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我國有句古訓,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說的是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加上傳統教學理念“嚴師出高徒”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對孩子嚴厲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只有讓小孩子對父母有所畏懼,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長大成人。

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媽媽是個老好人,典型的慈母一個,幸虧有個嚴厲的父親約束他,不時問書,讓他有點怕情,才學得知書達理,小小年紀成了吟詩作賦的高手。要不整天混在女孩子堆裡,早歪瓜裂棗到爪哇國去了。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慈母教育的賈寶玉

當今社會,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大部分家庭裡媽媽充當了育兒的主要角色,“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成為普遍社會現象。傳統上父親的嚴厲多數家庭都被媽媽取代了,我們常說的河東獅吼,大多數來自媽媽和孩子相處中。

因為肩負重任,很多媽媽也對自己的育兒理念引發了思考。今天,寶媽群裡就有人說,不是說“慈母多敗兒”嗎,平時就怕自己的寬容誤導了他,每每孩子犯錯,就忍住不去心疼,而是嚴厲管教。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慈母真的多敗兒嗎?

那麼,慈母真的多敗兒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句古訓的出處。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節選: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據推測此書最遲寫成於明朝萬曆年間。

慈母多敗兒還有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小時候倍受母親溺愛。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這個人長大後成了強盜,最後被官府捉住判了死刑。行刑前,他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這都是你的錯,小時候我做錯事你不管,才讓我落得今天的下場。”

所以,在古人那裡,慈母多敗兒的意思是,母親對兒子自小過分溺愛、百般遷就,到兒子長大了,大多數不但成不了才,甚至還成了敗家子。這裡的“慈”,是驕縱、溺愛的意思。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比較長

為什麼現在有人忌諱“慈母多敗兒”呢?是因為在大家的意識之中,把“慈母”的誤解成了慈愛的意思。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做什麼事情總是任性為之。又因為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比較長,大家把多方面的責任歸結到母親一個人身上。

幾年前,育兒文《最偉大的教育竟是媽媽的情緒平和》備受家長推崇,文章裡有這麼一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要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親,她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就越強,凡是扯著嗓子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的這種引導能力。

根據文章裡的觀點,慈母的“慈”包含著三層意思:靜、暖、弱。靜,在孩子面前不聒噪,不過多幹涉孩子;暖,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鼓勵;弱,用示弱實現對孩子的託舉,讓孩子在愛的包繞中恣意成長。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讓孩子在愛的包繞中恣意成長

並非只有“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孩子更難成才

像文章開始提到的寶媽群裡的媽媽一樣,現在有不少媽媽為了避免掉進“慈母多敗兒”的坑,硬是逼著自己變成了一個嚴厲、不慈愛的媽媽。嚴厲的意思是嚴肅、厲害、不寬容,一旦把握不好尺度,嚴厲就會變異成嚴肅、嚴苛。遇到以下幾種情況,即使媽媽不慈愛,孩子也一樣難以成才。

第一種情況:強勢的媽媽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假如母親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我們都知道,厲害的母親八成有個厲害的女兒,當女兒反抗強勢母親的專制時,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把專制情緒帶到將來她自己的家庭中,導致專制家風代代相傳;男孩的成長則需要一個高大的父親形象,媽媽強勢爸爸自然就弱勢,在這樣的家庭裡,男孩子會漸漸變得沒有主見、自卑懦弱、孤獨自閉,最終長成低能的媽寶男。

演員朱雨辰的媽媽自稱“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的”,她事事為兒子做主,朱雨辰的幾段戀情都在媽媽的強力干預下無疾而終。朱雨辰長年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裡掙扎,至今戲紅人不紅,39歲仍然單身。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朱雨辰的媽媽

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一些空白,讓孩子自己發揮。強勢的媽媽不懂取捨,到最後,這張白紙上面全是媽媽的心血,孩子根本無法做自己,婚姻美滿、事業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第二種情況:暴力的媽媽

今年2月20號,寒假開學第一天,鄭州有一個12歲的女孩跳樓身亡。據她父母說,出事前只不過是吵了她兩句,說了幾句重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認為孩子犯錯就該懲罰。總是被打罵的孩子,會出現表達慾望缺失,導致親子交流障礙,孩子的負性情緒積壓久了容易做出極端事情。

“這麼簡單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你怎麼不去死!”這樣的話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當一個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她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語言有多麼傷人,這些話在孩子心上造成了怎樣無法修補的傷痛。

阿聯酋宜家的一個實驗轟動全球,罵了三十天,植物都被罵死了,新加坡有一則公益廣告,以此來告訴人們語言暴力有多恐怖。語言像把刀,雖然不會在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除此之外,媽媽總是情緒暴躁,武力相向,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示範,他也會用這樣的態度思考問題,變得暴躁、衝動、無規則。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新加坡的公益廣告

第三種情況:冷漠的媽媽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首兒歌,唱出了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高達697萬人,因夫妻關係不和睦,或家長玩手機對孩子放任不管,或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管孩子,導致的隱形失陪群體估計還要龐大。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就是那個託底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天,本該給孩子安全感,失陪造成的忽視性冷漠,會讓孩子失去管教和監督,情感上失去依託,變成暴力、自卑、敏感的問題少年。

2019年歲末年初的短短3個月之內,在湖南沅江、衡陽和江蘇鹽城就發生了3起少年弒殺親生母親的慘案,這些弒母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行兇的原因都是不服父母管教。因為父母的權威是建立在與子女深厚的感情基礎之上的,如果失缺了這個基礎,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無異於外人。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總之,如果一個母親過於嚴厲、冷漠、暴力,孩子也很難變得出色。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並不是最準確的表達,合格的媽媽要在慈愛和嚴厲之間,把握一個度。

合格的“慈母”應該嚴慈相濟,鬆弛有度

■ 有邊界,給孩子留下成長空間。

近來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受不了母親的掌控,一個人逃離到深圳,被找到後企圖跳海。英子絕望地衝母親吼道“我就是要逃離你!”從此英子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不久被診斷出了中度抑鬱。

英子的媽媽宋倩就是因為不懂邊界感,把孩子越推越遠。尊重孩子的邊界,要從下面幾點做起。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我就是要逃離你!”

1.懂得適時退出。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父母的角色是引導者而非掌控者。對孩子的關愛留有界限,有助於孩子成長環境的建立,而營造相對寬鬆的環境需要父母適時地退出。

2.讓愛有所保留。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也要適度,愛太滿反而容易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不懂感恩。盲目地把生活的全部重點都放到孩子身上,不僅使自己失去了原有生活的重心,也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有保留的愛還能讓父母更能看清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3.拒絕事事為孩子代勞。讓孩子有鍛鍊的機會,就需要父母懂得放手。父母的代勞會讓孩子成長變得輕鬆,也會讓孩子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適當放手能夠讓父母們看到孩子的進步。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拒絕事事為孩子代勞

■ 多鼓勵,做孩子的堅強後盾。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或困難。作為家長,媽媽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孩子明白,人生旅途總會遇到許多坎坷和困難,要正視困難和挑戰。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鼓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在磨練中體會成功的滋味。

平時家長要放下架子,多陪伴孩子,不敷衍,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合格的媽媽都懂得尊重孩子,跟孩子做朋友,蹲下身來,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尤其是孩子犯錯的時候,要給他發表意見的機會。

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媽媽要堅定地站在孩子身邊,與孩子共渡難關。首先告訴孩子你能行,樹立起戰勝困難的勇氣,防止出現畏難和臨陣脫逃心理;主動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尋找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事後跟孩子一起復盤,總結經驗教訓,使孩子在實際鍛鍊中不斷成長。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立規矩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

■ 立規矩,溫柔堅定地堅持原則。

當過父母的都知道,立規矩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要想打破這個魔咒,媽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突破:立規矩前要三思,多想一想這個規矩是必要的嗎,可操作性有幾成,因為規矩越多,越難執行;別把場面弄得太大,可以悄悄地做,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有充分的迴轉空間;規則要簡單具體,容易執行,比如,幾點睡覺,每天看多長時間電視等。

如果執行規矩的時候孩子不聽話,既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用嚴厲的方式懲罰,而是要向孩子表明態度:你說的話是算數的。溫柔是你的語氣,堅定是你的態度。這次你堅持住了,孩子探到了你的底線,以後也就好管了。

比如說,本來說好每晚8點上床,到了時間孩子還要你多讀一個故事,否則就不睡覺,拼命地鬧。這時,媽媽最好的回應是溫柔地重複你的規矩:現在到時間要睡覺了,我們明天可以爭取早一點開始讀故事,多讀一個。

闢謠:慈母多敗兒?不,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個溫柔的媽媽

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提升的過程

總之,“慈母”不一定敗兒,所有的敗兒也不都是慈母教育出來的。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提升的過程。寶媽們要摒棄對傳統觀念的錯誤解讀,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