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為什麼在「福布斯榜」和「胡潤百富榜」中地產老闆總能佔據大半數席位?


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2007 年,碧桂園掌門人楊國強的女兒——年僅 26 歲的楊惠妍以 160 億美元的淨資產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首位。2013 年的萬達老闆王健林,他以 860 億元的淨資產成為「胡潤百富榜」的首富。2012 年王健林的資產還僅有 488 億元,一年時間裡財富增長了 372 億元,平均每天賺 1.019 億元,平均每分鐘賺 70776 元。網友給王健林算了一筆消費賬:他要想買輛奔馳車,只需 10 分鐘;要想在北京買套房,1 個小時的收入就能買下一套價值 424 萬元的房子。

地產批量造富的秘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首先,房地產是一個朝陽產業,滿足海量的市場需求。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2011 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城市化率超 50%。中國從一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的大國進入了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這種轉變,對於房地產而言無疑是重大的福利,因為城市化比例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城市人口每年就增加一千多萬,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帶來了巨大的住房需求。海量的市場需求,使地產行業成為令許多人豔羨的行業,因為它充滿「錢」景。

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其次,土地價格瘋漲,倒逼富豪製造。

以長沙為例,2002 年左右,有兩三家本土企業為政府修建城市幹道,政府則以土地作為資金支付給企業,以衝抵工程款。於是這幾家企業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土地。企業老闆在為手裡大量土地如何變現而發愁時,土地卻迅速成長為一棵參天的搖錢大樹。當年幾萬、幾十萬一畝的土地都變身成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畝,當財富增長的速度達到百倍甚至千倍時,富翁的製造就易如反掌了。

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最後,利潤率雖處正常值,但資金規模龐大。

地產行業的利潤率越來越受到擠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公開競爭,行業暴利的持續能力也越來越弱了,地產行業的利潤率也迴歸到正常值。儘管利潤率不高,但是資金總量高,所產生的相對利潤額也會非常可觀。

中國人不願意做實業,而熱衷於進入地產行業,其原因就在於地產行業不論是賺錢速度還是賺錢規模都遠遠超過了普通實業。

正如有網友調侃說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可能在生產出第一臺 iPhone 後,就會把賺得的錢投入到房地產業。此後不會有 iPhone2、iPhone3,也不會有 iPad 等系列產品的誕生了。


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他還會繼續做手機嗎?

除此之外,房地產規模化複製的特點也是「造富」的重要原因。產品的規模化「量產」,就如同在全國各地打造出一臺又一臺的巨型印鈔機,在晝夜不息地為開發商印製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