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集成知識點歸納總結


軟件工程: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

軟件需求的分析方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設計約束)

1)結構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是面向數據流的分析方法,(分層的)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描述加工邏輯的結構化語言判定表判定樹是SA的工具

數據流圖描述了對數據的處理流程,用來建立系統的邏輯模型

數據字典在需求分析階段建立,通常作為數據流圖的補充說明

數據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分析階段的工具。在結構化分析,數據字典的作用是給數據流圖上每個成分加以定義和說明

系統集成知識點歸納總結


E-R 通常在需求分析後建立的實體關係模型,可用於描述數據流圖數據存儲及其之間的關係

需求分析階段會用到層次方圖,用例圖,IPO圖,不會用到N-S圖IPO圖:模塊的輸入輸出,處理內容,模塊的內部書庫和調用關係

N-S盒圖,程序流程圖,PAD圖用於表示軟件模塊的執行過程,而E-R

圖不適用

軟件需求說明書是需求分析階段最後的成果之一,包含數據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不包含系統結構描述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軟件需求說明書的編制是為了使用戶和軟件開發者雙方對該軟件的初始規定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使之成為整個開發工作的基礎。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輸入輸出、接口需求、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數據與數據庫、文檔和法規的要求

一個軟件系統的生命週期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項目開發計劃,需求分析,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

程序流程設計在詳細設計和實現階段,軟件的總體結構設計在概要設計,並在概要設計說明說進行說明

詳細設計:程序流程設計,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軟件設計包軟件的結構設計,數據設計,接口設計和過程設計

結構設計:定義軟件系統各主要部件之間的關係

軟件測試的對象包括源程序,目標程序,數據及相關文檔

軟件的完全測試是不可能的原因:輸入輸出量太大,輸出結果太多以及路徑組合太多,測試依據沒有同統一的標準

軟件測試可以分為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白盒測試:根據程序內部結構進測試,對程序的所有邏輯分之進行測試,邏輯覆蓋屬於典型的白盒測試,,在進行動態測試時,需要測試軟件內部的結構和處理過程,不需要測試產品功能;在進行靜態測試時有靜態結構分析法,靜態質量度量法,代碼檢查法

白盒測試的覆蓋標準有邏輯覆蓋,循環覆蓋和基本路徑測試,其邏輯覆蓋包括語句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斷/條件覆蓋,條件組合覆蓋和路勁覆蓋

黑盒測試注重於測試軟件的功能性需求,程序控制結果錯誤不能檢查出來

Alpha Beta 測試屬於驗證測試

軟件工程管理包括了啟動和範圍定義,軟件項目計劃,軟件項目實施,評審和評價,關閉,軟件工程度量6個方面。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初始級,可重複級,已定義級,已管理級,優化級已管理級(優化級)的核心:對軟件過程和產品都有定

量的理解和控制

基於構件的開發模型包括軟件的需求分析定義,體系結構定義,構件庫建立,應用軟件構建以及測試和發佈

邏輯構件模型描述系統設計藍圖,物理構件模型用來了解系統的性能,吞吐率等非功能屬性

屬於軟件架構需求過程的有需求獲取,標識構件,架構需求評審,不屬於的是設計構件

管道和過濾器模式屬於數據流體系結構

系統集成包括技術,管理和商務等各項工作,技術是系統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務活動的系統集成項目成功實施的保障

系統集成的生命週期包括總體策劃,設計,開發,實施,服務和保障,信息系統集成包括設備集成和應用集成,要面向用戶需求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其核心是軟件

信息系統的生命週期分為4個階段:立項,開發,運維,消亡。

1)立項階段又稱概念階段和需求階段一是概念形成過程,二是需

求分析過程

需求分析階段:任務是確定軟件系統功能

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獲取、分析、規格說明、變更、驗證、管理

方法:

–面向過程(自上向下分解)

–信息工程(數據驅動)(數據流分析結構化分析方法)

–面向對象(對象驅動)

需求分析的工作任務

1. 繪製系統上下文範圍關係圖

2. 創建用戶接口原型

3. 分析需求的可行性

4. 確定需求的優先級

5. 為需求建立模型

6. 創建數據字典

7. 使用質量功能調配

2)開發階段

1.總體規劃階段,包括信息系統的開發目標,總體結構,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實施計劃,技術規範

2.系統分析階段:為系統設計階段提供系統的邏輯模型,包括組織結構及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數據和數據流程分析及系統的初步方案

3. 系統設計階段:包括系統架構設計,數據庫設計,處理流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安全控制方案設計,系統組織和隊伍設及系統管理流程設計

4.系統實施階段:將設計的成果在計算機和網絡上具體實現,用

戶的參與特別重要

5.系統驗收階段

3)運維階段

維護的類型:排錯星性,適應性,完善性,預防性

4)消亡階段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方法(最廣泛的方法)

特點:1.遵循用戶至上原則

2. 嚴格區分工作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和取得

的成果

3.強調系統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全局性

4.系統開發過程工程化,文檔資料標準化

2)原型法:適用於用戶需求開始時定義不明確,管理決策方法結構化程度不高的系統開發

特點:1.實際可行

2. 具有最終系統的基本特性

3. 構建方便,快速,造價低

3)面向對象方法:特點:對象由屬性和操作組成,對象通過消息傳遞、封裝、多態、繼承。

軟件需求

基本特定是可驗證性

目的:檢測和解決需求之間的衝突;發現軟件的邊界,以及軟件如何與外界進行交互;詳細描述系統需求和軟甲需求;需求還有其他特性,如優先級

軟件需求包括

功能需求:指系統必須完成的事;

非功能需求:指產品必備的屬性或品質,如可靠性、性能、穩定性、響應時間、容錯性;

設計約束:限制條件,補充規約;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開發(主線和目標)和需求管理(支持和保障)

需求開發:需求獲取、需求分析、需求定義、需求驗證;

軟件設計的基本原則:信息隱蔽和模塊獨立(模塊之間的耦合與內聚)

包括

架構設計:主要描述軟件的結構和組織,標識各種不同的的組件

詳細設計:描述各個組件,使之能被構造

軟件測試

1)黑盒測試不考慮內結構,只在接口進行測試

1. 等價類劃分法

2. 邊界值法

3. 錯誤推算法

4. 因果圖法

2)白盒測試

3)Alpha測試

4)Beta測試

軟件維護

更正性維護

適應性維護

完善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

軟件質量保證及質量評價

軟件質量包括內部質量,外部質量和使用質量

評審和審計:

管理評審:監控進展,決定計劃和進度的狀態確認需求及其系統分配

技術評審:評價軟件的產品檢查,走查,

審計:事後進行的

QQ: 1138826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