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大麻鎮:宜居宜業宜遊 千年大麻煥新顏

鎮情概況

大麻鎮位於韓江河畔,東臨縣城湖寮鎮,北接三河鎮,南聯高陂鎮、銀江鎮,西與梅縣鬆口、三鄉、南福、雁洋為鄰。鎮域面積232.82平方公里,下轄23個村(社區),有3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萬多人,是大埔縣西部商貿集散地和鄉村旅遊重鎮。

大埔县大麻镇:宜居宜业宜游 千年大麻焕新颜

大麻鎮小留村推進新農村建設,成為我市首個廣東省“宜居村莊示範點”(吳騰江 攝)

大麻特產豆豉、英雅姜酒、北埔紅菇、英冠腐竹、苦筍,還有陰那山稀有珍品石皮、石荽,名貴中藥材牛卵紅等暢銷市場。

古色古香的大麻圩,讓人心曠神怡的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煥然一新的新農村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風景圖。今天的大麻新老城區相互映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計劃於2020年通車的大潮高速將賦予這座千年古鎮新的生命力。據規劃,大麻將打造美麗鄉村遊片區、宜居宜業中心片區以及庫區旅遊風景片區……相信用不了很長時間,一個繁榮富庶、宜居宜業宜遊、和諧幸福的大麻鎮必將亮相在世人的面前。

本報記者 廖鍵 通訊員 陳淑明

新老城區交相映

千年大麻展新顏

大麻圩由鋪到圩市的形成,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自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百年滄桑,彈指一揮間,歷經清朝、民國的大麻圩市,見證了家國的興替,社會的變遷和發展。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有著多年興衰歷史的大麻圩,正逐漸被一新面貌的大麻新圩鎮所取代。如今,大麻鎮大留村、小留村等新農村更是為這個城鎮展現新的內生力。

據《明嘉靖·大埔縣誌(鋪舍篇)》載:“大麻鋪在縣西六十里自三河至此,從大江而下”。鋪的字義一指今之商店,二指舊時的驛站。可知早在明代,大麻鋪已具集市和驛站的稚形。另《民國·大埔縣誌》記載:大麻舊稱“六福鄉”,鄉中有圩市曰大麻圩,街路4條,店鋪250間,是為全區集中之地。郵局電話所俱設於此,水路交通逐日有韓江小輪來往停泊。每逢四九圩期,各鄉圩船蟻集。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大麻鎮原有4條古老的街道已被商業開發新區所取代。近20年間,一幢幢的商住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先後新建商住樓迏100多幢。這些商住樓的一、二層皆設計成臨街店面,樓層則按一戶一單元的標準,建成商品住房。

在新規劃的牛崗坪商貿開發區,先後新建成工農路、新馬路、文明路、麻新路、麻英路等5條百米大街,新建店鋪500多間,大麻圩市的街道長度也增加了1000多米。

城區擴容提質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近年來,大麻鎮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著重科學佈局,持續提升投資集聚,全面推進“六個一”項目建設,以汶水塘移民安置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引導農村移民向城鎮有序實現居住集聚。通過補齊城區基礎設施短板,綜合提高城區的城市配套功能,為來自全鎮各村的商販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管理規範、環境優良的營商環境,推進產業、商業、就業集聚。既滿足民眾美好生活需求,又從細處實處優化商業資源配置,實現管理者、經營者和老百姓“三贏”,輻射匯聚大量人流物流,高效便利安全的商貿集聚地正在加速建設,不斷盤活大埔縣域西部的商貿活力。

鄉村振興煥新貌

美好生活共締造

走進該鎮大留村新建的溼地公園,美人蕉、綠草坪倒映在清澈的水池中,綠意盎然,宛如畫中。“這裡以前是菜地,如今建成了溼地公園。”駐村第一書記黎煒傑說。這只是大埔縣以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強組織、編規劃、興產業、抓項目、治環境,高位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

大埔县大麻镇:宜居宜业宜游 千年大麻焕新颜

大留村新建的溼地公園(丘佳納 攝)

大留村是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省定貧困村,由廣州市海珠區城管局對口幫扶,也是省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大留村更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全省僅2個村獲此榮譽)。 村內主要觀景點有大留村文體中心、紫氣東來園、紫薇苗圃園、抗建居、怡和書室和耕讀文化園等,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讓村莊更富文藝氣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前,大留村內眾多歷史建築被閒置甚至損壞,房屋老舊、道路不暢、農用地資源利用少等情況尤其突出。近年來該村新農村建設堅持以“留住綠色、保護古色、創造特色”12字工作理念,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美化村容村貌和房前屋後,讓村莊的臭水溝成為美麗生態塘,將舊茅廁改建成新公廁。

大埔县大麻镇:宜居宜业宜游 千年大麻焕新颜

2018 年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在大埔縣舉行,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相聚大埔,與會嘉賓參觀耕讀文化園(吳騰江攝)

灰色的瓦頂,乾淨的白牆,周圍籬笆、綠樹環繞,大留村公共服務站旁這個傳統的客家建築和周圍的老屋相得益彰。大麻鎮大留村村民田阿姨說:“那裡原來是我家的茅房,現在建個公廁,自己方便,別人使用也方便,特別又在路邊,平時走過路過的人多。”

在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過程中,大留村充分發揮4個村民理事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動群眾參與村道建設。村黨支部書記周克追說,村內擴建道路涉及10多戶群眾土地,經過村民理事會多次協調後,村民採取主動讓出、內部調換等方式,解決了土地使用問題。

除了“廁所革命”以外,大留村還新建漂亮的小公園、小廣場,進行改造危房、將種植蜜柚、火龍果和鷹嘴桃等特色農業連成片發展,重點推進紫薇苗圃、光伏發電和採摘園等項目,這些措施大大扭轉大留村昔日“髒亂窮差”的落後貧困狀況,成功蛻變為大埔縣的“模範新農村”,逐步發展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型農村。

“舊貌換新顏了,這裡以前是村裡最破敗簡陋的,現在變成村裡最好的地方了。”小留村村民郭淦和說道。

小留村原是一個較為貧窮落後的村落因為貧窮大部分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其中不少人因此致富發達。小留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郭閩義表示,“在華僑、外出鄉賢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近兩年來美麗鄉村建設下,小留村的基礎設施完善起來,村民的住宅條件大大得到改善。”富裕起來的鄉賢們心繫鄉梓,回鄉出資建起洋氣樓房贈予鄉親,並致力於家鄉新農村建設,把小留村打造成了梅州市首個廣東省“宜居村莊示範點”自2007年以來,小留村先後獲得“梅州市生態文明村”、“廣東省民主法制示範村”、“廣東省宜居村莊創建指導點”稱號。

激活路網抓項目

脈絡一通活水來

大麻鎮區位條件優越,梅大高速公路、省道大梅線貫穿其中,正在興建的大潮高速計劃於2020年開通。今年8月梅州柚·大埔蜜柚物流集散中心在大麻鎮揭牌成立。大麻鎮緊跟大埔縣委、縣政府工作步伐,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現代化交通路網暢通,促進城鄉交通物資流通。

大麻鎮已全面完成大潮高速徵地工作、新馬路和二十米大街提升改造建設,正全力推進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城區防洪堤、庫周道路和蓮塘大橋的徵地拆遷工作,積極落大麻至高陂旅遊公路、G235國道(大麻高速公路出口至麻英路口)和麻英路(麻英路口至大留觀景臺)等路段提升改造項目,發揮緊密連接銀江、高陂和三河等周邊鎮區的重要紐帶作用,凸顯發展的區位優勢。

大潮高速公路起於梅州市大埔縣大麻鎮,與梅州至龍巖高速公路梅江三角區至大埔三河段相接,終點位於饒平縣錢東鎮的黃都嶺,與已建成通車的汕汾高速相接。項目主線92.93公里,大漳支線27.838公里。全線四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其中,大埔段長65.3公里,橋隧比48%,項目整體計劃於2020年通車。建成通車後,對完善我省的高速公路網,加快粵東、粵東北地區融入海峽兩岸經濟區進程,促進沿線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和社會經濟發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 8月,梅州柚·大埔蜜柚物流集散中心在大麻鎮揭牌成立,依託縣級蜜柚物流集散中心,順豐公司在大埔縣投入 140個攬收點,將大埔蜜柚運往全國各地銷售,僅需一天時間,香甜的大埔蜜柚就能到達灣區群眾口中。

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設成立,將致力於從源頭上解決大埔蜜柚及農產品“運輸難”、“運費高”等難題,為大埔特色鄉品、長壽食品搭建“運出去”的重要物流平臺,提升快件流通時效,提高商品復購率;同時也有利於孵化本地電商群體,吸引外地電商平臺入駐,助力大埔蜜柚產業健康發展。

自然生態成優勢

鄉村旅遊迎客來

大麻鎮充分釋放生態紅利,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大麻鎮擁有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萬福寺等優秀旅遊資源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旅遊+”為引領,整合資源,串珠成鏈,充分利用好長壽鄉和大景區優勢,發揮好龍頭景區帶動作用,聚集人氣,著力打造獨具魅力的宜遊地。

大麻鎮依託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重點以麻英路口至英雅旅遊線路為主軸,依託小留宜居村莊示範點、萬福寺陰那山大景區和世界長壽村的旅遊資源,首尾相連,串聯整合小留、大留、那口、下村、中村、坑尾6個村的美麗鄉村自然風光優勢,進行“五峰靈秀·六村康壽”共同締造連片示範建設,把大麻鎮打造成為一個看得見青山、留得住鄉愁、引得來遊客、送得出產品的物阜、民豐、生態美的美麗鄉村。

大埔县大麻镇:宜居宜业宜游 千年大麻焕新颜

始建於唐代,被譽為粵東、閩西佛教發祥地的萬福寺(李龍 攝)

廣東大埔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2951.83公頃,位於大麻鎮坑尾村萬福旅遊景區範圍內,是一個以森林自然景觀為主,兼與客家山村田園風光、千年古剎相融合的綜合性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4.90%,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為主,有陰那山、萬福寺、客家鄉村梯田風光、花崗岩漂石(石蛋)等景觀。

始建於唐代,被譽為粵東、閩西佛教發祥地、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的萬福寺,有“五峰雲海、和尚參禪、蓮花石渡”等十五景緻、十八奇觀,每天都吸引著眾多香客遊人前去禮佛訪古,親近自然。

庫區旅遊風景片區是大麻鎮正在打造的又一風景區,它以高陂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將大麻鎮青裡、裕州、恭下、蓮塘、中蘭和北埔村等進行統一規劃打造,規劃建設韓江水上碼頭、沿河風景區等旅遊項目,串聯水路,優化提升標識設施,擴寬旅遊觀光路徑。健全沿線各村的現代化旅遊基礎設施,持續進行美化靚化,積極申報水利風景區,打造大麻特色旅遊新名片。

大麻特色

大麻中學

大麻中學於1923年創辦,至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是田家炳先生等僑賢的母校。歷史悠久的大麻中學,因其具有優美的育人環境、濃郁的校園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辦學效益而遠近聞名。

馬蹄筍

馬蹄筍是我國南方著名優良叢生食用筍竹,其筍形似“馬蹄”而得名。其筍肉厚實、質脆嫩白、筍味鮮甜可口。據測定,馬蹄筍含17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所必需,富含蛋白質和粗纖維,具有減少人體內有害物質的積留和吸收,幫助消化排洩,防止腸癌和減肥等功效。產品可鮮食,亦可制筍乾和罐頭,筍乾可即浸即食,適於貯運和外銷。

雲霧茶

五指峰石澗雲霧茶源於宋代,產於海拔1298米五指峰山麓,這裡常為雲霧繚繞,故稱五指山石澗雲霧茶,此茶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質樸面內秀,香、甘、滑、醇俱佳,更有回甘久鬱之特效,堪稱茶之精品。

姜酒

大麻特產姜酒製作工藝系原英雅籍新加坡華僑,於1998年從馬來西亞引進,以生薑、神曲、砂糖等為原料釀製而成。姜酒酒色暗紅,味道甜中帶辣,口感清爽,為英雅近年特產,以家庭式作坊製作,是當地人款待親友的美酒。

大麻碼頭

大埔县大麻镇:宜居宜业宜游 千年大麻焕新颜

歷史久遠的大麻碼頭(羅文燕 攝)

歷史久遠的大麻碼頭,是大麻鎮東西兩岸村民溝通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大麻鎮蓮塘渡口現有的四艘渡船承擔著東西兩岸9個村、1個社區約2.5萬人出行的渡運任務。該渡口在圩日、節假日等高峰時段日渡運量可達2000多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