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文|冷絲

欄目|影視文化

《諜戰深海之驚蟄》講述了上個世紀40年代的故事,那是一個魚目混雜、藏龍臥虎的年代,一切似乎又昭然若揭,在一場場人物身份的最終確認中,劇集或者原著小說提煉出主題意蘊:理想和信仰、民族和道義的共生共存。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是否忠誠於祖國,是否賣國?這成為當年那個時代一個靈魂染色體的唯一標誌,這更是一個不容置疑的道德大框架。

在此,冷絲看到了《諜戰深海之驚蟄》為凸顯這一道義所做出的努力。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陳山和陳家兄妹、張離、周海潮、錢時英、餘小晚、唐曼晴、費正鵬和荒木惟、千田英子,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小人物”,他們在大歷史的召喚之下各為其主,每每又各自有因,他們自身內在靈魂衝突,被喚醒,自我覺醒,他們這麼做——是動盪年代衡量、釐定生命價值的一種途徑,甚至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正如已經播出劇集所展示的:在去重慶之前,日本女特工千田英子押送陳山看望他已經痴呆的老父親,千田英子情不自禁地向陳山主動介紹自己遠在日本的父親,說他是一名釀酒師,陳山很生氣地對她說:“你不好好地呆在家裡跟著父親學釀酒,跑到我們國家來幹啥?”面對這樣的提問,作為“小人物”的千田英子也一是語塞,搭不上話。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政治信仰和現實選擇,毫不含糊地佇立在每一個人面前的時候,是否還有第三種選擇?陳山曾經告訴張離,他有,那就是血緣倫理。海飛的原創小說是這樣述說的:

“黑暗之中,兩個人又有了長時間的不說話,他們黑亮的眼睛都望著天花板。張離後來說,我不瞞你了,我希望你站到共產黨這一邊來。陳山說,對我來說,什麼黨都是一樣的。我只要我妹妹的安全。黨有兩個,但妹妹只有一個。”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妹妹做了日本人的人質,他帶著無奈在強大的血緣倫理中開始甦醒,想為解救妹妹拼死一搏。就這樣,在家國利益和倫理親疏之間,內心的選擇和自我博弈,都在逼近他內心真實的樣貌。

陳山,就從一個真實的陳山,“生硬”地被變成另一個“虛擬”陳山,讓一種性格迅速地變成另一種性格,讓一種身份變成另一種身份,讓一個人的一切,包括話語方式、生活方式、存在情境,在兩個角色之間發生錯位,而唯有一種信念,令他保持清醒,從容甄別善惡和真偽,清楚人物行走線路,步步驚心。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難能可貴的是,陳山身上那種強烈的反叛性力量,在與荒木惟等各種人物的糾結和博弈中潛滋暗長。

“驚蟄”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意象,暗喻一種隱忍和蟄伏的狀態和力量,驚雷響起的時候,就是愛國情懷和革命的浪漫精神,烈焰臻於不可遏止之日。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大歷史,小人物,讓一段沉睡而蒼茫的歷史,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不僅是一個重新演繹的問題,而且是對蒼茫歷史煙雲的無盡的緬想。

冷絲看到,這部小說中都是小人物,他們都處在“大歷史小人物”的格局之中。這一段大歷史,這小“小人物”如何進入述說的中心?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除了陳山、陳夏之外,即使像宋大皮鞋、菜刀和劉芬芳,這樣在上海灘廝混的小人物,在面對家國危機,面對日本人的時候,也是絲毫不吝惜自己的氣力和生命,選擇的是“報國”的鐵血丹心。無疑,正是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和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諜戰深海之驚蟄》的方向,也宿命般地呈現出時間洪流中永恆的人性亮度。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冷絲不得不說,作家海飛塑造的人物,無論是《向延安》裡酷愛廚藝的痞子少爺向金喜、《麻雀》裡愛喝格瓦斯的陳深,還是《驚蟄》裡衣服鬆鬆垮垮像上海灘混混的陳山,表面看似消極頹廢,卻自有其沉靜與篤定。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愛恨情仇、趣味嗜好乃至人格缺陷等。

然而,為了信念,這一切又都無條件地犧牲和克服,這也正是這些“小人物”最為打動人心的地方。

如履薄冰,蟄伏暗戰,《諜戰深海之驚蟄》的小人物為何打動人心?

冷絲覺得《諜戰深海之驚蟄》之所以能夠進入大眾視野,進入觀眾的內心並得到熱烈回應,這是因為一種正能量——國家、民族、信仰和個人尊嚴都不容侵犯,也不可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