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豪宅私家園林,如今淪為大雜院,寶物被移走


在北京,去中國美術館參觀的遊客很多,但美術館後面有條衚衕——黃米衚衕,卻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參觀。別看門口這只是普通的生活場景,掛著一個看似普通的“舊宅院”牌匾,但它背後可有大故事,要知道,這裡就是京城北方私家園林的經典——曾經著名的半畝園!照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典型的豪宅私家園林!

最早這裡是兵部尚書賈中承的宅園,由戲劇家也是造園家李漁修建,李漁建園時還得到了當時的疊石專家張璉父子相助。這些人一聽就不得了,全是上流名家,園子可想而知,一定佈局考究,精緻典雅。圖中院門就是曾經的半畝園的一部分。

李漁曾自述生平有兩絕技:“一則辨審音樂,二則置造園亭”。李漁的設計理念是,“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榱一椽,必令出自己裁”。也別說,這種理念放在今天都是很先進的,2013年的北京園博會中,就有一個“半畝園”。其實它就是復原了黃米衚衕半畝園中最具有特色的雲蔭堂庭院。


到了道光年間,這座宅子被完顏麟慶所得,開始正式稱作“半畝園”。

半畝園可不止半畝,清代時內有房舍一百八十餘間,為三路五進四合院。今天人們在衚衕裡所能見到的5號、7號、9號院都曾是半畝園的一部分。

從衚衕北口進入,很快就能發現小巷西側的5號院。沿著5號院南行至南首,向右轉就可看到9號院的大宅門。不過到了這裡,衚衕也就到了盡頭,原來它是條死衚衕。

今天我們已看不到半畝園的風光了。麟慶身後,半畝園就日漸頹敗,分租數戶,後又由教會所用,改名“懷仁會堂”,當時園中尚有假山流水曲徑園門等,但已顯露荒蕪破敗之勢。

到了1951年,半畝園被收歸國有,五十年代初期,兩邊大宅院門前還都有上馬石石獅子。其中花園部分於1980年被拆除建了大辦公樓,其中一塊珍貴的磚雕六角園門被移往西山曹雪芹紀念館。

如今,這座豪宅私家園林既不再“豪”,也不再“私”,今天你能看到的,只是普通的街巷、普通的雜院、普通的人,與普通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