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在火山冷卻之後

寧海|在火山冷卻之後

對於繾綣柔軟的江南水鄉來說,暴脾氣的火山就像是冰島那般遙遠。但沒想到,它們其實就沉睡在離我們不遠處的寧海。

寧海,意為“寧靜之海”,位於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舊志稱這裡作“山陬海隅”。

寧海多山少平原,這些被森林與村莊佔領的山巒,其中已有十多處被發現為死火山遺蹟。地質專家勘測研究後認為,寧海縣以茶山為中心,在330平方公里環形斷裂內分佈有構造類破火山多座。

這些火山口遺蹟大多是在200萬年前的第三紀噴發後留下來的遺蹟。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茶山主峰 摩柱峰

茶山

是寧海最典型的一處火山地貌景觀

茶山的山體龐大廣闊

是一群火山的集合

從寧海一路綿亙到了象山

它是歷史上很多次火山活動後形成的地貌景觀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於寧海處於“鎮海—溫州大的地質斷裂帶”上,因而在境內出現瞭如南溪溫泉、茶山破火山這樣的地質奇觀。

在萬千年前,這裡原本是一片汪洋,眼前的青山,是一個個島嶼。後來,火山噴發,島嶼上升,海退波去。待火山冷卻之後,風和鳥雀一起帶來種子落地生根。新石器時代,陸續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作,漸漸地就有了人煙。

世間萬變於歲月中,寧海的地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些原本狂躁的火山口,有些被人類佔領了地域,繁衍生息;有些被遺忘在叢林深處,幸運地保留下遠古而又原始的地貌形態。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耕 作 繁 衍|形狀最規整的火山口

地址:寧海縣黃壇鎮大塘山古村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口的稻田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個村落就在曾經滾燙的火山口逐漸形成。古村所在區域是個很圓整的盆狀火山口,直徑大約500米,古民居就分佈於火山口的周圍。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以火山石搭建的房屋

這裡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隨意採來堅硬的火山石來構建房屋,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貌。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石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帶有氣孔的黑色火山玄武岩

村子裡出現的石頭一律是帶有氣孔的黑色火山石,質地堅硬又很緻密沉重。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古石碾改造成的水井

據村民介紹

井深4米

再下去就是火山口的底部

曲徑通幽的石板路、牆面斑駁的火山石屋、長滿青苔的條石、幽深莫測的古井。

這片寂靜之地,曾繁衍著一個村莊。人群散去後,依然有許多生命,在這裡生長著。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岩易風化

加上火山灰顆粒細小

極易被微生物分解

更容易被植物利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中的土壤都是火山土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村中發現的不知名野花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後的山崗被火山石風化的黃土覆蓋,黃土透著異於他處的紅褐,似是十分鬆軟肥沃,菜田裡的蔬菜長勢便也格外喜人。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古香樟

村莊南面有兩棵500年的古香樟,樹下有巨石壘成的平臺,全都是堅硬的玄武岩。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民基本已經搬遷出去

村裡僅留幾戶人家

人煙稀零

很多房子已經開始破敗

大塘山村的火山屬於淤山,形狀就像一個盤子。

可以想見當初火山噴發時情勢並不猛烈,而是像擠牙膏一樣的緩慢噴發。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肥沃的火山土

曾經哺育著世代的村民

如今也大面積荒廢

將一切歸還於自然

在“盤子”的底部,就是村莊中心區域的水稻田。

聽當地的村民說,水稻田地下的土層約有4米厚,再往下就是岩層了。這一處火山,是寧海縣眾多火山口遺蹟中形狀最為規整的一個了。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秘 境 花 園 最年輕的火山口

地址:寧海城關崇寺山火山口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寧海境內發現的火山口遺蹟多數噴發形成於200萬年前的第三紀。從地質年代來看,第三紀與現在的第四紀十分鄰近,屬於非常年輕的地質地貌景觀。

在寧海,最年輕的火山口,位於寧海縣城關西門桑園村南面的崇寺山。這個小山崗的海拔不足百米,從山南面看上去只是極普通的小山包。

若非有人指點,絕想不到這是一座火山,更想不到這是個花園般的“秘境”。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進入秘境前

先穿過一片紅豆杉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正面似袖珍燈籠的紅豆杉果

從下方看

正方形的底部也很可愛

從長滿紅豆杉的矮坡上分花拂叢而上,不多時就能抵達秘境。

這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夷平面,得益於火山岩的滋養,植物格外茂盛,啁啾的鳥鳴隱在林間。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視野一開闊,赫然便見大片的野青茅在風裡飄搖,大片黑黢黢的岩石上裂縫清晰可見。

一宵飽雨後,肥嘟嘟水靈靈的多肉植物東南景天更是帶上一層吹彈可破的光澤,令人無限憐愛。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至今為止

岩石還未風化成黃土

顯示這裡火山口地貌十分年輕

這種地質景觀頗為珍奇和罕見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柔綠的苔蘚如星芒、如小花、如碎米,姿態活軟,即使在最嚴寒的冬天,也泛出春天第一抹新芽的那種顏色。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幾叢生在水底的,舒展得更開,乾脆長成浮萍樣子,在水裡飄搖。

平面上還有幾個凹陷的小坑,火山石孔洞罅隙堅硬緻密,所以裡邊積滿了雨水,周圍水汽甚大。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玄武岩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所以能在表面蓄積雨水

為地衣植物和苔蘚植物

提供優越的生長條件

天上不時有云朵飄過,在池中投下深淺斑駁的雲影,簡直就是一個迷你版的“江南小天池”。

這種天生天養的“秘境花園”,最好的花匠也打理不出。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此處由火山岩漿形成的玄武岩尚未風化為黃土,依舊是黑黢黢的冷峻模樣。

專家估計這些玄武岩的年齡不會超過1萬年。在地質界,算是相當年幼的存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這片玄武岩看似支離破碎,其實內裡是一片石質平地。黑褐色的火山玄武岩石被風化,開裂成多邊形的石塊。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日漸瓦解的只是表層,這些石塊在地下依然緊緊相連,你無法從地下單獨摳挖出任何一塊石頭。

PS:這片火山岩保持著萬年前的原始狀態,若是趁興探訪,請勿隨意踩踏岩石表面,破壞植被。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鐵 骨 錚 錚|火山口柱狀節理

地址:寧海茶院中學對面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狀節理,是古火山的重要特徵之一。

高溫灼熱的熔岩在冷卻過程中會發生收縮,這種收縮紋從縱剖面看便是“柱狀節理”的岩石。

從寧海茶院中學對面,沿著小路前行,三五分鐘就能到達坑口嶺村的石宕,這裡遍佈著“柱狀節理”的岩石。

原本隱藏於風化殼之下的柱狀節理,因為採石工日以繼夜的勞作而暴露。

遠遠觀之,百來米的山坡露出鐵骨錚錚的石柱。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狀節理”一般都被風化殼覆蓋住

只有揭去上面的遮蓋物

如,植被、泥土、碎石或岩石等

才能被發現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或深或淺,或大或小,呈現出富有力量的幾何線條。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出露石柱的山坡長達100多米

石柱的高度為6至8米

巖壁擎天立地,有威武不能犯的凜然氣勢。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於火山噴發後熔岩是堆積在火山口及附近區域的,因此這種“柱狀節理”就是火山口判定的直接證據。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長年的風化和採石行為,使山體下緣漸漸被掏出一個洞。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上方巖體的坍塌,在下方堆積出碎石灘,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巖洞,抬頭可見洞頂清晰的橫斷面景觀。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子狀的石體,斷口一律呈五邊形或六邊形。六稜六角石柱截面,六稜六角的石縫,狀如蜂窩。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銀粉背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以百萬年計的歲月風霜中,石柱表面已形成了風化殼,植物開始附著生長,日漸繁茂。

PS:上方巖體逐漸坍塌,此處為不安全地帶,不可在巖洞中久留。

特別感謝:

寧波著名植物、昆蟲、蝴蝶研究專家林海倫

參考文獻:

《寧波的國家級地質遺蹟區——寧海古火山群》 林海倫

- END -

遇見快樂

常來做客

文字_魚 野塵

攝影_野塵

出品_在野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