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小時候只知道豬八戒是一個名字,大了些明白這“八戒”原來代表的是佛門八大戒律,分別是: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華,不坐高廣大床,不食非時食。

這八戒是剃度受戒時必須宣誓依教奉行的八戒,不過,這只是受戒的初級階段,而這八戒其實也還缺了兩戒。

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受戒過程

佛門傳戒,一般是連授三壇,分別叫做“初壇正授”、“二壇正授”、“三壇正授”,合稱“三壇大戒”。三壇傳的戒各有不同,地點也不一樣。

初壇露天舉行,傳的是包含“八戒”在內的“十戒”,二壇傳的是“具足戒”,三人一組,在戒壇舉行;三壇傳“菩薩戒”,在佛殿舉行。

我們知道的燒戒疤儀式,就在二壇之後,三壇之前。

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初壇十戒

所謂“十戒”,就是佛門的十條戒律,叫做:

盡形壽不殺生,

盡形壽不偷盜,

盡形壽不淫邪,

盡形壽不妄語,

盡形壽不飲酒,

盡形壽不塗飾香油,

盡形壽不聽視歌舞,

盡形壽不坐高廣大床,

盡形壽不食非時食,

盡形壽不蓄金銀財寶。

所謂“盡形壽”,就是終身的意思。

八戒缺的那兩戒,就是“不聽視歌舞”“不蓄金銀財寶”,難怪八戒會在菩薩們的歌舞攻勢下穿上珍珠衫做了女婿,原來恰好犯的就是這沒寫進去的兩戒。

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二壇具足戒

具足戒傳戒的時候,是三人一組,在一個戒壇上。戒壇要有三師七證,當做證明人。傳戒的時候,要先鳴鐘,受戒者集合,然後迎請三師七證。

拈香禮佛後,負責傳戒的教授師會問受戒者有沒有犯過“十三重難”“十六輕遮”。

十三重難是十三種大罪過,比如殺父母、殺羅漢、姦汙女尼之類;

十六輕遮則是妨礙出家的極大問題,不如父母不準啊,有傳染病啊一類。

確定都沒有問題後,就會傳具足戒。

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具足戒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內容估計很多。你看嘛,“具足”,都齊全了的意思。

確實,和尚要遵守的具足戒有整整250條!

不過,這250條也都是由四重戒分支出去的,這四重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

從內容上看,具足戒可以說是初壇十戒從內容到嚴重程度的詳細解釋,經過了具足戒,和尚就可以燒戒疤,接受最後的傳戒——菩薩戒。

三壇菩薩戒

菩薩戒的傳戒一般是在佛殿舉行,由一個專門負責的菩薩戒法師講述“三聚淨戒”。

所謂三聚淨戒,就是三種清規的戒規,這三種戒規分別是:

1.要求遵守佛教各種戒律的攝律儀戒,

2.要求修善法積功德的攝善法戒

3.要求受戒者普度眾生的攝眾生戒。

佛門十戒,豬八戒差了哪兩戒?

等到這三聚淨戒也傳戒完成,受戒者就可以禮佛拜師,接受交到,懺悔罪業,發十四菩薩行大願,最後完成受戒儀式,成為一個真正的和尚。


佛門的戒律,最早其實是佛教管理者為了更好地管理佛門團體而設立,到後來,就成了佛門弟子的清規戒律。豬八戒的“八戒”也正是由此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