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這幾天,一篇關於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文章,在家長圈裡很火。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以後初中升高中真的會越來越難嗎?普及高中、免費上高中什麼時候才會開始?取消中考是不是真的?這3個問題,近段時間OC君常常聽各位同學和家長提起。

既然這是許多朋友都關心的事兒,今天,OC君就認真地和大家聊一聊,“普及高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究竟是不是取消中考,搞12年義務教育?

追本溯源,“普及高中”這個說法,應該是從教育部2017年發佈的文件《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中來的。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文件中是這樣說的: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全國、各省(區、市)高中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重點解決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和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持續下降等問題。

很多人看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貿然認為這是要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的節奏,其實不然。

這是因為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階段教育其實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中專、技工學校。並不只包括我們習慣性所說的“高中”。

另外,在河南鄭州、四川成都、陝西等地的一些地區,的確已經開始實行高中免學費的政策,有些地區甚至已經開始推行15年免費教育。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但上高中免費≠義務教育!

免學費,只是義務教育的其中一個特點。這些地方的高中教育並沒有強制性、義務化。而目前要在中國實現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條件還不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

所以從目前來說,國家的計劃主要是讓初中畢業的學生儘可能地都能繼續接受教育,縮小差距,促進公平。

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是“取消中考”“推行12年義務教育”,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說法了。

高中階段教育,到底怎麼個普及法?

自《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發佈以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就一直是教育部工作的重點。

在教育部今年的《2019年工作重點》《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都反覆強調要加速實施。

從目前來看,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都已啟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進程。到底有哪些重點舉措呢?

重點1:實現教育脫貧

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通過財政、師資方面的援助,提高教育基礎薄弱地區高中的入學率,讓孩子們都有學上。

重點2:優化目前教育的結構佈局

這一點,其實就是要讓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均衡發展,讓公辦高中和民辦高中共同發展

以江蘇省為例。作為教育大省,江蘇就率先提出了“普職分流”的概念,創辦綜合高中。高中生入學的第一學年後分流,自行選擇繼續學習普通高中或學習中等職業教育課程。

重點3: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質量

除了要加強高中課程的選擇性,加大力度選課走班。還要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吸引力,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吸引力不夠。為了讓職業教育“香起來”,除了優化結構、提升師資,還會探索與普通高中的合作,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對現在的初中生究竟有什麼影響?

1.人人上高中,但不是人人都能進普通高中

在國家加快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的過程中,未來初中畢業生基本都能繼續接受教育,即便是貧困地區的孩子,也不用擔心沒有高中讀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初中生都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有相當一部分初中生將會接受職業教育,往專業技術人才的方向發展。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初中階段在校生和毛入學率

從2020年開始,上高中只會越來越難,初中生別太樂觀

△高中階段在校生和毛入學率

今年7月,教育部公佈了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的統計數據。

2018年,有1367萬學生初中畢業,但普通高中的畢業數只有779萬。在這沒能進入普通高中的588萬學生裡,有490萬都被分流到了職業教育。

並且這幾年,國家一直致力於消除“大班教學”。本來大班教學本身就是“擇校”“擇班”熱後的產物。

消除大班教學,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提升,讓學生健康發展,而這一舉措,也勢必使普通公立中學招生人數有所下降。

而另一方面,《攻堅計劃》中也提出了“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主要目標。

兩方面結合,可以看出未來最優質的公立中學將會越來越難進,被分流入民辦高中和職業教育的初中畢業生將會更多。

尤其是初中成績不好,或者不擅長學習的孩子,很有可能會進入職業教育的道路。

2.職業教育,必將成為初中生的新出路

過去,人們對職業教育、技工學校都有著刻板印象,認為比起學習知識的場所,它們更像是對未成年人的庇護所。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入職業學校是無奈之舉,因為孩子沒有考上高中,而過早地進入社會,孩子並沒有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和生存能力。

而現在職業高中終將回歸自己的本職工作,它不僅僅是個讓學生“混”幾年而進入社會的地方,更是個能給學生帶來“一技之長”的地方。

特別是在加工製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國家極為重視的快速發展行業中,其新增從業人員有70%來自職業學校,這些行業也將成為學生髮展的新出路。

而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型人才的缺口,同時也給了許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獲得高學歷的機會。

職業教育的崛起,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提前發現自己的天賦,讓自己除了“讀書”這一條路之外,有了更多的道路選擇。

3.課程改革越演越烈,綜合素質不行的學生怎麼玩?

高中階段教育是不同類型人才培育的分水嶺,以前我們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忽略了技術型人才。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的人才。

“傻讀書”“書呆子”等詞被詬病了多年,填鴨式教育雖然讓學生有了成績作為保證,卻也讓學生和家長漠視了學習真正能在社會謀生的手段。

正是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高中課程改革越演越烈,綜合素質評價的地位越來越高,高考選拔人才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

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們終於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利,可以適當捨棄不擅長學科,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優勢科目,對大學的報考提前有了更為清晰地定位,有助於學生制定更合理的學習和複習計劃。

但與此同時,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綜合素質不佳的學生,必將不能適應未來高考改革的節奏,淪為那些既有成績、又有素質學生的炮灰。

看看近幾年大學自主招生的情況,就能有所瞭解了,而這也必將是對所有學生來的一場挑戰。

結語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上高中更難了”的恐慌。

而是想呼籲大家,正視國家教育發展的走向,儘早開始思考孩子真正適合什麼、應該怎樣努力,而不是為了考試分數而學習。

在國家教育政策和新高考改革不斷變化的當下,唯有不斷適應,清醒認知,才能在將來找到最適合發展的道路。希望大家多多思考,歡迎給我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