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提起“智慧”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東西,因為許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希望自己聰明,用自己的智商來換取人生的價值。

從某一個層面來說,智慧的確是好的東西,因為我們都知道笨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笨手笨腳的,相比之下,聰明人學東西特別快,做的事情也特別麻溜,效率高。

但是從整個廣義的角度來看,其實智慧,是人類退步的根源。

任何事情和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我們所看到的進步並不是進步,反而是一種退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智慧給我們帶來了優點,但是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缺點,智慧帶來的是狡詐的心思,也是讓人際關係不信任的基石。

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我們生活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真誠的缺失確實一直困擾著我們,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呼喚著真誠與誠信,但是很多人都把真誠和誠信拋之腦後,以名利當先。

比如說學生考試的時候作弊,有一些人借貸之後不還,辦假證,甚至連現在的食品加工都摻假,添加各種有害的原料。

這一些都是因為智慧而產生的狡詐,所導致的結局,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不平衡。

看似這個時代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許多便利和新科技的同時,真誠的缺失卻讓我們覺得似乎在倒流。

在《道德經》詞中,老子提出了“絕聖棄智”的理念,就是摒棄自己的機巧。

很多人聽了特別詫異,這個智慧怎麼摒棄呢,其實我們用這樣一種角度來理解,就是摒棄自己的狡詐的心思,讓自己的智慧在好的方面發揮作用。

其中的根源就是修自己的心,讓自己以真誠,誠信的心靈去作為,去處事,才能達到人性的和諧和統一。

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中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由真誠而自然明白一些道理,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之後,做到真誠的,叫做人為的教化。真誠也就會明白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後也就做到了真誠。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

寧可因為正直而不能滿足,也不要因為歪門邪道而富足有餘。

無論是追求財富還是追求名利,追求任何的東西,都不要以為偏頗的心思,讓自己走歪門邪道。

投機倒把的人,用狡詐的心思,即便是滿足了自己的利益,那也只是一時之間的得失。只有秉持一個正直坦然的心態,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

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特別熟悉,這一家人條件不好,住在十幾平的小屋子裡,但是張大民卻總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在有限的條件下,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

不抱怨,更沒有讓自己用一種有失偏頗的狡詐心思獲得名利。

相比之下,這是不是也給了我們人生一個好的榜樣呢?

引以為豪的“智慧”,卻成了人性退步的根源

不要總想著通過狡詐的心思去獲得什麼東西,保持一種淳樸,人生才會更好。

不要採取不正當的坑蒙拐騙手段來獲得財物,因為那樣,最終等待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