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再缺席世界大會,釋放危險信號:拋棄尼赫魯遺產,走強硬路線

10月24日,印度派出了副總統奈杜參加在阿塞拜疆舉行的第18屆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首腦會議,但莫迪再次缺席會議。印媒稱,這可能是印度外交政策發生轉變的信號。

莫迪再缺席世界大會,釋放危險信號:拋棄尼赫魯遺產,走強硬路線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不結盟運動組織成立於1961年,現有125個成員國,成員國們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世界反霸權反單極主義的主要力量。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堅持萬隆原則”,以確保成員國對當今世界的挑戰做出一致和適當的響應。而作為南亞霸主和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印度領導人的缺席,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質疑。

要注意的是,印度的鄰國尼泊爾和孟加拉國將由總理奧利和哈西娜參加第18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馬爾代夫也派外交部長沙希德參加。而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總理莫迪卻偏偏不來,究竟向外傳遞了什麼信號呢?

莫迪再缺席世界大會,釋放危險信號:拋棄尼赫魯遺產,走強硬路線

按照印媒的說法,這可能是印度外交政策轉變的跡象,即從一個不結盟國家轉為多邊結盟的國家。要知道,莫迪連任以來,就將印度成為世界性大國作為重要的目標來實現。其中,在明年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便是一個宏偉的目標。

通過對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展示武力手段,則是其地區強國的突出表現。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就在最近,莫迪聲稱,絕不會讓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境內,他將為此戰鬥。更重要的是,印度積極參與美國的印太戰略計劃,試圖圍堵遏制東方大國。

看來,莫迪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幾乎忘記了當初不結盟的初衷。實際上,很多人認為,伴隨著世界格局的急劇變化,不結盟運動已失去了作用。莫迪兩度缺席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就很能說明問題。

莫迪再缺席世界大會,釋放危險信號:拋棄尼赫魯遺產,走強硬路線

對莫迪來說,除了放棄不結盟政策,展示印度的強硬之外,還需要積極參與世界事務,增強自己的世界話語權。莫迪政府一直對現在的聯合國安理會不滿,要求增加常任理會國席位,就充分顯示了這一意圖。

當然,打擊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也是莫迪缺席不結盟會議的另一個原因。目前,恐怖主義已經蔓延到全球範圍內,印度境內的分裂主義和中東的恐怖主義有合作的趨勢,打擊恐怖主義則需要各國團結一致,在同一個陣營裡展開。而不結盟政策,反倒成了巨大阻礙。

莫迪再缺席世界大會,釋放危險信號:拋棄尼赫魯遺產,走強硬路線

坦白說,不結盟運動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它與印度的戰略構想相去甚遠,印度派出副總統參加,不過是為了湊熱鬧。印度總理莫迪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如何穩定內部,處理好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大力刺激經濟發展,使印度成為一個比肩中美俄的世界大國。

所以,印度與其把精力放在參與毫無意義的不結盟會議上,不如早點實現自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