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浦爾:吉普賽的故鄉(下)

Lavigne | 齋浦爾:吉普賽的故鄉(下)

上期我們追隨著古印度的神秘,進入了印度最西部的拉賈斯坦邦,這裡被公認是吉普賽人的故鄉,也是風靡世界波希米亞元素的發源地。波希米亞風格近年來風靡時尚界,在都市中突出表現為一種自由奔放、爛漫不羈的服飾風格:褶皺、刺繡、珠鏈,層疊蕾絲、蠟染印花、皮質流蘇、手工細繩結,木瓷貝骨掛滿一身,叮叮噹噹招搖過市,再配上印巴女孩的古銅色皮膚、煙燻大眼睛,她們愛跳舞的妖冶身軀在陽光麥田裡隨意起舞……這一切都與現代文明工業化的冰冷機械背道而馳,是都市青年精神傾向的註解。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我們在第一站的粉紅之城“齋普爾”開始,睜開好奇的眼睛,從發源地細微處尋找那些遠古的吉普賽傳說……

古印度布料與紗麗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齋普爾最出名的當然就是西部最大的紗麗定做批發市場了,拉賈斯坦因為地處偏遠,許多小城鎮又因風沙阻隔,不能方便去德里、孟買等大城市批發進貨,齋普爾自然就成為了西部物資的一個集聚站。黃沙漫漫的蒼茫天地間升騰出了對色彩如飢似渴的渴望,這裡的紗麗顏色特別豔麗,鑲有金銀繡邊或珠寶刺繡,由於氣候炎熱,多以輕、薄、透為主要特色。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拉賈斯坦傳統色彩印染的布料chundari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出產巧奪天工的更紗,這是一種由印度傳統木板染布術印出的奇異花色,淺色背景上印出深色的點狀圖案,花色紋路古樸典雅。染色過程是首先將經過漂色的氈布放在紗麗上,染色時重新上色,待染上背景色之後,點狀的彩色圖案就會慢慢凸顯在淺色背景上。這是一種拉賈斯坦特有的傳統印染布料chundari。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而木板印刷術更為古老,被稱作“bhat”或“chhapa”,首先由人雕刻木製印版,雕刻印版的工作本身也是一項藝術,在雕版上要適當的刻孔,以便通風,避免在染色時色塊凝固,三種顏色的色塊在背景布上不斷融合創造出色彩豔麗的圖案,整個過程極其繁複,人工完成耗時又精細。目前這項在印度其他城市都難尋蹤跡的工藝,就出產自齋普爾往南16公里的小村落桑格內爾。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瑟勒斯沃蒂河畔鱗次櫛比的手工作坊,全村的大人孩子都一起在有規律的分工協作著,製版、染色,晴空萬里的藍天下數千幅更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陳列在齋普爾民俗博物館的一件Choli+Ghaghara

攝影| 彭穎(Lavigne)

印度紗麗根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相應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hara)。蕾蕾被拉進一間製衣店,熱心的店主非要當場為她示範紗麗的穿著方式,出於好奇試試也無妨: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並且塞入裙頭。

4. 然後將剩餘布塊,由左後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後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全身上下裹好了走起路來戰戰兢兢,既害怕絆腳跌倒又怕紗麗鬆垮掉下,感覺比中國的旗袍更加淑女約束,可是看印度女子走得爛漫輕快。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除紗麗外,印度女性最愛穿的是另一種民族服裝,叫“旁遮普女裝”又叫沙瓦克米茲( Salwar Kameez),上身是一條寬鬆的長及膝部的外衣,一般都在領口、胸前和袖口繡有美麗的圖案,下身穿一條低腰寬鬆的褲子,褲腳稍微收縮,脖頸上從前往後披一條薄如蟬翼的紗巾,走起路來紗巾隨風拂動,青春飄逸。這種服飾除了錫克教徒的妻子常穿之外,也是未婚少女的流行服飾,似乎行動更為方便。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鞋上的印度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一直沒在意印度人鞋子的特徵,由於印度教大部分寺廟都是要脫鞋入內的,印度又是一個主張與大自然親近的國度,無論是舞蹈還是勞作,似乎都喜歡光腳,曾經還發生過印度國家舞蹈劇場不允許北京舞蹈學院學生穿鞋上臺演出的糾紛,可是鑑於印度曾經也是歷史上泱泱文明古國,怎能沒有鞋裝的講究?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果然,在傳統保存較好的拉賈斯坦邦齋普爾的集市上我看見了“鞋的藝術”。隔三差五的店鋪前都掛滿了印度民間手工鞋,夥計站在門口看見一個外國遊客就拿起兩隻鞋表演90度對摺,還啪啪的互擊,為其吆喝聲配奏。剛看見這“表演”時我驚呆了,什麼樣的鞋可以彎曲成這樣?原來這就是拉賈斯坦邦獨有的駱駝皮鞋,駱駝皮非常柔軟,可以隨意彎曲對摺,也可在表面繡花鑲嵌,由於其表面精美的繡片飾品及錦緞,加上其獨具古典風情的尖頭小三角,這個被稱作“Mojaris”的鞋享譽世界,與紗麗、包頭巾(Turban)、吉祥痣(Teuta)一起成為象徵印度的四大裝束。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齋普爾市集上傳統手工製鞋的老婦人

頭上的印度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至於包頭巾,正式名稱為turban,更是印度人留給世界的形象特徵。對於即使沒來過印度的中國人來說,“紅頭阿三”也是耳熟能詳的。三十年代的上海灘,高級公館都是印度人當僕人看守大門,他們清一色都裹著大頭包,頭包顏色多為紅色,低頭哈腰時格外明顯,讓那時的達官貴人倍覺高貴。加上他們一直“yes,sir!yes,sir!”的叫著,上海人就聽成了“阿三”,長久以往“紅頭阿三”就是印度人的代名詞。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攝影 | 彭穎(Lavigne)

看齋普爾牆頭掛滿紅色turban,在粉紅城煞是熱烈!關於turban的顏色如今是沒有限制的,上層階級男子會根據款式和場合搭配不同色彩的頭包。但是頭飾的顏色在印度歷史上曾一度有過政治傾向的爭論,由於甘地喜歡戴白色小平帽,黑色的華達呢帽子和白色的甘地主義帽子一度象徵了人們的意識形態信仰。

不僅是顏色,頭包的款式和佩戴方式都暗示著地區和階層的不同,在拉賈斯坦隨處可見頭戴大頭包,留著濃密大鬍鬚的傳統男子裝束,這是拉賈斯坦人尊嚴、榮耀和身份的象徵,可是在印度其他地區這種由帽子代表的階層象徵已經逐漸消失。即使在拉賈斯坦,頭包還有詳細的細分:

齋普爾人的頭包是有稜角的,烏代普爾人的頭包比較平坦,焦特普爾人的包頭相對苗條細長,而最具特色的是錫克人的頭包,形狀通常格外的高而大,呈渦旋型。這是因為錫克人對頭包有嚴格的規定與傳統,從十五世紀錫克教在印度西部旁遮普邦創立開始,直到第十位古魯明確了錫克人區別於其他宗教的穿著特徵,錫克教才發展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宗教,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傳統,並一直保留到今天,那就是“五K”和戴頭包。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具體來說,“五K”是指:蓄長髮( Kesh )、加發梳(Kangha) 、戴鐵手鐲( Kara ) 、佩短劍( Kirpan)和穿短褲(Kachera),因為這五個詞都是以“K”開頭,所以簡稱為“五K”都是由錫克教師尊古魯那納克規定的。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蓄髮(Kesh)代表著一個完整的、自然的人。人的整個身體都是神所賜予的,人不能剃掉身上任何部位的毛髮。蓄髮象徵著人的精神境界,剃髮則是出於虛榮或是為了遵循世俗的標準,拒絕虛榮和世俗的標準體現了一種自由的精神與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加發梳(Kangha)可以梳理頭髮,把頭髮打成結,並使之固定,加發梳也是一種心靈脩煉,錫克教徒通過佩髮梳,時刻提醒自己要控制心思,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處於無目的遊蕩或無秩序狀態,避免種種自私慾望的增長;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鐵手鐲(Kara )可以被用作武器,配合寶劍使用,也可以抵擋敵方的寶劍,用來保護手腕和手臂,除了這種自我保護的功能之外,還象徵著錫克教的團結精神是永恆的,超越時間和空間;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佩短劍(Kirpan)是錫克教徒尚武精神的表現,也是他們幾百年來反對壓迫、爭取自由的象徵;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穿短褲(Kachera)可以使人動作輕快、行動自由,是西部人騎士風度的展現,也象徵著與印度教長衫的分離,是與印度教傳統決裂的一種表示。

因為錫克人都保留長髮,包頭巾既可以保持頭髮整潔,還猶如頭頂皇冠,提升人的尊嚴。最初錫克人包頭巾與當年穆斯林統治印度有關。當時,有包頭習慣的穆斯林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與被征服者的不同,不允許其他教徒包頭。但剽悍尚武的錫克教徒卻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頭以示抗議。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有意思的是,現在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頭,而錫克人卻執著如故。對於男性錫克教徒來說,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義務;而對於女性錫克教徒來說,纏頭巾具有選擇性。大多數女性教徒都不纏頭巾,但也有極其虔誠的女性教徒纏頭巾。他們的古魯尊師曾描述過:“一位真正的古魯信徒應該纏上頭巾,以使他的服飾更完整。”這也使得他們和當時包頭巾的莫臥兒統治者處於平等地位。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錫克人的包頭巾通常有將近13米長!相當於一件紗麗裹在頭上,但是據說頭巾布料很輕很透氣,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沉重。在現場我請教了牆頭賣turban的錫克人,他為我現場示範頭巾的包裹方法:先用5米長的小長布把頭髮裹成個小球在頭頂,這個第一層頭布叫PATKA,然後把13米長的大布包上,你會在前額的地方看到裡面小布的一角……大頭布包的時候可是把兩個耳朵也一起包進去。平時較為隨意的人只包第一層,像中國道士一般,頭頂一個小圓球。印度獨立後,政府非常尊重錫克人的包頭習慣,因此批准錫克男人騎摩托車可以不戴頭盔,參軍也不用戴制式軍帽,只要在包頭布上別上軍徽就行。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當一個家族的長者去世後,族群裡的人將會在他去世後的第12天將全族人聚集起來,推選長者最大的兒子成為族群領袖,這個儀式被稱作bhawni。其他的兄弟將會給他獻上一頂紅色的頭包,而族群裡其他的長者會給他獻上一頂白色的頭包,接受了這等榮耀的大兒子也就是當眾表示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從歷史上來看,印度頭飾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34

6~1565年Vijyanagar王朝時期。在伊斯蘭統治還未入侵之前,印度人流行一種叫做“庫拉維Kulavis”的華美帽子,作為turban的前身,“庫拉維Kulavis”的樣式只能從青銅雕像和古代壁畫上才能大致推測: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富人戴的庫拉維鑲嵌滿了翡翠綠寶石

庫拉維是印度甚至世界服飾史上第一款裁減講究的帽子,高約6-8英尺、周長15英尺,通常用由亞歷山大港(埃及城市)、大馬士革和中國進口的天鵝絨、綢緞、平紋織品製成。為了將帽子製作的更加吸引人,貴族們喜歡在帽子上裝點寶石來炫耀自己的身份,或飾以浮飾及彩色的刺繡。那時無論是建築還是文學、音樂及繪畫,印度藝術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藝術品位同樣體現在衣著打扮上。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後來在西方人統治期間,庫拉維漸漸的淡出了時尚,被西式帽子所取代。可是一直到現在,有著森嚴等級觀念和文化積澱的印度人仍然把頭上裝飾作為區分地區、階級、職業等複雜背景的標誌,比如烏代普爾的人們頭包比較平坦、齋普爾人的頭包是有稜角的、焦特普爾人的包頭相對苗條細長;上層階級的人還會根據款式和場合戴不同色彩的頭包;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帽子的式樣還代表了人們所信仰的意識形態陣營,白色的“甘地帽”(Gandhian cap)和黑色的華達呢帽子,在印度自由時期曾激烈的對峙過。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想到這些再看現在不斷被賤賣的頭包,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再頂著笨重繁瑣的頭飾,而他們還能找回祖輩那種骨子裡的尊嚴和榮耀嗎?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想到接下來深入拉賈斯坦腹地的旅途都將是齋食相伴,晚上我和蕾蕾拼死也要把自己喂個飽,找了家吃烤肉的高檔餐廳,這一頓可吃掉了我們一千多盧比,心痛之餘這也像是災荒年間的“打牙祭”吧,抹了抹殘留在嘴邊的肉香,迎著天邊的夕陽,該啟程了。

“感性研究所”

- END-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的藝術星球分享會微信群開通啦!

添加微信號:shenchenglian 邀您來尬聊!

Lavigne | 斋浦尔:吉普赛的故乡(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