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畫

達·芬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廣大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心酸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列奧納多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讚歎不已。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薩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裡,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芬奇在委羅基奧工作室曾經研究過雞蛋的明暗變化關係,發現了明暗漸進畫法。他在委羅基奧工作室度過了6個年頭,成長為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人類智慧的典範。芬奇在佛羅倫薩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藝術和智慧帶進現實世界,光彩照人。 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大師41歲時完成這一鉅作的土製塑像,因沒有足夠的銅鑄造而使鉅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蹟。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蹟,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利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

達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意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由於達·芬奇而登峰造極。可是大師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大師赴法國定居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家。大師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說:“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婦女手習作

達·芬奇的畫

人體比例圖

達·芬奇的畫

肌肉解剖圖

達·芬奇的畫

巖間聖母

達·芬奇的畫

瑪利亞

達·芬奇的畫

安加利之戰

達·芬奇的畫

幼 童

達·芬奇的畫

戴盔武士像

達·芬奇的畫

頭像習作

達·芬奇的畫

米蘭法庭上的女子

達·芬奇的畫

聖約翰

達·芬奇的畫

抱貂女郎

達·芬奇的畫

波斯僧朝聖

達·芬奇的畫

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

達·芬奇的畫

那喀索斯

達·芬奇的畫

聖母子與聖安娜

達·芬奇的畫

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的畫

巖間聖母

達·芬奇的畫

蒙娜麗莎

達·芬奇的畫

本文摘自:凝固歷史剎那永恆的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