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承擔責任不對,不讓孩子犯錯也不對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微信

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當我們在教導孩子時,亦步亦趨的緊盯著孩子,要求孩子不要犯錯。只要錯一點點,就急著叮嚀與矯正,生怕孩子做錯事。這樣真的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嗎?

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樣優秀,甚至很差,或者當他們在某些比賽中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們就可能無法面對這些挫折,變得脆弱且不堪一擊,甚至造成心理障礙或者走上極端。

孩子就像是一個天生的“科學家”,凡事都要親身的嘗試,才會願意相信事實。就算是跟他說:“這是個杯子會燙”,如果杯口沒有冒煙,他就是要摸一下才願意相信。

當我們將全部的精力都幫助孩子“不會犯錯”,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與特長時,這樣的努力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而且也會讓孩子感到精疲力竭。

“成功”值得讚揚,但“失敗”也不是一件錯事,最重要是孩子喜歡“探索”與“嘗試”。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應該是孩子不敢去“嘗試”

孩子需要你的“引導”,而不是僅僅是“保護”和“限制”。請不要努力培養“不會犯錯的孩子”,卻忽略了培養孩子們的天賦,最後反而扼殺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

上面的這些描述只是抗挫的冰山一角,下面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原因造成孩子承受能力差吧。

孩子承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原因一:無原則的滿足

現代中國式家庭的“1+2+4”的結構,造成了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局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所有要求,無論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毫無原則的一概滿足

“愛吃”、“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孩子對於玩具和零食總是有著難以剋制的慾望,看見一個,想要一個,過了新鮮勁,就想換一個,同樣的玩具買了五、六個還要再買;看見別人吃什麼就羨慕什麼,自己也一定要吃到。有些家長對於孩子這種沒有止境的要求,卻從

不捨得拒絕;還有些家長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和眼淚攻勢,最終敗下陣來;甚至有很多家庭,家長態度不一,爺爺奶奶過度溺愛。久而久之,不但助長孩子亂消費的習慣,使孩子不懂有取捨地選擇玩具和食物的道理,更會使孩子形成“不得到,不罷休”的心理,看見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想佔為己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任性、自私、霸道。

原因二:教養方式不當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很多家長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或者是做錯事情時,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尋找理由,掩飾錯誤。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有些家長總是千方百計地幫孩子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會影響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也會使孩子在受到老師和別人的批評指責的時候,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心理難以承受。

原因三:家長為孩子鋪好路

每個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無價之寶”,捧在手裡怕冷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想方設法讓孩子的一切都一帆風順,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設想周全。孩子在家裡習慣了做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在學校或者其他環境中,也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做什麼都比別人厲害,難以接受自己不如別人的事實,從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產生消極迴避的心態。這樣的孩子不懂得通過更進一步的努力使自己比別人優秀,更加無法體會戰勝困難之後的喜悅之感

原因四:家長的一味誇獎

受賞識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常誇、多誇孩子,但是一些空泛的、盲目的誇獎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例如“你真能幹”、“你真了不起”,這些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影響,萬一他做不到就糟糕了,他會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而有些被誇壞的孩子則受不得一丁點他認為不好的評價,更容易感受到因失敗而帶來的傷害

原因五:逼迫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難,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會畏懼困難,就想盡各種方法逼迫或誘使孩子繼續努力,這樣會讓孩子透支心力,疲憊的心理承受不了太多的挫折

原因六:人為製造的”挫折“太多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當下很多家長都懂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有機構專門設置挫折教育的活動,這些都是好事情,但一個有責任感的機構是會綜合考慮教育的合理性的。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分,過猶不及。

有些家長人為地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和挫折,如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吃苦夏令營,讓孩子參加比賽,要求他獲勝。當他失敗時,不會幫助他消除不良影響,卻認為是他承受不了挫折。這些人為製造的挫折並不是孩子發展某種能力所需要的,它會喚醒孩子對自我能力不良的認知,認為自己是無能的,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它不僅妨礙孩子解決問題和衝突,而且還讓孩子忽視自己已經具有的能力,產生強大的挫敗感,這個結果是很糟糕的。

下面是最重要的家長建議。

家長應該怎麼做?

建議一:不要怕對孩子說”不“

家長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會使孩子不懂得珍惜所得。因此,無論家庭條件多麼優越,家長都要捨得對孩子說“不”。

也許孩子第一次遭到家長的拒絕之後,會有非常強烈的反應,但是,家長必須要立場堅定,並且家庭中所有人要眾口一詞。孩子哭過、鬧過之後,家長還應該曉之以理,讓孩子明白大人掙錢的辛苦,買東西應該根據需要有選擇的進行取捨,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等道理。

除了買東西以外,對於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長都要捨得說“不”,要讓孩子能夠坦然地接受家長或者別人的“不”。有時候家長還可以刻意地“刁難”一下孩子,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不要立刻就答應,而是延遲滿足,這個過程能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從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來之不易的,以此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建議二:要讓孩子懂得承擔錯誤的責任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不斷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孩子犯錯並不可怕,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認識孩子犯錯,要捨得讓孩子承擔錯誤。我們有責任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改正錯誤,必要時勇於承擔責任

,併為自己的錯誤接受一定的懲罰。

建議三:可幫孩子,但不能全幫

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家長不可以全權代勞,可以採取只幫一半的做法。真正理解孩子的成人會剋制住自己直接幫助孩子的衝動,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其他的解決辦法,直到孩子發出求助信號時,才悄悄地不露聲色地幫助孩子。

建議四:挫折教育要順其自然

6歲之前的孩子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發展規律,他們從環境中選擇不同的事物,或是採用不同的方式發展著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並獲得不同的能力。環境中自然而然就存在著與他能力相沖突的障礙,一旦他能克服障礙,就能獲得所需的發展,這個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家長不要特意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當孩子的生活中出現困難的時候再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建議五:失敗不可怕

每一個家長都有希望自己孩子一切都一帆風順的美好願望,但是,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人生,是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捨得讓孩子經歷失敗。

家長應該掌握一個原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鼓勵他自己去做,即使知道他肯定無法完成,也要捨得讓他先體驗到失敗的滋味,然後再教給孩子好的方法,鼓勵孩子動腦筋解決問題;孩子能夠做主的事情,一定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學會自己權衡利益,做出正確的選擇;孩子現在還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要用啟發、幫助的方式使他自己想辦法去做。

建議六:言傳身教,身教勝於言傳

孩子最初的行為大部分是模仿成人的,成人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待挫折的態度、反應以及良好的品德、個性等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在成人的影響下建立起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成人對孩子的態度不僅影響孩子智力和能力以及行為和道德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他們的處理事物的方式、對待人際關係的方式,還影響他們的自尊、自主性和意志力。

原因七:評估困難的等級,允許放棄

有些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會發洩自己的情緒:“我再也不做了!”請父母們保持冷靜,其實孩子只是發洩而已,等他安靜下來後,他可能還會再嘗試。我們要相信只要是對孩子自我發展有利的事情,他一定會鍥而不捨,一定會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的

不是任何一個困難都能被克服的,當我們的能力暫時無法解決它的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勇氣和選擇,我們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適合自己的領域,而不是跟自己的短處較勁。

挫折教育僅僅是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順其自然的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順逆、苦樂。父母的作用既不是為孩子鋪就一條虛假的坦途,也不是一味地製造坎坷,而是陪伴孩子走過他必須經歷的人生道路,給他自然生長的環境,讓孩子瞭解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和挑戰,面對它們不能膽怯,而要勇敢地面對。我們相信經過挫折的打磨,經過“風雨的洗禮”,我們的孩子一定更加懂事,更有韌性,更能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來源:本文根據相關育兒網站文章整理。

一對一輔導諮詢進行中!

工作室服務理念:在充分了解家教現狀的基礎上,提供創意性的解決辦法和負責任的家教建議。

主要團隊成員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劉鴻雁

本號創始人,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心理學家,上海重大教育項目核心成員。沙盤諮詢效果顯著、廣受好評。講座千場,受惠萬人。家教專著《管束與放手之間》,《樂桃桃玩穿越》榮獲“上海好童書獎”,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優秀圖書評選活動一等獎。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高俊峰

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協會APPC少兒心理諮詢師。整合心理動力與認知行為取向,擅長處理兒童個人成長,情緒困擾,人際關係,學習困難,自我認知,職業規劃及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等問題,百餘人次諮詢案例。

孩子犯错不承担责任不对,不让孩子犯错也不对

Brandy

十年心理學學習及實踐經驗,親子活動講師。

2018年“家庭教育四進松江-童心悅讀”活動教師,曾任雙語幼兒園教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心理發展研修深造。擅長兒童心理成長,媽媽心理健康,親子關係、家庭關係及教養指導,線上線下服務案例數百次。

本工作室在劉老師的帶領下,至今已提供服務3500多人次。2018年4月至11月,以“童話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項目“童心悅讀”成為上海市婦聯家庭教育四進項目之一,亮相“上海市家庭教育講壇”。

點擊這裡”瞭解更多諮詢師及諮詢服務

諮詢預約/聯繫我們

兒童心理成長的微信號:ertong_xinli,是兒童心理資訊和服務平臺,歡迎關注

問題快速查找:A叛逆,B愛發脾氣,C固執,D嫉妒,E敏感,F急脾氣,G磨蹭, H愛告狀,I哭鬧&耍賴,J立規矩,K膽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別人東西,O教育方法,P做個好爸爸,Q入園焦慮,R不合群,S興趣培養,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請

關注本號後回覆對應的字母,如“叛逆”回覆“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