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導讀: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乒乓球雖然不像足球、籃球那麼受歡迎,但是由於它需求場地靈活等因素的原因,還是有著眾多的球迷喜歡,體育地位也是比較高的。這也使得這項運動在發展和推廣的過程中產生了多種類型的比賽,除了被人熟知的國際乒聯每年一屆的常規性的巡迴賽之外,乒乓球還有三大含金量十足的國際大賽,它們分別是世乒賽、奧運會、世界盃,這三項比賽稱之為乒乓球屆的三大賽,成了乒乓球運動員獲得大滿貫殊榮的硬性條件,所以這三項比賽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不過隨著這些年國際乒聯的發展,乒乓球世界盃的地位似乎在漸漸削弱,甚至出現了它不如公開賽的說法,這又是為什麼呢?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在考量賽事的含金量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從客觀上的競爭大小來判斷的,如果參賽選手的水平都很高甚至都是頂級水平,選手人數也多甚至囊括現役世界高手,那這次比賽產生的冠軍含金量絕對是極高的,因為選手要獲取這樣賽事的冠軍難度也會很大,反之選手的水平不高,選手數量又少,那麼賽事產生的冠軍含金量自然也就低,因為選手獲取冠軍的難度並不大。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而乒乓球世界盃的侷限性正是體現在這個致命的短板上,作為兩年一屆的世界盃,採用的是邀請賽賽制,所以每個國家有名額限制,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壓制了球員參賽的含金量,因為能夠參加的並不一定是最厲害的或者說不是綜合來看最厲害的球員。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從這一次女乒世界盃的參賽情況來看,許多真正有實力的高手並沒有參加,比如日乒的伊藤美誠和國乒的孫穎莎、陳夢等主力都沒有在這一次的比賽之列,這就使得這場世界盃的競爭性要比普通的公開賽還要小。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因為國際乒聯巡迴賽中的多數白金公開賽,一般都會出現各大乒協的主力全體出動的情況,可謂是高手雲集,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數限制,球員參賽要想奪冠,難度大小可想而知,晉級過程中必須戰勝各種類型和打法的對手,奪冠難度自然要更大一些。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不過世界盃的存在還是有其必要性的,雖然表面上看它的含金量和競爭沒有公開賽大,但是參加世界盃的門檻卻很高,按照世界盃的邀請原則是世乒賽單打冠軍直接獲得資格、各大洲盃賽冠軍和成績靠前的選手獲得資格。伊藤美誠、陳夢等人之所以沒有拿到入場資格,從某種程度上就說明她們在參賽資格上就沒有滿足條件,要想參加世界盃,首先要在其他比賽中證明自己,這顯然是一種連帶性的考驗,這也是為什麼世界盃在另一種層面可以和奧運會、世乒賽並稱三大賽的原因,因為它同樣考驗球員的穩定實力。

世界盃含金量真的不如公開賽嗎?它在乒壇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所以單單從奪冠難度上看,世界盃確實比不上有些競爭激烈的公開賽,但是它的含金量和乒壇中的地位卻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公開賽,你覺得呢?歡迎你的留言評論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