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心理學研究:決定孩子成績好壞,最重要的3點,你能夠猜中嗎

智商和努力,哪一個更能決定孩子的成績?

在從事心理學工作20餘年,累計總結了他所接觸到的1000多個學生案例後,謝剛博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個性特點、學習態度和時間管理等習慣,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軟件。

他90年代從北師大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畢業,後前往美國天普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就一直在美國加州,從事教育心理學的活動。在幾十年間,他一直工作在教育心理學的一線,負責相關的諮詢、測評和診斷事宜。

他接觸的大量案例告訴他,85%前來諮詢的學生,學習上的問題,都是心理和習慣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非是智商因素。

20年心理學研究:決定孩子成績好壞,最重要的3點,你能夠猜中嗎

01 智商140的七歲女孩,卻常被老師批評

謝剛博士提到,自己在剛開始從事教育心理學諮詢工作時,也曾一度認為“智商”是預言學習成績好壞的最簡單方式。

但是,一個案例改變了他的看法。

他可以通過2小時左右的智商測試,將一個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哪些地方強、哪些地方弱,全部清楚地展示出來。然後他越來越發現,很多孩子在智商上明明沒有問題,可學習上卻遇到了很多困難。

其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當時測試出孩子的智商結果時,他被嚇了一跳。這個女孩的智商竟高達140分,別說是在同齡人中百裡挑一,甚至已經夠碾壓許多成年人了。

然而這個孩子,二年級的功課卻經常在老師規定的時間裡做不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常被老師批評不專心。

他後來反省到,智商只能說是決定了一個孩子的上限,而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決定了孩子的下限,比如說:學習的專注度、興趣、學習方式和習慣等。

20年心理學研究:決定孩子成績好壞,最重要的3點,你能夠猜中嗎

02 就像1臺電腦,高智商還得搭配好軟件

智力會幫助學習,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觀察了上千個案例後,謝剛得出:智商不過是眾多因素的其中一點而已。

中國人有句老話“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智商就像學習的硬件,比如是記憶力、理解力、推理能力、應變能力等,這些因素的效果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可見。

但是還有一些內因,就像一臺高配置的電腦,還要有好的軟件來驅動一樣,能影響著“硬件”最後到底能有怎樣的表現。這些內因自然有很多,但是經過他幾十年來的觀察,有3點是最重要的。

一點是要根據孩子的個性,摸準孩子的學習方式,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專注力,一點是在學習態度上,一定要保留住孩子的求知慾,敢於面對失敗、擁有成長型思維,最後一點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率的習慣方法、注重個人時間的管理和規律的作息。

20年心理學研究:決定孩子成績好壞,最重要的3點,你能夠猜中嗎

03 一些建議給家長,如何培養這些習慣能力

首先這樣的習慣、能力,都要儘早養成。有六七歲的孩子家長前來諮詢孩子的學習問題,最後謝剛博士得出的結論居然是,孩子已經產生了厭學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六到七歲左右,是學習慾望最強烈的時候。

那麼孩子出現厭學,一定是學習的內容和能力出現了脫節。

謝剛博士提到國外一項研究發現,有30%的人會擅長用聽力來學習,而有65%左右的人,比如學地理的時候要畫個圖,靠視覺來幫助學習記憶的效果更好,還有5%的人比較擅長依賴動手的學習。

所以不同的孩子,學習的方式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這很容易導致學習方式“錯誤”的孩子,受到一些挫折,而對於這種錯誤,大部分我們是後知後覺的。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要讓孩子學習上儘早養成自我總結的習慣,為孩子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

學習的方式,絕不能只是“被老師教授知識”,像孩子主動的閱讀、說話、思考等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樣重要。這些有些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就需要在生活中養成習慣。

20年心理學研究:決定孩子成績好壞,最重要的3點,你能夠猜中嗎

最後要提到的是,美國教育心理學界,還曾調查過一批喜歡學習的孩子。

發現他們多數喜歡學習的原因,都是學習的過程能夠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成就感。這除了父母良好的鼓勵方式、言傳身教的教導之外,還離不開高效率學習的習慣,他們普遍在作息、學習規劃、管理上,要優異於同齡人。

如果要更詳細地闡述,這樣的行為習慣如何養成的話,本文的篇幅實在有限。相關的學習方法、習慣養成,我們在歷史文章和下方的免費專欄中,都有提到。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