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韶關得名,源於傳說之中舜帝南巡而奏韶樂。《論語·八佾》中孔子稱讚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

唐代文學家韓愈一生曾三次到訪韶關,留下“曲江山水聞來久”“暫欲系船韶石下”的名句;

宋代文豪蘇軾面對丹霞群山中的韶石山而發出“此方定是神仙宅”的感慨;

當代文化名人趙樸初更是讚揚,“自誇巨擘非虛妄,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丹霞山下夏富村

作為粵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韶關擁有悠長曆史,是13萬年前“馬壩人”的故鄉和4000年前石峽文化的發祥地。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馬壩人遺址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馬壩人遺址

韶關北接湖南,東鄰江西,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地處南嶺山脈南麓和北江中上游,山川形久負盛名。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地質公園。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丹霞山日出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丹霞山日落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丹霞山

最深高度300米、全長達15公里的廣東大峽谷,雄奇險峻氣勢磅礴。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廣東大峽谷

山川俊逸,滋養著厚重的古城韶關。

湞江逶迤東來,武水蜿蜒西至,在韶關城區匯合成為北江,再一路南下奔流入海。城因水而成三江六岸,又有黃崗山位居城北,蓮花山列於城東,芙蓉山臥於城西,構成一幅“三江碧水穿境過,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壯美畫卷。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韶關城區

翻開韶關人文歷史,可以看到這片粵北廣袤大地上,既流傳著“舜帝南巡奏韶樂”的傳奇,又展現了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既留下了六祖惠能駐錫南華禪寺傳法三十七年的足跡,也走出了張九齡、餘靖、陳璘等一大批將相名臣、風流人物。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南華寺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南華寺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乳源大布鎮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乳源必背梯田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仁化雙峰古寨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南雄三影古塔

歷史上的韶關是溝通嶺南和中原地區的交通要衝,扼南北軍事、商貿和文化咽喉。

梅關古道、西京古道等陸路和北江水路,官宦文人車馬穿行其間,商賈走卒貨船往來不絕。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梅關古道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西京古道

珠璣巷被譽為廣府人的故鄉,其重要因素就是,這裡是移民南下進入嶺南的首站和重要中轉站。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珠璣巷

時至今日,韶關交通位置依然重要,高鐵讓韶關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在著力構建的“八高四鐵兩航”立體交通網絡,更為韶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基礎保障。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京港澳高速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京廣高鐵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樂廣高速

作為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今年以來,韶關立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腹地和重要屏障的功能定位及城市發展戰略,積極以生態為特色優勢融入大灣區建設,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的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乳源南水湖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丹霞山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韶關城區百年東街

羊城晚報《航拍廣東》大型全媒體報道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以羊城晚報無人機隊為主力

對全省21個地級市進行航拍採訪

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大美廣東

通過空中影像

為廣東的青山綠水留證

為廣東的朝氣蓬勃留證為廣東70年來的發展成就留證

敬請關注!

航拍廣東之韶關:萬古丹霞冠嶺南

來源 | 羊城派

題字 | 劉斯奮

出品人 | 劉海陵 林海利

總策劃 | 孫璇 蔡惠中

統籌 | 蔡惠中 侯恕望

導演 | 宋金峪

監製 | 宋金峪

拍攝 | 宋金峪

後期 | 宋金峪

文本 | 宋金峪

文字 | 張文

配音 | 崔文燦

片頭 | 楊奇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周子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