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促改進行時|約束“微權力”助推鄉村振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青莎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村人口大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顯得尤為重要。以案促改工作開展以來,全省各地積極推進以案促改向鄉村延伸,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約束“微權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

用好“活教材”常敲“警示鐘”

“這些典型案例都是老熟人,觸動太大了。”鄭州市惠濟區的一次“廉潔教育村村行”活動現場,通報了法院對原村民組長武某某的判決書和該村近3年來的信訪舉報和廉政分析報告,參會的村幹部個個神色凝重。

以案促改,“案”是根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做好做足“案”的功夫,選取徵地拆遷、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挪用侵佔等發生在基層的典型案例,組織基層黨員幹部深入剖析,對照檢查,常敲廉政警鐘。

鄭州市紀委書記周富強表示,瞄準“村級權力有效監督”,堅持“三不”一體推進,在實踐中拓展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努力從具體人、具體事著手。

“有村辦企業的村組,都要結合典型案例全面自查,看是否也存在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在長葛市後河鎮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上,鎮黨委書記朱華甫說。像這種面對面教育、點對點提醒的場景,在各縣區和鄉鎮已成為常態,這也是我省以案促改向基層延伸的縮影。

許昌市魏都區七里店社區是該市的以案促改示範社區。不久前,記者走進社區廉政教育基地,看到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展廳裡大量廉政圖片、視頻音頻資料,既有反面案例,也有正面典型。

有“病”早治療,無“病”強筋骨。以案促改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創新警示教育載體,注重發揮身邊“活教材”的警示作用,編寫涵蓋案情、點評的典型案例,作為基層幹部的“案頭書”,有的地方還以典型案例為藍本,拍攝了一系列微電影,在村(社區)巡迴播放,增強基層幹部的“免疫力”。

“靶向”式整改破除發展壁壘

“每季度開展一次評議,最差的授予‘不作為黑旗’”……8月1日,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滎陽市啟動“中梗阻”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對幹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進行集中整治。

該市成立7個調研小組,深入基層群眾、廠礦企業、在建項目,緊盯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收集梳理了9類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讓慵懶散軟、為官不為的“中梗阻”現象徹底沒有市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良好氛圍。

“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基層幹部在新型城鎮化推進、徵地拆遷補償、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優親厚友、以權謀私、貪佔冒領,不但使重點項目受阻,群眾更是怨聲載道。”鄭州市紀委副書記葛震遠說。鄭州在全市全面推開“廉潔教育村村行”,由區紀委搭臺,“紀委+鎮辦”共同登臺唱戲,依託鎮情、村情、廉情,用見人見事的提點敲“麻骨”、消除廉政教育的末端“盲點”。

許昌市聚焦政商交往領域開展以案促改。針對政商交往中親而不清、清而不親等問題,該市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切入點,推進政商交往領域以案促改,服務保障“四個一百”專項行動,破除影響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屏障和壁壘,營造良好政商環境。前不久發佈的《河南社會治理髮展報告》顯示,許昌市已經成為全省乃至中部地區最適合投資的地區之一。

“改”上下功夫架起“連心橋”

“全體村民,現就七聖泉水廠項目聯合經營徵求意見……”6月25日,襄城縣湛北鄉七里店村廣場的電子大屏幕上顯示出村務微信群的內容,村民們在群裡熱烈討論著。

堅持以“案”為基礎、以“促”為關鍵、以“改”為目標,全省各地進一步健全基層權力規範運行機制,持續推行“陽光村務”和村幹部“雙述雙報雙評”全覆蓋,推動基層幹部作風整體好轉。通過以案促改,很多像七里店村一樣的昔日軟弱渙散村,如今都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四強”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許昌市紀委書記方婷介紹,為推進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許昌市紀委監委研究出臺了《關於推進村(社區)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的實施細則》。“細則中明確了工作原則,壓實了縣、鄉、村黨組織責任,嚴格了步驟程序,村(社區)以案促改效果明顯。”

如何杜絕“邊改邊犯、改了又犯”的現象,確保問題“改”徹底、“改”到位,全省各地在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積累寶貴經驗。

鞏義市以以案促改為契機,制定出臺《小關鎮村級財務管理辦法》;鄭州市上街區整合59個村(社區)監委會力量,組建聯合監督組,督改小問題、回應小訴求,不斷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登封市每個行政村成立村級黨風廉政監督隊伍,指導村監委會工作,開展廉政宣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幹部很關鍵。推進以案促改向鄉村延伸,就是為了使鄉村幹部常念‘緊箍咒’,明底線、知戒懼,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黨的利民政策在基層落實落地,使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