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擰芯”是怎麼回事?原因找到了!

玉米薊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以成蟲或若蟲在玉米 心葉內刺吸嫩葉汁液,破壞玉米生長點,往往使玉米葉片發黃失綠,重者使玉米心葉捲曲成“牛尾巴”狀畸形生長節間縮短,就是種植戶常說的

“玉米擰芯”,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玉米“擰芯”是怎麼回事?原因找到了!

其體型小,活動為害部位隱蔽,不易被發現,容易錯過防治適期,造成玉米田為害加重。

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可造成新、芯葉腐爛:

近期各地調查,玉米田薊馬蟲源基數明顯偏高。 威海蟲田率 100%,百株蟲量 1000-5000 頭,最高單株 85 頭;泰安岱嶽區平均被害株率 34%,最高 78%。

菏澤被害株率 20-50%;濱州平均被害株率 10.5%,最高 48%。據國家氣象中心監測和預報,6 月山東降水較常年偏 少 2~5 成,未來 20 天,華北大部、黃淮北部累積雨量僅有 15~20 毫米,黃淮南部氣溫偏高 1~2℃,高溫和少雨天氣極有利於薊馬的發生危害。

預計今年薊馬在多地玉米田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為控制玉米薊馬發生為害,確保玉米苗全苗壯,各地應密切關注玉米田薊馬發生動態,及時科學組織防治。

一、農業措施:

1、及時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減少蟲源。

2、結合田間間苗、定苗時,拔除有蟲苗,並帶出田外銷燬, 可減少薊馬蔓延為害。

3、對於心葉扭曲的玉米苗,可用錐子從鞭狀葉基部扎入,從中間豁開,讓心葉恢復正常生長。

4、 玉米種植後避免乾旱,及時澆水,促玉米苗早發快長。

二、藥劑防治:

由於近幾年薊馬發嚴重發生,對常規藥劑吡蟲啉、啶蟲脒已經產生了明顯的抗性,造成防效低下。

經過大量試驗表明:噻蟲嗪、烯啶蟲胺、吡蚜酮以及乙基多殺菌素對薊馬抗性較小,可獲得相對較高防效。

同時可以兼治灰飛蝨、蚜蟲等害蟲。同時根據薊馬晝伏夜出的習性,儘量在 早晨或傍晚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