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婚姻,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面對這個問題,不少父母都會覺得,很多時候婚姻繼續與否,都是關係到孩子。很多人都說,自己婚姻還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

可是,這個事情真的如所有人這樣認為嗎?離婚,對於孩子來說,真的至關重要嗎?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窗外仍然有春天》一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可以斷言,離婚會造成子女的心理疾病,增加犯罪這一假設。”

我在後臺收到一位粉絲來信,她說自己是單親媽媽,說自己的孩子非常可憐,因為她和丈夫離婚之後,孩子就非常缺愛。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對於她的看法,我的確不太認同。

單親家庭的孩子,就一定缺愛嗎?

這個不是絕對的。相反,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卻要比完整家庭的愛情更加知道滿足,就拿離婚這件事來說,傷害孩子的絕對不是離婚事情本身,而是夫妻雙方對待離婚的態度。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說到離婚之後如何對待孩子這件事情上,李亞鵬和王菲他們的做法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

李亞鵬和王菲的女兒李嫣,在她出生後沒多久,李亞鵬夫婦就離婚了,可李嫣卻從來沒有被他們離婚的原因所影響,她不但開朗自信,而且從來沒有覺得自卑。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因為李亞鵬夫婦離婚之後,兩人並不是互相疏遠,讓孩子只能跟著誰,反而是像最好的朋友那樣,互相支持。而且孩子該出席的活動,夫妻兩人也從來沒有落過。

因此,李嫣得到的愛,絕對不比其他孩子少。

我想,也正是因為李亞鵬夫婦的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李嫣即使有先天缺陷,卻依舊自信活潑,並且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挺圓滿幸福的。

離婚這件事和孩子並沒有聯繫,它只是夫妻雙方之間感情無法繼續以夫妻名義繼續下去,但從不妨礙以孩子父母的名義繼續下去。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面,馬伊琍扮演的羅子君在發現丈夫出軌後,果斷提出離婚,可是35歲的她習慣了家庭主婦的生活,對於外界她早就已經失去了適應的能力。

為了能養活自己和孩子,她開始苦苦哀求丈夫,以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為理由阻止雙方離婚。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很多以“為了孩子成長”為理由而不選擇離婚的人,其實背後更多的,是自身的懦弱和膽怯,無法承擔生活上的壓力而選擇的藉口。

本來是夫妻之間的感情矛盾,為什麼要讓孩子去承擔這份痛苦呢?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認為單親家庭孩子缺愛,是社會普遍的偏見認知。

在一期《奇葩說》上,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就說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演講:

2016年的時候,劍橋大學發了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表示科學家拿了51個自願接受人工授精的媽媽組成的單身家庭數據和51個完整結構的家庭數據進行對比。

結果發現,這些孩子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在雙盲實驗下,是分不清楚哪個孩子屬於單親家庭,哪個屬於完整家庭的。

還有一組實驗,是在1991年的時候,美國做了一次完整的分析,總結出來的文獻多達96篇,採取了樣本數量高達13000名孩子。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結果發現, 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他的行為模式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卻是那些來自完整家庭結構但充滿家庭矛盾的孩子。

有人說: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描繪上什麼顏色,他就是什麼顏色。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主要來自於父母對待離婚態度,假如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當著孩子的面不斷數落對方,控訴對方,那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自然就是負面的。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可如果能夠好好的告訴孩子,讓他知道父母之間的離婚只是因為雙方在感情上出現了分歧,沒有辦法繼續以夫妻的身份繼續生活。

可絕對不妨礙他們作為孩子的父母,這對他的影響就降低了很多。

甚至,這種做法也能很好的避免以後孩子面對婚姻危機的時候,只懂得一味的容忍,覺得自己也要為了孩子而繼續將就婚姻,將這種錯誤的觀點一代傳著一代。

其實,離婚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重要的是你是用一種什麼方法去和孩子解釋這件事情。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說到單親家庭,在這件事情上我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

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母親就因為生病離開了我,一直都是父親撫養我長大。

在那個時候,我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好可憐啊,那麼小就沒有了媽媽。”

的確,在那時候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是致命傷害,只要一聽到這種同情的話語,我的眼淚就止不住落下,甚至有段時間,我非常嫉妒那些有媽媽接送的孩子。

有次我問老爸:

“是不是沒有媽媽,我就很可憐?”

老爸看著我,摸著我的頭說:

“可憐的意思是指弱小,無能值得被同情,你覺得你自己是這樣的人嗎?”

我馬上回答道:

“不是!我還有舅舅他們,還有你,還有很多親戚都非常疼我,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弱小無能。”

父親很開心的笑著說:

“這就對了,別人看法永遠不重要,無論任何時候,父母都是愛你的人,不管是以什麼形式去愛你,都不會剝奪你有父母關愛的事實。”

隨著長大,我越來越能感受到,由於社會偏見,思維的定式,很多單親孩子都要承受來自社會、學校等地方的異樣眼光壓力,甚至讓他們覺得,不完整的家庭結構就要受到歧視。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而在這種壓力下,別人的同情在孩子的心裡,就會變成一種無形的陰影和壓力。

其實,這種善意的同情更容易讓孩子自憐進而自怨自艾,逐漸演化成一種惡意的孤立,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無論父母之間的關係變成什麼樣,又或者失去了雙親的其中一方,永遠都不要去自卑、自憐,因為父母給予你的愛,在生活中的點滴裡都能體會到。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我們常說的擔心單親孩子缺少關愛,害怕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其實,真正給孩子造成影響的是父母對待婚姻的態度而不是離婚本身,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能給予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中國式婚姻,為了孩子不離婚:別讓“喪偶式婚姻”,毀了孩子一生

夫妻的關係無論怎麼變化,都無法改變是孩子父母本身的事實,只要能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比起那些“喪偶式家庭”的陪伴要強得多。

而且,孩子更能夠體恤父母,更加珍惜親情的可貴。

宋涵在《不可慢待的孤獨》裡說道:

貌合神離的婚姻虛偽空洞的感情,只會讓孩子看到對生活的的將就和敷衍,體會到情感上的無奈和虛假,養成逃避問題的習慣。

無論夫妻之間是否還是夫妻,但你們始終都是孩子的父母。

我很喜歡孟非在一期《非常勿擾》上說的一段話:

誰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就一定缺少愛?TA可能還得到兩個家庭的愛!

所以,為人父母要教會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釋懷,懂得相愛就不辜負,不愛,就選擇互相原諒。放過對方,也就是放過自己。

我是肖木,為了孩子你會選擇忍讓婚姻嗎?

歡迎評論留言分享

如果喜歡文章,請給肖木點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