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段子,是真事

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曾經說過一件很有趣的往事。

那是1986年,他去參加一個作家筆會,在會上作家們大談自己看過的書,有人問他,你有沒有看過某個俄羅斯作家的書?他搖搖頭。對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看過你怎麼寫作?

輪到鄭淵潔發言時,他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雅的書,特別受啟發,你們看過嗎?70%的人點點頭。

然後鄭淵潔說:這個名字是我瞎編的。

鄭淵潔說自己從此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作家筆會。

可惜的是中國只有一個鄭淵潔。

不是段子,是真事

莊子說,做人應該“外化而內不化”。“外化”,就是與外界相處,學會變通,適應環境,搞好人際關係;“內不化”,就是無論外界風雲怎樣變幻,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

小編覺得隨波逐流,附庸之風很不可取。

所謂的隨波逐流就是沒有根基的深淺,是追逐潮流的迷失,是失去自我的盲從。就像水上的浮萍,因為沒有根基,所以只能浮在水面,沒有方向,沒有目的,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得無影無蹤。等到河水乾枯,它的生命也就到了盡頭。

隨波逐流著無所守,有所求。無所守,故迷失惶惑茫然;有所求,故貪鄙從眾媚俗。

不是段子,是真事

現在社會上有太多隨波逐流,附庸之風的人了,人之所以稱之為人,就是因為有其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關於自己的一切,都有自我意識去主宰,不人云亦云。有時會合群,但從不湊群。

但是就算聽到來自於外界的閒言碎語,也不去過多在乎和為之煩惱。但當自己的人格和聲譽遭受攻擊時,會毫不猶豫的站出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不是段子,是真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隨波逐流,做好自己,不被外界不好的東西同化,要像鄭淵潔老師一樣,做一個有自我思想,獨立自由的人。

即使困惑也不要隨波逐流,庸庸碌碌;即使失意也不要趨炎附勢,浮浮沉沉;即使無助也不要卑躬屈膝,起起落落。學會淡定堅強,理性從容,做一個超越突破真是快樂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