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 · 虎溪巖寺

廈門 · 虎溪巖寺

廈門 · 虎溪巖寺

虎溪巖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北隅玉屏山麓,亦名“玉屏寺”。相傳巖下有藏虎山洞,故稱“虎洞”,洞下流泉匯成小溪,故稱“虎溪”。以廬山東 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故亦名此寺為“東林寺”。山上林木蓊鬱,怪石嶙峋,鳴泉清澈,巖壑幽深。其中洞口朝東的稜層洞,最先看到月光照在洞內羅漢和土虎 之上,形態逼真,景色清幽,故有“虎溪夜月”之稱,列為廈門大八景之一。據《廈門志》記載:明萬曆四十五年(1615年),有名士池顯方“尋幽到此,心賞 奇觀,因建剎,名玉屏(寺)。”當時建有大雄閣、稜層洞、石室、夾天徑、六通洞、宛在洞以及山腰的嘯風亭等,寺建成後,池顯方即迎僧住持,整日與僧人學禪 論道。

虎溪巖頂有“稜層”、“摩天”的摩崖石刻,字徑數尺。巖壁上有明何喬遠、池顯方及清黃日紀等名士題詠石刻。一線天附近還有明末抗擊荷蘭 殖民者的記事題刻21字:“天啟癸亥年十一月廿日廣陵朱一馮以督師巢夷至。“虎溪巖寺四周,山石如神工削成,石壁詩刻有“怪石環巖皆鬼斧”之句。

明末清初,玉屏寺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十年(1700年),福建水師提督吳英捐資重修,並迎聘黃櫱宗高僧元飛和尚主持營建。先後重建大雄 殿、垂雲樓、嘯風亭、虎渡橋以及山門圍牆、登山石徑等。建成後,即改玉屏寺為虎溪巖,此後,虎溪巖即為南禪臨濟派黃檗宗有廈門的祖堂,自元飛和尚為開山祖 師以來,法脈相承,傳至1985年重興虎溪巖寺的星洲華籍高僧宏船法師,為十二代法裔。

虎溪巖歷經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由本派十一代法裔會泉法師住持。為泉法師為閩南一代名僧,曾募資重修寺宇,並擴建印月樓等僧舍樓房。1937年,在巖中創辦“虎溪蓮社”和“楞巖學會”,講授佛經。

1949年後,虎溪巖寺一度為部隊借為營房。80年代初落實宗教政策,部隊撤離,由廈門佛教協會接管。1985年,會泉法師高徒宏船法 師從海外募集巨資,重建寺宇。先後新修擴建大雄殿、彌勒殿、垂雲樓、印月樓、功德堂、嘯風亭、虎渡橋、稜層洞以及山門、圍牆、登山公路等,規模宏偉、莊 嚴,前所未有。

虎溪巖寺不僅是廈門佛教的重點寺院,同時也是廈門旅遊的重要景點。海內外善信和遊客絡繹不絕,寺務也因之蒸蒸日上。

廈門 · 虎溪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