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揭曉兩項大獎

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揭曉兩項大獎

10月26日上午,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廈門召開,會議頒發了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和2019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介紹,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空間科學逐漸產出了一些重要進展,此次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以“發展空間科學,建設航天強國”為主題,是我國空間科學領域唯一的將本領域各分支學科組織到一起進行集中交流的全國性學術大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必須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助推我國航天強國夢早日實現。

吳季表示,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將每兩年舉辦一次,在單數年召開,以便與雙數年召開的世界空間科學大會相互補充和推進。

此次會議圍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科學衛星工程的熱點前沿、未來規劃、最新成果開展交流,為發展空間科學,建設航天強國建言獻策,並通過學術論文交流架起空間科學各分支學科之間、技術與產業之間、應用與服務之間的橋樑,促進各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會議頒發了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和2019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暗物質衛星“悟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常進因在空間高能粒子和伽馬射線探測以及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因在光學系統先進製造技術及其工程化應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技術獎。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秘書長龐紅勳介紹,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由中國空間科學學會首次設立並頒發。該獎項面向全國,主要獎勵在空間科學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其宗旨是調動廣大空間科學領域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其空間科學技術創新創造能力,促進空間科學技術發展。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飛、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永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主、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衛明,分別獲得大氣物理、地球物理、空間物理、空間探測領域2019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理事會秘書長於岷介紹,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於1989年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獎勵我國在大氣物理、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和空間探測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年齡在45週歲以下(含45週歲)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會議還安排了航天成果展覽、科普專場、主題音樂會等科普文化活動,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展示平臺。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中國探月工程一期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空間科學大數據專家郭華東院士等6名專家學者將走進廈門大學和中小學,開展科學知識普及宣講活動。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頒獎合影(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供圖)

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揭晓两项大奖

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為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獲得者頒獎(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供圖)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