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歡迎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騙”這個字不太好,生活裡誰也不想受騙,當然也不能去騙別人,那麼為什麼說優秀的父母都是高明的騙子呢?其實“騙”並非欺騙,而是讓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或者說是給予孩子鼓勵和希望,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今天辣媽就跟大家聊聊為什麼優秀的父母都是“騙子”。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案例:

一個學生語文只考了13分,媽媽問他為什麼考不好,他說對語文不感興趣,上課沒認真聽。媽媽騙他說:“你不感興趣,沒認真聽都能考13分,說明你太厲害了。如果稍微花一點兒時間的話,一定會考得更好的。”

接下來這個孩子考了20分,媽媽又說他很聰明,稍微用點兒力就進步這麼多,如果努力再多一點兒,那真是不可思議。在媽媽的“騙術”下,他一直不斷努力,成績越來越優秀。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分析:

心理學家曾經研究得出結論:想讓別人變成什麼樣的人,就以他是什麼樣的人來對待他。這句話換一種方式就可以這樣說:“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騙’他是什麼樣的人”。比如用盡方法告訴孩子他是熱愛學習的,並且平日裡也把他當成是愛學習的孩子對待,那麼孩子就會去嘗試一下愛學習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孩子有任何愛學習的表現,我們就立即予以肯定,那麼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長此以往,孩子給你的驚喜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有一個世界級的大騙子,叫羅森塔爾,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有一次他到一個學校,隨便挑了十幾個孩子,硬說他們是天才,結果八個月後,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真的發現這些孩子進步明顯,慢慢變成了天才。

這個騙局後來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幾乎任何一個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這個騙局,凡是能從中悟出點道理的,掌握這個騙術的,都成為優秀老師了。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這種方法不用責罵、不用體罰,就可以將孩子逐步引導成熱愛學習的人,因為孩子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愛學習是他本來就有的狀態。當然,我們要注意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一切情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我們不能用此方法“綁架”孩子,比如孩子喜歡音樂,卻偏偏告訴孩子:“你是個繪畫天才。”那是不行的。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總結: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能不能恰如其分地“騙”孩子。如果希望你的孩子優秀,那麼就“騙”他說:“你是非常優秀的。”如果希望孩子是做事努力的,那麼就“騙”他說:“你做任何事都很努力,我希望你保持這個優點。”我們遵循這個方法,就意味著先把孩子定位為優秀的、聰明的、有愛心的,等等,說到底是一種對孩子的期許,並鼓勵他相信這種期許,以鼓勵孩子逐漸地往這方面靠攏。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這種“騙”並不是哄騙或者欺騙,“騙”的本質是愛。其實這是一份相信,相信孩子,並讓這種相信的力量感染到孩子,當孩子沮喪無力的時候,當孩子自信缺失的時候,我們可以“騙一騙”,點亮孩子生命裡那團向上的火焰,讓孩子一往直前,毫不畏懼。家長做高明的“騙子”,就會有優秀的孩子。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你不斷告訴孩子他不夠優秀的時候,其實你也是個騙子,只不過把孩子騙成了一個不優秀的人而已。原來“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你如何“騙”孩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優秀,請你“騙”他說,他就是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