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故鄉的回憶 雙橋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水鄉·微瀾

1985年美國《紐約時報》稱:“陳逸飛的畫風融合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叫人想起歐洲大師的名作”。1984年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將陳逸飛定名為“一個浪漫的寫實主義者,作品流露強烈的懷舊氣息,瀰漫其中的沉靜與靜寂氛圍尤其動人。”在陳逸飛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的油畫作品中,他試圖運用西方繪畫的技巧,選取中國特有的歷史形象、地理形象來傳播中國特有的文化,賦予作品中國文化精神,使得他的油畫作品中瀰漫出濃郁的中國式的浪漫韻味,,這是陳逸飛油畫創作的重要的藝術特色。這一特色在其多種多樣的油畫題材中得以展現,主要包括:革命歷史、江南水鄉、音樂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風情等題材。本文從陳的這些油畫題材出發,對其油畫作品中獨特的韻味進行了相關探討。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童年嬉戲過的地方(1984)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石徑

江南水鄉

陳逸飛將中國江南水鄉古樸秀麗的風光運用於油畫創作之中,將各種風景人事主觀化、浪漫化,形成了一個不同與西方卻被西方理解的東方世界。畫作中古樸、神秘、寧靜的意境,格外令人動容。這一題材的創作包括:《故鄉的回憶》、《童年嬉戲過的地方》、《寂靜的運河》、《春風又綠江南》、《麗人行》等。陳逸飛以“雙橋”為題材創作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享譽國內外,並將 “逸飛之家”中國的周莊帶給了全世界。當你翻開《故鄉的回憶》,“瀰漫於畫布上的靜謐和某種不可名狀的神秘氣息”(摘自:美國《紐約時報》評論)動人心絃。猶如拿到周莊的鑰匙,來到別緻的雙橋,近看碧水悠悠,綠樹掩映,感受神韻剔透的情景交融,似聽一曲悠悠古韻餘音嫋嫋,回味無求。久負盛名的哈默博士之所以也向世人推介陳逸飛的作品,也多是感知到了其作品的中國式浪漫意味。哈默博士曾說:“他的畫是接近詩的,因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這與我國中國傳統文人畫的藝術精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逸飛運用中國古老的石橋和運河來表現創作主題,筆觸細膩的將尋常巷陌中的黛瓦粉牆、石板路的高低不平、護城河的逶迤纏繞盡收到畫作之中,展現出的是一股江南特有的寧靜意味,在運用西方油畫創作技巧描繪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的同時,透露一種獨特的中國式的浪漫韻味。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潯陽遺韻(1991)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麗人行(1988)

古典仕女

1980年,陳逸飛在美國開始了新的人生和繪畫事業,他富有浪漫情調的寫實技巧獲得了國際需求的提升,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成為了他油畫創作的新題材。主要作品有《潯陽遺韻》、《罌粟花》,《西廂待月》、《戀歌》燈,這些油畫創作無一不把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描摹盡是東方韻致和情調。

《潯陽遺韻》是陳逸飛根據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創作的油畫作品。陳逸飛把《潯陽遺韻》的背景置於沉穩的黑色中,畫中的三位女性各有其形、各有其態、各有其神。畫中左邊的一位女子,側身穩坐,手持琵琶,那細長的頸,苗條的身,有些冷峻的高鼻樑,微微欲動的唇,還有那遠視的目光溫馨而略帶哀愁。中間的一位女子,手持長簫低頭吹奏,略帶矜持卻又靈活多變,細長的手指優美至叫人憐愛,她自然婉約的姿態,給人以落寞悽美之感。畫中右邊的女子,雙腳自然合併而坐,傳統含蓄,溫文爾雅,獨具中國傳統女人的溫婉端莊之美。陳逸飛正是通過這些女子的輪廊刻畫顯示出女性健康的體形、優美的姿態,描繪出自己心中那份東方韻致和情調。實際上這些女子代表的就是他的中國。

陳逸飛還通過描摹東方女性的黃皮膚和斑斕多彩服飾,使得畫面的構圖和色彩形成強烈的對比,追求一種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那些以各種姿勢出現在畫面裡的少婦們、或是穿著精緻繡花旗袍,或是手拿團扇倩影依依,她們精緻的服飾、多變的花紋、樣式、色澤以及團扇的扇面鴛鴦、蝴蝶、龍鳳繡花等圖案,都是陳逸飛經過考究後,運用於油畫創作中地道的中國圖案,細緻入微,精心刻畫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可以說,陳逸飛通過這些小家碧玉式的“中國女子”形象,重新塑造了歐美想象中的“中國”。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上海灘舞女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黃金歲月

上海舊夢

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國最具“摩登時代”氣息的地方,十里洋場,燈紅酒綠,這是陳逸飛畫於2004年的佳作,用油畫寫實的手法描繪出那個摩登時代人物的特徵,女歌星身著旗袍、手持羽扇、摩登的頭型,及後面的樂隊神態無不肖似當年的歷史情景。

陳逸飛《上海舊夢之黃金歲月》 畫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憐可愛的民初少婦, 無一不是柔弱無骨、顧影自憐, 以一種希望被寵被看的溫順的哀怨的目光凝視著觀眾, 畫面散發出柔和的火焰, 充溢著一種溫馨的把玩的情調, 籠罩著一層薄薄輕紗般恰到好處的神秘感。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山地風(1994)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天靈

西藏民俗

陳逸飛創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為主題的油畫,刻意凸顯藏民的粗獷、原始、神秘。用奇異的民俗去演繹古老中國的浪漫故事以喚起西方對東方的無限想象。看他的《晨曦》( 1995)、《山地風》( 1994)、《藏族人家》( 1995)、《山人(1996)、《神廟》( 1995) 等。這些作品雖然在風格上一反他此前作品的柔謐甜美、細膩精緻,趨於粗獷豪邁、渾厚壯美; 在形式上顯示出圓滿的技藝、老練的筆觸、新穎的構圖; 在色彩上表現出輝煌的戲劇性的對比效果。

《山地風》是陳逸飛西藏題材中的扛鼎之作,也是陳逸飛整個藝術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作品。2011年以8165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創造了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他的這組西藏風情畫大多被英國倫敦瑪勃洛(M arbo rough) 美術館收藏。他於1996 年同國際最具權威的現代藝術畫廊瑪勃洛(M arbo rough) 簽約,成為該畫廊首位代理的亞洲畫家。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畫面上瀰漫著寧靜和柔美,在美國照相寫實主義中滲透著東方神韻。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長笛手(1987)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女演奏家

音樂人物

經歷了西方文化霸權和藝術策略的重塑以及西方商品社會的洗禮,陳逸飛油畫創作風格陡然改變。在音樂人物題材創作中,陳逸飛採用照相寫實主義的技法描摹現代、高貴、優雅的西方女樂手,油畫《長笛手》就是記錄陳逸飛油畫人物畫的風格轉變的重要作品。

《長笛手》是陳逸飛在1987年為紀念美國哈默畫廊60週年慶典展覽所作,是他脫離蘇派寫實風格的影響,挑戰寫實繪畫技巧的高峰。他將整幅畫設置在沉穩的黑色背景之中,人物的面部刻畫得相當到位,金色頭髮環襯出清秀美麗的面龐,迷人雙眼斜視著樂譜,深情得令人動容,彷彿能夠感受女樂手嘴唇的微微顫動和身體呼吸,一雙手細長靈活的手與樂器聯繫起來,完全有理由相信長笛手可以吹奏出相當美妙的樂曲。更為驚歎的是,陳逸飛在對長笛手的穿著進行描摹時,衣服的材料、顏色、樣式和花紋都相當考究,無不散發著細緻入微的東方情調。整幅畫面上實下虛,上強下弱,上亮下暗,對比強烈,層次分明,給人以簡潔空靈之感。

陳逸飛在這些音樂題材作品中融進了一股中國式的創作熱情,使得這一系列題材的畫面中,透露出一股濃濃的詩意,詩與畫水乳交融,音樂家與欣賞者完美統一。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黃河頌(1972)

陳逸飛:浪漫的寫實主義者


陳逸飛 魏景山 佔領總統府(1976)

革命歷史

陳逸飛的革命歷史題材油畫作品,創作於1968年到1979年這一階段,主要包括:《黃河頌》、《開路先鋒》、《紅旗》、《知識青年的楷模――金訓華》、《南來北往》、《魯迅在廈大》、《寫於長夜――魯迅》、《刑場上的婚禮》、《佔領總統府》、《踱步》等。

其中最為著名的《黃河頌》也是備受公眾關注的陳逸飛成名鉅作。《黃河頌》是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創作題材,陳逸飛試圖創作了一種蒼勁的畫面構架以求在這一歷史大題材上有所作為。陳逸飛在回憶《黃河頌》的創作時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一個羊倌,扎著羊肚子頭巾,槓著钁頭,仰天高唱信天游。反覆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捨棄。轉而改成一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肩挎的步槍槍眼裡畫了一小團紅布,形同一朵盛開的鮮豔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一行斜飛南行的大雁。我自以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正如陳逸飛所說,《黃河頌》沒有直接在黃河的景觀上做文章,而是把聚焦點放到一個紅軍戰士的身上,他背後的黃河景觀被虛化並同空曠的天空、壯闊的山峰層層疊疊連成無垠的一片,營造出沉穩雄厚的華夏文化的大背景,使得整個畫面顯得格外壯觀。這位革命戰士手持槍,堅定而又喜悅,表現出無比豪邁的英雄氣概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餘秋雨分析陳逸飛革命歷史題材油畫創作時說“陳逸飛在‘文革’前主要得益於俄羅斯現實主義油畫技術以及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繪畫實踐推動,由於英雄主義的薰陶,使他今後一直保待著浪漫主義的風韻,雕塑般的凸現能力和刪繁就簡的聚焦水平。”這句話精當地概括了陳逸飛《黃河頌》以及他在這一時期所創作的油畫作品,東方意象與西方技術結合,寫實與浪漫兼具的風格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