安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們目前正在與兩家經銷商進行洽談,明年桃園全部掛果後,我們產量上去了,外地客商來買桃子,我們就不愁沒有貨了”談到未來,他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就是把桃園管理好,儘快把冷藏庫建好。”

近年來,刀壩鎮緊緊圍繞產業“八要素”,因地制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狠抓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精品水果的產業的發展,確保實現村有主導產業。“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刀壩鎮實現了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精品產業獨立發展之路”刀壩鎮黨委副書記陳聰波說說。


印江刀壩鎮:南家深處冬桃香


據瞭解,刀壩鎮以下寨壩農業示範園區為中心樞紐,在田壩、洞溝等6個村規劃發展沃柑3000畝;在刀壩、南家、大宅3個村發展冬桃1000畝;在下大坪、天坪等4個村發展青脆李1000畝;在前寨、洞溝2個村發展紅棗和軟質石榴1500畝,在保河、雙河、會保3村發展紅香柚500畝;在共和村發展獼猴桃600畝。(張澤琴 吳仕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