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導讀:當婆婆擺出一副"我養兒子就夠辛苦了,誰規定奶奶就必須要帶孫子"的態度時,別忘了當你需要兒媳照顧時,兒媳也完全可以擺出一副"我孝順你是情分,不孝順你是本分,誰規定兒媳就必須孝順伺候婆婆的"的態度來。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01

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78歲的老太太將兩個親生兒子告上了法庭。

兩個都是親生兒子,78歲的老太太喊冤,原因竟是兒子不給養老。

法庭上,大家瞭解到,老太太是被女兒照顧的,之前給她租房子,現在是給將她送進了養老院,而兩個兒子,自始至終都沒有承擔老人的生活費用。

所以老人在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將兩個兒子告上法庭,所求不多,只是希望兒子們能和女兒一起承擔住院養老的費用。

滿頭白髮的老太太拄著柺杖,在女兒的攙扶下,一步一挪地走進法庭,看著也挺心酸的。

女人為了孩子,受了多少苦,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到最後,竟然沒一個人願意給她一點活下去的錢。

的確,法律上,子女有義務承擔老人的贍養,這是法律規定。作為子女的我們,也不該讓自己的父母在晚年受苦,畢竟百善孝為先。

為人兒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哪怕父母在兒女年少時虧待過兒女,但兒女依然需要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與義務。

但是,別忘了,法律的規定是給兒女的。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02

兒子成家立業,有了家庭,有了妻子,生活上的很多事,需要妻子與自己一同承擔,包括照顧老人,贍養養人。但是,如果一個女人只是這個男人的妻子,那麼她對老人的照顧和贍養,純屬情分,而非義務。

很多人拿住這一條子女需要照顧和贍養老人的法律義務,難為著兒媳或是女婿的處境。

前段時間,小區裡的李阿姨和兒媳鬧得不輕。

李阿姨是個話多的人,心裡藏不住事,所以她家的事她都擺在檯面上跟跳廣場的姐妹說,我母親也在聽眾行列。

李阿姨最近身體不好,總是腰痠背痛,腿腳不利索,所以不想再去買菜做飯打掃家務,想著讓住在不遠處的兒媳來伺候自己。但是她兒媳,拒絕了她的要求,也就是不回來照顧李阿姨的一日三餐。

這可氣壞了李阿姨,怎麼,難道是要造反嗎?這兒媳上天了,哪有這樣當兒媳的。

都說要孝順,平常這兒媳也一本正經,怎麼到了老人需要的時候竟說出拒絕的話呢?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03

事情還得從三年前說起,三年前,李阿姨的兒媳生了孩子。

那個時候,李阿姨的兒媳希望李阿姨能去幫忙帶孩子,她想去上班掙錢還房貸。但是李阿姨拒絕了。

兒媳再三請求,說:"媽,現在好的崗位不好找,我一旦被辭退很難再爬上去,我這工作自大學畢業努力了好久才有今天的位置,跟公司也只是請了產假,你幫我帶帶孩子,我去上班,我不想放棄我的高薪工作,我這工作也是為你兒子減輕負擔嘛。"

李阿姨依舊拒絕,她說,"照顧孩子很麻煩,又累得很,都不能跳廣場舞了,再說磕了碰了他們還得怪我,我不去。"

聽到這話,兒媳婦生氣了,"媽,您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他是您孫子,照看一下不應該嗎,為什麼人家的奶奶都能帶,就你不能,您這也太自私了。"

李阿姨更生氣的說:"我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誰規定奶奶就必須要帶孫子?"

兒媳知道說再多也無用,難過的走了。

後來,沒過兩個月,兒媳下崗了,公司不會等一個家庭主婦歸位,她的位子很搶手。

就這樣,兒媳帶著孩子做了家庭主婦,現在孩子剛好三歲。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而這次李阿姨希望兒媳來盡孝,她兒媳拒絕的理由竟是:"你都不幫我帶孩子,我憑什麼要照顧你。"

李阿姨急了,跑到兒媳的家裡去,住著不走,還說:"你還記上仇了?告訴你,遠著呢,贍養我,你是必須的,你小心我去告你。"

兒媳冷冷地說:"贍養你是你兒子的事情,和我沒關係。"

李阿姨說:"你既然嫁給了我兒子,你就得孝順我。"

李阿姨把從古至今的規矩和祖先的遺傳都擺了出來,總之意思就是,古代的兒媳多恭敬多孝順,現在的女人,就想著老人死。

李阿姨的思想裡,就是認定了兒媳必須要孝順自己。但是兒媳鐵了心,任憑李阿姨怎麼強詞奪理,兒媳只說了一句:"你曾說過,你幫我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誰規定奶奶就必須要帶孫子?那我告訴你,我孝順你是情分,不孝順你是本分,誰規定兒媳就必須孝順伺候婆婆的?"然後收拾行李帶著兒子回了孃家,把家騰給李阿姨了。

這下氣得李阿姨又回到自己的住所,還滿小區的散佈,自己一定要治治這媳婦,本來這嫁了人就得孝順公婆,怎麼這大逆不道的兒媳竟回了孃家。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04

我還聽我媽說,李阿姨還有一個女兒也住在附近,剛結婚沒多久,也沒孩子。

當小區的大媽們提議讓女兒過來服侍兩天的時候,李阿姨說:"哪有這樣的,我生兒子不就是為了養兒防老麼,不能給兒媳慣那壞毛病。她只要和我兒子有法律上的婚姻,那她就有義務替兒子孝順我。"

但是李阿姨這算盤真心打錯了,兒媳真的和你沒多大關係,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兒媳不是你的子女。

兒媳和婆婆之間,本來就是因一個男人相遇,倆人的關係是親是疏要看相處的如何,如果倆人能按一家人的方式相處,那就可以稱作一家人;如果要拿本分情分說事,就算沒多大關係,說陌生人也不為過。

可很多婆婆,就喜歡用"你既然跟我兒子結了婚,就得孝順我,不然我兒子娶你幹嘛?"這樣的說辭,來綁架兒媳。

還喜歡把自己兒子的不孝順賴在兒媳身上:"就因為這女人,我兒子跟我鬧翻了;我這兒子很孝順,就是這女人在他耳邊吹風,吹壞了;自從她來,我兒子就沒好過。"

恕我直言,兒媳真得挑不動你兒子對你的感情。

要知道,一個人從內心發出的情感,不是別人三言兩語就能介入的,兒子不孝順,就別賴兒媳了。

奉勸婆婆們,不要把兒媳和兒子擺在一個位置,兒子贍養你,孝順你,天經地義,還受法律保護;但兒媳願不願意孝順你,全憑你在她心裡的溫度,可能有違人道,但合情合理。

婆媳之間的對決,必然是“兩敗俱傷”

05

兒媳和婆婆之間微妙的感情,就需要用幫助和情分來維繫,婆婆幫兒媳度過孩子的難關,兒媳幫婆婆度過病痛的折磨。反之,那就是相互折磨,一個屋簷下,兩個仇人在對決,肯定是兩敗俱傷。

如果首先是婆婆不幫兒媳的難處,不伺候月子不幫忙照看孩子,甚至還要百般刁難的話,怎麼有臉指望兒媳能孝順你?反之,你對兒媳好的話,相信一個有良知的人不會不懂得報答。

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不一定你是長輩就一定要對你從一而終,也不一定嫁給你兒子就要管你的死活,婆婆們必須要明白,她只是嫁給你兒子,不是嫁給了你的大家庭。

而必須要讓兒媳孝順自己的婆婆,就是嚴重的道德綁架,孝順贍養這種事還是多指望自己的子女吧。

試想,你千辛萬苦,十月懷胎,從鬼門關經歷了生死局面生下的子女,又對他們悉心栽培,付出心血、感情、時間、金錢、體力好不容易養大的子女都難以孝順你,甚至都不管你死活,就像開頭的新聞,需要要告上法庭才能獲得一的生活費。你怎麼還有資格指望一個別人養大的孩子孝順你,就因為她嫁給了你兒子?

畢竟你沒給兒媳什麼好處,人家憑什麼要對你勞心勞力呢?

所以婆婆們,別難為兒媳,多指望自己的孩子,而兒媳給你端茶遞水的時候,請不要覺得理所應當。

婆媳相處,相互的情分,都應抱著感恩的心。

兒媳要明白,她只是你的婆婆,不是你的親媽,她為你所付出的每一件事,對你的每一份好,都是因為你是她兒子的愛人,愛屋及烏。

婆婆要明白,她只是你兒媳,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她必須要做的事,只是因為她尊你是老人,敬你是婆婆。


【本文源於「花影故事」。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甦醒,在夜裡陪你安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