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世界上所有的光環和榮耀,都來自於母親的恩賜。

但丁說,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是母親的呼喚!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冰心也曾如此讚美母愛: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她的懷裡!

天底下,最無私,最可敬可愛的人,就是母親!而我的母親,我愛的好累好累……

01多餘的女娃子

從記事之日起,我就感覺自己就是多餘的。

好吃的先給弟弟,我伸手去拿總會被媽媽用筷子敲打,從手指關節直鑽大腦的那種疼!因為營養不良,我身材瘦小,反而要撿弟弟棄下來的衣服穿。

人們都說,要窮養閨女富養兒,但是這種說法在農村很難看到。農村人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情結,把兒子看成是傳宗接代、為自己養老送終的傳家人,將閨女看成是“賠錢貨!”,認為閨女長大了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後進了別人家的門,和自己的親情就淡了。

作為老大,我令父母“丟了祖宗的臉!”就因為我是個女孩,讓父母在村裡抬不起頭來,弟弟的降生,無疑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也可以高昂著頭顱,大咧著嘴跟村民們說,咱家也有後了!

我對於這個家,就是這樣尷尬、多餘的存在!

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02母親將弟弟慣成了“媽寶男”

有一種普遍性的現象,很多家境一般的,越窮越要讓自己的孩子過的光鮮,彷彿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掙了臉面,掩藏起這個家所有的貧窮和不堪。

在心理學上,淺層次的可以理解為虛榮心,往深了看,是一種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的掙扎,以維持他們脆弱的自尊心!

我媽就是如此!她好強且又極度自卑,好鬥而又極易妥協。

她喜歡將弟弟穿得洋氣,變著花樣給弟弟買各種好吃的,在小賣鋪裡一眾人等的讚美聲裡,紅光滿面笑開了花,而我永遠是那個髒兮兮的醜小鴨。

正是我媽的這種溺愛,讓我弟慢慢的成了“媽寶男”,只會伸手去要,而從不想著通過自己雙手的打拼去獲取。

可以說,百分之百的媽寶男,都是因為媽媽太過於將孩子看作是寶來寵著,讓他們缺少了在狂風中傲然挺立的風骨,最終變成了扶不起來的“草”。

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03弟弟和媽媽開始粘上了我

在這個扭曲的家裡,造就了我和弟弟截然不同的人格。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只要有一點陽光雨露,就可以傲然生長,有時給予的養分越少,反而會更加的韌勁十足。

正因為沒人關愛,所以要學會自愛;正因為沒人扶持,所以要學會自強。

我學業優秀,事業有成,老公家境好對我也夠真心,可以說事事順風順水。弟弟呢,在傲慢與驕縱的自嗨裡,沒有工作,沒姑娘願意跟他。

弟弟和媽媽開始粘上了我,動不動就開口跟我要錢,胃口越來越大。

弟弟結婚的時候,彩禮跟我要了十萬,老公滿臉的不高興,當時我還用手狠狠的掐了他,生怕他拉臉色搞得家庭不和睦。那畢竟是我弟,從小一起長到大的,血濃於水的親情永遠割捨不開,我不能眼看著他娶不上媳婦,所以我一口答應下來。

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04親情分男女嗎?

親情是最無私的,具有無窮的凝聚力;親情也是最脆弱的,在私慾貪心面前,親情的面紗顯得那麼的朦朧飄渺,有時候荒誕的可笑,更甚的時候,讓你感覺親情就像是咽喉炎患者喉嚨裡的濃痰,想吐卻又吐不出,懸在那兒,令人噁心到反胃。

我媽就充分利用了親情牌,再一次替弟弟向我開口了,她說弟弟臉皮薄,不好意思跟我要,但沒辦法啊,我要是不給他這20萬,他就只能和我弟媳睡大街了。

我面有難色,畢竟20萬不是少數,自己也有房貸,孩子是插班生,轉校馬上又是一筆不小的擇校費,我跟我媽說了我的難處,我媽登時就發起了脾氣,罵我沒良心,說白把我養這麼大,現在翅膀硬了,不聽當媽的話了,又罵我自私,只顧過自己的好日子,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管不問,“有你沒你這個閨女,沒啥兩樣,還不如生下來時把你掐死省點糧食!”

這樣絕情的話,我媽都能說的出口,我是您親生的嗎?!在你的眼裡我就是這樣的累贅嗎?一文不值到浪費糧食的地步了?你心疼你的兒子,你就沒看到你的閨女是怎麼挑燈夜讀才有了今天嗎?你就看不到你的閨女和你的女婿為了給弟弟湊彩禮錢,如何省吃儉用的嗎?你的兒子再無能,也得過人上人的生活,難道我就該累死累活的為弟弟奔命忙錢嗎?

多少年的委屈與不甘,終於爆發了,“當兒子是寶,當閨女是草,媽,我不是開銀行的,我能和你斷絕母女關係嗎?”

弟弟買房讓我出20萬,結婚又讓出禮10萬:媽,我不是開銀行的

05 梅娘說

武志紅在的他的書《為何家會傷人》中說:“同一件事情,因為座標體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家裡主要處理的是感覺,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那麼,如果,你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你的座標體系,嘗試著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

文中的媽媽,她的座標系是什麼?是“有兒萬事足”。為什麼?這聽起來真的很不公平,可是在那個落後的年代,她的生活經歷決定了她的見識,在農村,沒有兒子就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還會被欺負,沒有兒子,在那個環境裡,就是得不到周圍人的尊重。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跳出自己的階層,能夠打怪升級,脫離自己生長的環境,那麼“入鄉隨俗”就是一個人生存下去的必備之技。

所以,“重男輕女”,是母親必然的思想意識。

而文中的“我”的座標系是什麼?我學業優秀、事業有成,自然是成長在新社會的獨立女性。在我的世界中,應該是人人平等,只要努力,就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需要有“兒子”來彰顯我的價值,“我”自己就有足夠的價值。

當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座標系上的時候,理解是無法產生的,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因為我們是親人,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去理解,那麼在梅娘看來,“我”可以在現實中去“懟”母親,捍衛現實的邊界,但是我也要在“懟”過之後,和母親說兩句寬慰的話,從某種程度上認同母親的不易;而文中的媽媽,則也要被懟之後,好好思考一下女兒的想法,從而明白,自己的老觀念是該改改了,否則,晚年莫非要依靠這個兒子嗎?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